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很高却不出名的3副对联,千百年后仔细品味,感觉真不错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只不过,时间匆匆,一些好对联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埋没,不被广大读者熟知。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古水平很高却不出名的3副对联,千百年后仔细品味,感觉真不错。

第1副:雨醒诗梦来蕉叶;风栽书声出藕花。

这个对联是一副书斋对联,作者是明代才子徐渭徐文长。文人的生活,离不开书卷和书画,而徐文长更是博览群书、擅长绘画的大才子。

上联写书房小睡,睡觉似乎懒惰,但徐渭的梦是“诗梦”,在梦中仍在钻研诗歌创作。如果说其他人用“诗梦”来形容做梦,会有点自我美化、自我吹嘘的感觉,那么徐渭使用这两个词则是当之无愧。他对于创作是无比勤奋和专注的。

下联则形象呈现了徐渭闭门攻读的勤学形象。“读书声”居然能够被“风”剪裁,用词实在是巧妙无比,令人眼前一亮。

整个对联以骤雨、芭蕉、清风、荷花为陪衬,而真正用意乃是凸显书斋对徐渭的吸引力,凸显徐渭对书斋的无比喜爱之情。我们后人阅读这个对联,忍不住也告诫自己:“有空要多读读书,而不是胡乱浪费时间。”

第2副: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若此;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这个对联是戏台的对联。古代戏台前面,往往会贴上对联。如今一些农村剧团,同样沿袭了这样的风俗。很多戏迷朋友去看戏曲演出,不但是为了戏曲故事而去,也是为了欣赏戏台对联而去。

言归正传,我们看这个对联,文字比较简单,但是构思是非常不错的。上联说,戏曲是编造的艺术,仔细一想,感觉戏曲故事有些不符合历史。下联则是说,虽然戏曲是编造的,但是看台上表演栩栩如生,又忍不住去想:“也许这段故事真有可能发生。”

整个对联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上联故意提出疑问,而下联则是作者的自我解答。作者的用意,当然是欲扬先抑,增强对联的表达效果。这副对联将艺术与现实的虚实之美揭示出来,看似没有提及,其实非常巧妙夸赞了剧团表演的生动形象,真是水平高明啊。

第3副:二十年极欲穷奢,但恨黄金无用处;念余日人亡家破,偏教白发见收场。

相信朋友们都听过胡雪岩这个名字。如果说明代最出名的富豪是沈万三,那么清代最出名的富豪就要算胡雪岩了。

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又被称为“活财神”。大家比较熟悉的老字号“胡庆余堂”就是胡雪岩所创办。

总之一句话,胡雪岩曾经拥有大量财富,可谓是睡在金山上。但是胡雪岩的结局却比较凄惨,他的产业受各地官僚敲诈勒索,资金周转失灵,又受外商排挤,接近破产。最后,胡雪岩还被清廷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关于胡雪岩的故事,高阳的历史小说《胡雪岩》是比较值得一看的作品。如果朋友们对胡雪岩感兴趣,不妨看看这本小说。

在胡雪岩死后,有人撰写了这个挽联。与一般歌功颂德、缅怀死者的挽联不同,这个对联既有惋惜,也有讽刺,蕴含了复杂的情感。

上联概括了胡雪岩的辉煌生涯,也提到了结局时候的悲惨。真正山穷水尽的时候,财富又有什么用呢?

而下联则是撇开一笔,说的不是胡雪岩,而是胡雪岩的老母亲。据说胡雪岩死的时候,他的老母亲还活着。胡雪岩的母亲遭受这样的打击,真是无比难过。

“偏教白发见收场”,表面上说的是胡雪岩母亲的痛苦,实际上还是说胡雪岩。如果胡雪岩急流勇退,也许就是另一番结局了。

这个对联对仗工整,虽然带有一些不客气的口吻,没有沿袭那种“死者为大”的传统,有些太过刻薄。然而,我们身为后人阅读这个对联,却感觉到很深的教育意义。这样一个对联,真是发人深省,值得人们深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