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多依赖外在东西,要多依靠自己内在的品格
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把自己比作蝉,我的成功不是依靠外在的东西,而是依托自身,高洁的品格,是它成就了我。
诗人王冕的《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借梅自喻,不求外在的夸耀来成就自己,愿留清香美德在人间,这就是诗人的座右铭。正是这首诗所展现出他的品格,把他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所以说,光依靠外在的东西,没有内在品格,很难成就自己。
只凭外在的东西,没有内在的品格很难驾驭自己。《西游记》里孙悟空离开花果山,访仙学道,得遇须菩提祖师,习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却在师兄弟面前变松树卖弄外在手段,逞一时之能。再后来闯龙宫,闹地府,偷蟠桃,盗御酒,闯一时之祸。他依靠外在变化和金箍棒,逍遥自在,走向了顽劣,成为妖精。只有手段,没有内在高尚品性,受外在力量影响,似乎自己变得身不由己,藐视了一切,无法获得佛仙神圣的支持,很难撑起他齐天大圣的名号。
后来,悟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必须保唐僧去取经,西行取经就是修行,修的是心,修的是品质。即使在唐僧在西行路上产生了迷茫,悟空凭借自身内心悟性来开导他,安慰他,“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这是悟空再对自己说。在唐僧神思不安时,他也曾提及乌巢禅师教的《多心经》的颂子,给唐僧定心,让唐僧抖擞精神,坚定初心,继续西行。
《多心经》颂词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只凭外在的东西,没有内在的品格也很难取得成就。实际上,唐僧也明白,只依靠外在的悟空、悟能、悟净、白龙马四个徒弟,没有自己内心的修行,锻造品格,很难走到西天。没有他自身内在的修行,那九九八十一难他知道了估计很难承受,也很难走到灵山,取得真经,成佛。
如果李太白只在乎外在的东西,他不可能说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如果王昌龄只在乎外在的东西,他不可能说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如果文天祥只在乎外在的东西,他不可能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内在的品格可能是成就自己的关键。刘备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不管是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他都无不坚持以德服人的品性,才收得卧龙、凤雏,五虎上将,让他从没有地盘到占据荆州、益州,建立蜀汉,这正是依托自身内在品格的结果。
贾岛不勤奋、认真,不会有推敲的典故。
孟郊不感恩、努力,不会考上进士,吟出“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苏轼不冷静、旷达,我们会少了很多诗词、典故、美食。
辛弃疾不爱国、忧虑,我们会忘了什么叫文武双全。
李清照不相思、哀愁、惆怅,我们可能会忘了什么叫生活和感情。
外在的东西可能只能依靠一时,内在的品格可能决定一世。晏殊小时候就很聪明,几岁就能创作,一时被称为“神童”,后来受人推荐,十几岁就参加了皇帝主持的考试,考试时发现试题做过,便要求用别的题来测试自己。他的真诚、诚实让皇帝和大臣们记住了他。特别是皇帝,十分赞赏他的诚实品格。晏殊凭借自己的品格在职场上诚实谨慎,顺风顺水,受到两代皇帝爱戴,自己的人生也比较圆满。
依赖的东西终将逝去,最后还是要依靠自己。靠自己,靠自己什么?靠自己的品格。
靠父母,父母终将老去。
靠亲人,亲人也可能需要你。
靠朋友,朋友也有帮不了你的时候。
靠钱,总有一天会花完。
俗话说:“靠树树会倒,靠人人会跑。”还是要靠自己。
自己坚强就有出路。
自己勤劳就有饭食衣穿。
自己努力就有生活更好的希望。
不要过多地去依赖外在东西,多去感受自己内在的品格,锻造品格,修炼品性,你会体会到品格的内在力量,你会感受它发挥的作用,照耀别人,实在生活。
个人简介
作者:张建楠,喜欢唐诗、宋词,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