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活埋母亲案背后:照料农村失能老人不能靠“何不食肉糜”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今年5月,在陕西某地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伦理悲剧:

58岁的农民马某,将自己年届八旬、已经无法行走、大小便失禁的老母王老太埋在了一个废弃的墓坑中。由于马某妻子向警方报案,在警方侦破之下,在三天三夜之后,奄奄一息的王老太才获救。

最近这起案件有了下文,儿子马某被判入狱12年,而这位八旬老母在此之前的9月份,已经过世。

据称,马某之所以活埋母亲,是源于12岁那年,母亲改嫁他乡抛下了他,所以一直有怨念。

不知是否冥冥中自有安排,母亲照顾了他12年,而他现在也用12年的刑期做了“偿还”,令人唏嘘。

很多人看到这个案子,都会指责儿子马某的不孝。对于母亲之前的改嫁、抛弃他,也认为不管母亲犯了多大的错,都不能够活埋老人,再困难也要坚持赡养老人到底。

然而,在看完了《三联生活周刊》今年第20期关于这个家庭实际情况的5000字长文报道,以及关于本事件的一些采访之后,我认为这种指责还是有些停留于表面,甚至可能是以城市生活的经济条件、福利水准,去想象他人养老困境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有点“何不食肉糜”。

因此,我想通过这个案子的一些细节,和大家谈谈,农村(特别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料困境,以及如何打破这一困境的问题。一、人:有照料失能老人的合适人选吗?一杯咖啡

我们都能明白,只要是人都会老,我们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过得比较幸福,健康、无忧,最好也不要给孩子造成太大的负担。

但是,你没有办法选择自己老去的方式,是清清爽爽离开人世,还是在病榻上缠绵许久,并不由自主。对于失能的老人,就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困境:

到了自己没办法照料自己的时候,该怎么办?

比如这位王老太,有两段婚姻,和第一任丈夫有三个孩子,第二任丈夫有一个孩子,一共四个孩子。而马某是第一段婚姻中的长子。

如果是在城市里的话,他们应该是四个孩子平摊费用,然后轮流照料,或者给老人安排到一个比较好的护理院去。

但是王老太没有这样的福气。

她面临的局面是:另外三个孩子都派不上用场,在她晚年病重缠身的时候,真正在负责照料她的,反倒是这个对自己有怨恨的长子。

原因是:

1、按人之常情,本来更应该负担照料责任的,应该是第二段婚姻中的孩子,因为老太2004年之前,都是跟他一起生活,相处了30年左右。然而,由于关系不睦,在此之后,她已经跟他们家不再往来,这才又回到了第一段婚姻中的孩子身边。

2、第一段婚姻中的女儿,早就外嫁他乡,也不可能照顾得了她。

3、第一段婚姻中的小儿子,一生未娶,自己的生活也踉踉跄跄,老人跟他生活是活受罪。

特别是她晚年腿脚不便,很难独自生活之后,是长子不忍心她跟小儿子一起住在非常冷的房间里,这才把她接走,自己照料的。

在广大网友痛骂这位长子如何虐待老人的时候,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这一现实:这个所谓对生母改嫁痛恨至极的人,反倒是她晚年真正能够依赖的人。

至少我不认为,他在承接照顾失能老人的时候,有想过要遗弃她的念头。否则他不管不顾,岂不是更好?

这也揭示了农村失能老人照料困境的一个问题,即子女是否有能力照料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广大农村,还是有很强的“养儿防老”观念,对于老年人的赡养、送终等重大生存问题,往往是通过多子女照顾来解决的。

但是,很现实的是,并不是每一个老人都有这样的幸运,子女有才,且都具有照料能力。

像王老太这样的人,该怎么办?

不像城市里面的老人,即便只有一个孩子,也还有比较好的救济渠道,自己也有相对还可以的养老金。

对她来说,没有这样的选项。

而像马某这样的子女,又该怎么办?

其他子女不是不想管,就是不能管,而自己主动承接下来之后,又让自己陷入长期困境,但又没办法把这个担子交给其他人。

这就会陷入到一个非常窘迫的困境中,作为老人,她也无从选择,对于子女,特别是这样愿意负责(至少一开始是)的子女而言,他也无从选择。二、钱:照料失能老人导致的家庭生计问题,如何解决?一杯咖啡

在农村,照料一个失能老人,可能导致一家人揭不开锅。

这点,在城市里的我们很难想象。

首先,大多数老人有自己的养老金,还有储蓄,都未必需要动用孩子自己的钱。

其次,往往孩子如果没有精力照顾,也会出钱雇人照顾,或者送到公立的养老院。

然而,这些选项从来就不会出现在马某一家人的世界里。

马某一家,从小就是他们村庄里面最贫穷的人家。

特别是他母亲改嫁之后,基本上他连饭都吃不上,每天他带着弟弟、妹妹,到别人家的家门口讨饭吃,今天到这家,明天到另一家……所谓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说的就是他了。所以,他对母亲改嫁的埋怨,在这个角度上看,还是应该给予一定理解的。

城市里也有贫困人群,不过大家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马某没有赶上这样的好时代,他身无长技,因此只能用苦力,打一些短工。

也就是靠着勤奋,在老人失能之前,他和妻子两个人供养了一家六口人。

但是这一切在老人失能之后,发生了改变。

要知道,照料一个失能老人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因为照料母亲,所以家中的一个劳动力被迫停工,专门照料她。

于是,家里等于只有一个人开工,生活压力陡增。

然而,今年疫情又导致“屋漏偏逢连夜雨”,有相当长的时间,很多工地没有办法开工,作为打工者的他,自然也无工可打。

可以说,一家的生计也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还有一个失能老人需要照顾的情况下,你让他怎么办?

