心理调节必修课:认知模式

认知模式是心理学的说法,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看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等。并由A.T.Beck在六十年代发展出“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

要清晰了解我们的认知模式构成,至少要关注三个方面:

◆首先是核心信念。

是的,每个人都拥有核心信念。不管你是否认真思考过,核心信念就类似于世界观、价值观等深深影响、指导和推动着你的生活发展。核心信念深藏在人的内心,不容易被自己发现和表达清楚。

正向的核心信念,可以使人乐观、积极、坚持、勇敢。例如:我是有价值的,我是有能力的,我是幸运的,世界是美好的,等等。

而负向的核心信念,则会使人产生心理苦恼和困扰。例如:我没有能力、我很不幸、别人都不友善、世界太黑暗了,等等。

每种核心信念都被拥有者视为绝对真理,认为事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尤其是负向核心信念,大多数与成长经历有关,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负向核心信念的人都会倾向于负面的信息和解释。这种有选择性的注意源于“应合”其负向的核心信念。即便有非常积极的信息,他也倾向消极的解释,或者保持怀疑,因为,他要在无形之中持续相信和维护自己的信念。

◆其次是自动思维。

在核心信念的指导和推动下,遇到事件后第一时间的想法称作自动思维。自动思维没有好坏之分,因为自动思维拥有可适应、可调整、可改变的特性。

例如,我在小时候被狗咬过,看到狗便产生恐惧,即便成年之后,还是会产生紧张。这种主动思维,会在每一次看到狗时,在“看到狗”这件事和产生“紧张”之间,存在一种想法,这狗会咬我。并会想象“被狗咬的恐怖场面”,甚至,曾经被咬过的部位还会传来隐隐的不适感——虽然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当我不得不同意家人养一只小狗时,我必须做出适应和调整,相处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小狗长成大狗,我看见狗的紧张感也逐渐消除了。这个过程,就是主动思维的可适应、可调整、可改变的表现。

如果类似的事,你没有做出适应和改变呢?就叫非适应主动思维。

非适应主动思维也叫歪曲思维或错误思维。对我而言,一定坚持认为狗会咬我,一样看见狗就会紧张,并会义正词严的指责狗的主人:为什么不拴狗链,狗咬人怎么办?甚至,投诉到他们不再养狗为止。

显然,非适应主动思维使我产生“这只狗会咬我”的歪曲思维和主观臆测,并因为这类错误思想经常不知不觉、习惯的进行,因而不易被发现和意识到。

当然不仅如此,非适应主动思维的人,会习惯性缺乏根据的推测;过度关注并用细节做武断的结论;片面将自己或别人公式化、区分化;坚持以为不白即黑、不好即坏、要求完美的绝对思想。总之,非适应主动思维的人,对现实和未来都持消极态度,认为自己事事都不如意,将来毫无希望;面对问题,不是持有偏见,过分夸大事情的后果,就是只强调不利因素,而忽视有利因素。

◆最后是ABC理论。

由Ellis提出的ABC理论,可以最简单看到事件与反应的关系。

A指与情感有关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

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例如,你穿了一件颜色鲜艳的衣服。有人看了非常的欣赏,觉得很靓丽而且另人心情愉快;而有人看了感觉太过招摇而没有必要。衣服是A,但引起不同的C反应,是B的认知不同所致。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A事件”直接引起“C反应”。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B是重要的中介因素。即,事件是否会引起反应、会引起何种反应,正是受了B的影响。也就是说,世界上一切的事件、一切的人、一切的物,就是那么的存在着,而它们对我们产生积极或是消极的影响,全由我们的认知态度和信念所决定。

拥有负面核心信念的人,因为常常不经意间就引发了负面的神经反应,难免成为诸多心理问题的后备军——如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性功能障碍、药物依赖、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等,更甚是慢性疾病。

《淮南子》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故事中的塞翁,很清楚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我们认为的“好事或坏事”就像“阴与阳”,消长转换,互为彼此。无论得与失、荣或辱、康与病,积极面对、乐观看待就好。

了解自己的认知模式,进行适当的调节,朝着正面积极的方面思考,是保持幸福人生和康复之途的起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