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诗词 | 处暑诗词,吕本中《处暑》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处暑》
【宋】吕本中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译文
乙纪那年出走南方地区,炎热的天气并非同故乡一样。
辽远空阔啊秋天离这里还很遥远,昏暗幽远啊,夜色里星月与萤火虫发出光亮很久。
还可以在这里不愿离开吗?是的,这儿年年丰收,稻米更加香甜。
2.庭户:门庭、门户。泛指庭院。
3.馀凉:多余的清凉。
4.纪: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
5.寥寥:辽远、空阔。
6.杳杳:昏暗幽远的样子。
7.夜光:主要指夜晚星月之光,也指萤火虫、夜明珠、荧光粉等物体的闪光现象。
8.留连:犹滞留,滞积,不愿意离开。
9.粳稻(jing):水稻的一个品种。粳稻碾出的米叫"粳米",这里代指农作物。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秋意渐浓,暑气即将终止,人明显感觉到秋风吹过带来的凉意。
可是诗人吕本中却因身处南国,而感觉不到凉意。他乡的节气仿佛与故乡安徽凤台迥然不同,这让诗人不禁生出一些感慨。面对命运的安排,诗人是如何自处的呢?让我们来一起解读这首诗吧。
首联,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首句三仄尾,不符平仄。一个“平时”,“馀凉”就写出了江淮地区的处暑特征。“平时”意味着平常,往常,而不是现在,为下文思念故乡埋下了伏笔。也将两处处暑节气的不同点了出来。“馀凉”是故乡的原风景,炎天是南国的处暑天。家乡越是“馀凉”,越让人思念故乡的秋天。故乡岂止有“馀凉”,还有亲人、朋友、美食以及年轻时的风流韵事。
颔联,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这句就有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词汇略显生涩,“乙纪”二字完全可以找个准确的年代来说,但诗人却偏偏用了这个词,意思是很久之前我就来到了南国。这里的南国,我以为是岭南及以南一带,其气温较江淮炎热,所以后面诗人仍然使用“炎天”一词来形容南国的处暑。这句话的意思即在南国思念着故乡,在炎天思念家乡的“馀凉”。到这里,诗人思念家乡的处暑,已经很明显了。
颈联,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这句话非常绝妙地写出了南国处暑的特征。一个“寥寥”,一个“杳杳”,形象表达了南国处暑的与众不同。“寥寥”,是辽远空阔的样子,是指一般地方的秋天,是故乡凤台的秋天,而不是南国的秋天,南国的秋天是怎样的呢?诗人用了“杳杳”二字,“杳杳”是昏暗幽远的样子,与“寥寥”迥然不同,这才是南国的秋天。然而一句“夜光长”,却渐渐道出了诗人对于南国的热爱。夜光,可以指星月之光,也可以指萤火虫发出的光亮。我这里理解为诗人对于南国夏夜的喜爱。虽然南国辽阔的秋天尚远,但夜晚的南国还是很美丽的。从思乡到随遇而安,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心境的变化。实际上如果将这首诗看成是南渡之后的作品话,更有深层寓意,表达了对于故国的思念,对于南渡之后新生活的喜悦。
尾联,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诗人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炎热的南国,还可以作为久留之地吗?末句,诗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抛出一句“年丰粳稻香”来让我们读者自己品味。
南国的稻米年年丰收,这让我想起南宋的经济发达程度,是大元和大明几百年难以企及的高度。发达的经济、农业、商贸让南宋文士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以至于整个南宋上层呈现出偏安一隅,富庶即安的状态。连首都都改为临安了,可以在此临时安居了。
最后一句,无疑表达了诗人对于南国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身处异乡,诗人内心表现出来的一种困境美学。此心安处是吾乡,每个地方的处暑都有它的可爱之处。随遇而安,有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