需要指出的是,不知道当地的规定是怎样的,又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素,马某这样的家庭并不是“低保户”。三、技术:有专业化照料失能老人的条件吗?一杯咖啡

在大城市,如果家里有失能老人,一般来说,不太可能由家人亲自照料,这主要还不是照料一个人意味着经济损失,而是这种照料对体能的消耗、精神的耗竭其实是非常大的。

所以:

1、可能会选择专业一点的机构去照顾这样的失能老人。

2、请保姆照料。

当然,在农村就不太可能有这样的专业服务了。费用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在农村你有钱,也找不到这样的专业机构和工作人员。

当地是有敬老院的,但是他们只接收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这种无法自理的老人,他们是不收的,也没能力照顾。

也就是说,他们别无他选。只有自己亲力亲为。

另外,城市里面的失能老人往往会配备相应的医学辅助设备,以改善其生活条件。

比如说大小便失禁的问题,至少会有一些尿袋、导管之类,不至于生活环境会非常污浊不堪。

然而,可能是当地太过贫穷,他们完全就没有这样的观念,所以这位老人基本上无时无刻都在那边大小便失禁,而且弄的满屋子都是。

马某被抓后,曾经表达过自己为何要遗弃老人:

“只要一回家,屎尿全在床上,臭烘烘的,我受不了了。”

这句话被许多网友诟病,认为他小的时候,父母不是也照料过他的屎尿,怎么到老人老了,他就不行了?

我想这恐怕也是时空变化,我们无法理解他的处境导致的“何不食肉糜”:

他所接触的并不是一个经过现代医学处理过的失能老人(即便是婴儿,也有基本的医学处理),而是真正意义上完全丧失生存尊严的失能老人。

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如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该怎么办?四、所以,我们该怎么办?一杯咖啡

《百年孤独》里边有一句话叫:

“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有父母挡在中间,我们对死亡没有实际的感受,当父母过世,我们就要直面死亡。”

也有人说,怎么样对待自己的父母,不是给父母看的,也不是给别人看的,都是在为自己做的。

还有人说,能照料父母到老也是一种福气,所以再多的不如意,请珍惜和善待他们吧。

然而,具体到马某的身上,我认为这些话说起来轻松,实际上却非常沉重。

当然,我们完全不能认同他最后用活埋老人的办法处理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也不认为他真的只是因为12岁当年被母亲遗弃所以才在今时今日选择“报复”,至少这句说出口的理由,不足以解释他这些年对母亲的照料(这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

我们要看到,王老太和儿子马某的故事,可能是经济欠发达的不少农村地区的失能老人照料困境的一个缩影。

在我们的镜头更多关注城市里那些失能老人如何提升生存品质的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个伦理悲剧,能够照亮一下农村失能老人的生存困境。

要看到这不仅仅是保障老人的基本人权,也是在关怀老人背后家庭的基本生存尊严。

否则,当他们孤立无援,当他们精神奔濒于崩溃的时候,他们会做出的选择,我们也不应该感到震惊。

我认为我们要从制度性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来避免:

1、对于这样的失能老人,还是需要提供专业的护理。

像王老太这样的失能老人,还有多少?

有多少家庭因为照料失能老人陷入困顿之中?

我们有必要进行排摸,进行专业的培训,为在农村地区开展专业护理创造条件。

不能用一句“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把所有的照料责任都推给不堪重负的子女身上。

否则的话,即便王老太们能够苟延残喘更多时日,她的生存质量又能高到哪里去?

王老太们的子女,他们的生活质量又能高到哪里去?

除了要避免这种活埋事件发生,我们也要避免他们因为集体陷入绝望,然后集体自杀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我认为发生的概率也不小。

2、对于这样的家庭,要考虑解决他们的基本保障问题。

像马某这样的家庭,竟然没有被列入低保,我认为当地至少在这件事上是存在一定责任的。

他们的贫困,并不是他们比较懒惰,而是因为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教育条件、时代空间所限。

我们不能指望这样的家庭,能够有多好的条件照料一个失能老人,他们本身就是挣扎在最低生活水平之上。

因此,如果要赋予失能老人最基本的生存权,我们就有必要考虑到其家人因为照料他们导致的生存危机,否则我们对他们的任何指责,和“何不食肉糜”又有何区别呢?

4、要彻底改变农村靠“养儿防老”为主的养老制度。

实践证明,“养儿防老”不可能是现代社会应该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了,这不仅仅可能导致晚年没有着落,而且可能会导致几代人受困于此。用更加科学的金融体系和保险体系取而代之,是当务之急。而且,这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并不矛盾,相反,这才是符合时代进步的孝顺的体现,因为这是给了老年人真正意义上的可靠的社会保障。

对此,我们必须坚持,并且大力在农村地区推广。

对于这些高龄老人来说,我认为需要提供专项的养老资金和扶持。

如果王老太那个时候,能够因为失能老人的身份,领取到相应的补助款,他们家能够不至于因为照料她产生生计问题,这家人是否本可以不用走到如此悲剧的局面呢?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