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战役与日军的 《一号作战计划》(一)
蓝字
连载
《血铸山河 ——桂林抗战实录》
1944年,是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第七个年头,在这之前,整个世界战争的形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逆转。
欧洲、太平洋两大反法西斯战场,几乎同步转入了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2月,苏联军队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被围德军投降,苏军不久向德军发起反攻,当年底,苏军已收复了三分之二以上被德军占领的国土。1943年9月,意大利向英、美投降,墨索里尼被处死,意大利反戈一击,转向德国宣战。中国及太平洋战场,从1944年3月8日以来,日军在缅甸进攻印度英帕尔4个月,以伤亡6.5万的代价惨败而退。9月,中、美、英在缅甸开始发起对日军反攻。并且,在1944年6月中旬开始的塞班岛的拼死决斗中,日军“以玉碎筑成太平洋防波堤”的悲壮诀别而告终。接着美军在太平洋发起逐岛进攻,切断了日军的海上交通线,使得南洋一带近50万日军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1943年11月25日,以中国大陆为基地的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和中美混合团14架B-25D,袭击了日本在台湾的新竹机场,为确保轰炸任务的完成,此次行动还出动了8架P-51A和8架P-38G战斗机进行掩护,为迷惑敌人,在轰炸机出动之前,中美混合团的P-40E已提前升空,向北飞行实施佯攻以欺骗日军。这次大规模行动击落敌机12架,地面摧毁36架。
袭击新竹机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首次轰炸台湾,也可说是引发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的导火索。面对四面楚歌的不利形势,日军大本营为了扭转战局,摆脱困境,便将突破口选在了中国,以期通过控制中国大陆,将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50万日军联系起来,以图进行长期战争。为实现这一目标,1943年12月初,日军大本营要求中国派遣军在12月15日以前制定出一份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作战的计划。几天后,中国派遣军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份“纵贯大陆铁路作战指导大纲方案”,也就是后来称之为“一号作战”计划的东西①。
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一、摧毁中国南方与西南方的中美空军基地,因为这些空军基地的战机,已经严重危及日本由南洋通往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路线,而这又是维持日本战争机器运作的生命线所在,若是继续受到威胁,日本将很快失去长期作战的能力。二、打通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建立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到越南的陆上交通线,以保证日本在必要时,可以在陆上进行联络,将关东军、中国派遣军、以及南方军连结成一体,用亚洲大陆的战略空间进行决战。三、要给中国军队主要战斗力以沉重打击,以摧毁中国军队抵抗的意志。②
由此可见,日军发起的“一号作战”计划是八年抗战期间,日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处于崩溃前夕的最后一次垂死挣扎。
1944年1月24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第921号作战命令,同时颁布了经陆军部修改过的“一号作战纲要”,比较一个月前中国派遣军的那份“纵贯大陆铁路作战指导大纲方案”,两者已有所不同。“一号作战纲要”把作战时间从1944年6月提前到4月前后,在进攻的顺序上改由华北方面军先进行京汉作战,再由第11军和第23军进行湘桂作战。然后视情况,尽快对赣南、粤北附近机场进行毁灭性打击,至1945年1、2月份,以第23军攻占南宁一带,打通并确保桂林至越南谅山的陆上通道。
“一号作战”计划由日本中国派遣军筹划,第11军、第23军、第34军和第5航空军(两个飞行团)具体执行。中国称其为“豫湘桂战役”,其间分为“河南会战”、“湖南会战”和“广西会战”。广西会战又称湘桂战役(日军代号“卜”),而桂林保卫战则是湘桂战役中主要的组成部分。
豫湘桂战役是中日八年抗战中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中国抗战以来国统区内最后一次大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之大、双方投入兵力之多、作战时间之久、作战地域之辽阔,以及战争所造成的损失破坏,都超过了华北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日军对于此次战役十分重视,在发动进攻前的四五个月,不仅修复铁路,赶修黄河铁桥,还将中国派遣军80%的兵力投入至此次作战中,使之成为日本陆军史上投入作战兵力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此役,日军共投入兵力约51万人,马匹约10万匹,火炮1550门,汽车约1.5万辆。日军大本营参谋总长杉山元称这次作战为“旷古大作战”“世纪之远征”。③
跟日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的中国战区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多年的战争使中国的国力面临枯竭,而外援却久候不至。连年征战,国统区面积和人口日渐收缩,也意味着政府收入来源日减。反之,军费支出却呈几何级数的递增;为了要应付庞大的战争支出,国民政府只有不断扩大法币的发行量。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国民政府法币发行总量只有14亿元,而到了1944年,法币发行总量已经暴涨到1894亿元,翻了150倍。由于法币大量发行,国统区物价大幅飙升,到1944年,物价几乎是天天翻着跟头往上涨,恶性通货膨胀出现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1943年,华中地区又碰上了非常严重的旱灾,国统区发生了严重的粮食、物资供应危机,不但数以百万的民众因饥荒而死,就连一线作战部队的补给,也极度困难。这还仅仅是吃穿用,严重的是武器装备,缺口更是越来越大,因为自从滇缅公路被截断后,整个中国战区只能依靠由驼峰航线运来的美援物资维持,相对于几百万人的中国军队来说,无疑只是杯水车薪。
从1943年底到1944年初,已经有各种迹象表明,日军正在筹划一次大规模的进攻。黄河北岸的日军开始大量囤积粮草、弹药,并频繁调动兵力和集结,日军开始修复早已被炸毁的黄河铁桥。除此之外,我方还发现了多个日军的新机场。一战区司令部将情报上报到重庆统帅部,蒋介石据此判断,这是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前兆;但身为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却一再强调,日军根本无意发动攻势,最多只是袭扰和抢劫物资而已。更糟糕的是,中国统帅部尽管手里攥着大量有关日军兵力集结的情报,并据此断定日军将在1944年发起大规模进攻,但在史迪威的要求下,蒋介石却不得不将仅有的战略预备队——8个军调往云南,组成远征军,以便配合史迪威的“复仇之战”。
双方一对比,高下立判;日军是倾全国、全军之力,准备在中国战场发起一场绝地反击战,而中国则是内讧不止、弹尽粮绝。在日本“中国派遣军”拟定的作战计划中,担任第一阶段总指挥的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日军的体系中,冈村宁次素以冷静、强硬、眼光毒、用兵诡道著称,相信战场实力解决一切。在他担任驻武汉第11军司令官时,就曾提出过一个大胆的方案,兵进四川,彻底击败国民政府,但未获批准。
日军“一号作战”计划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平汉路南部作战”,预定使用第12军及第1、第11军各一部约6个师团的兵力,于1944年4月下旬开始进攻。二、“湘桂作战”,预定使用第11军及第23、第13军各一部,约13个师团的兵力。其中日军的“湘桂作战”又分三期实施,具体步骤是:4月下旬开始第一期作战,主要是长沙、衡阳作战;6月初开始第二期作战,主要是进攻桂林、柳州;10月前后开始第三期作战,主要是湘粤赣边区;最后大致在1945年初占领南宁,并与南方军驻法属印度支那的第21师团配合,打通中国大陆凭祥至谅山的陆路联络。
1944年4月17日晚,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10余万人,乘夜横渡黄河,向平汉铁路南段豫中地区发起攻击,“一号作战”正式拉开序幕。一个多月时间,日军击溃了40余万的中国军队,打通了平汉铁路,占领了整个河南,为下一步进攻奠定了基础。豫中会战我第一战区损失严重,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撤退中牺牲。据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抗日战史》记载:第一战区在此战役中伤亡之官佐817员,士兵18327人,日军伤亡4000人;另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统计,日军伤亡3350人,中国军队阵亡32290人,被俘7800人。第一战区在战役结束后所作《会战之检讨》中也说:“此次中原会战,挫师失地,罪戾难辞。”为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副司令汤恩伯均被撤职。
豫中会战的胜利使日军看到了提前完成“一号作战”计划的希望,为了更好地指挥即将开始的湘、桂作战,日本大本营决定成立第六方面军,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任方面军司令官,统一指挥华中的第11军和华南的第23军以及武汉地区的第34军。同时立即着手进行长衡会战准备。为了此次会战,日军抽调了20余万人的兵力,同时还配有一个骑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三个独立工兵联队、二个铁道兵联队、战车第三师团一部,以及汽车3000余辆,飞机600余架。④
平汉线作战结束后,日军立即着手进行长衡会战准备。5月27日,日军第11军从武汉地区发起攻势,发起了湘桂作战。同时,第23军也派出一部兵力,在广东北江一带开战,意在牵制第七战区,以配合第11军作战。
此前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虽早已收到湘北日军调动频繁的情报,判断敌人有第4次进犯长沙的企图,并已通知所属各部队作好战斗准备,但由于对日军到底有多少人马的讯息一无所知,因此未向上级报告要求增加兵力,在作战指导思想上也有轻敌麻痹思想,认为此次长沙会战不过又是前三次会战的重演,以致铸成大错。
△战前桂林漓江边的盐街
注:
①见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广西会战》(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页
②见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广西会战》(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
③ 见浙江省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组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 (一)第287页。
④ 见《八年抗战中的国民党军队》何桂宏、郑德良著台海出版社2013年版第408页
桂林广播电视报·漓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