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天的时间,略读了《九章》,知其大意。...
用一天的时间,略读了《九章》,知其大意。
《九章》和《离骚》一样,是屈原的自述之作,内容、题材和风格都大同小异。个人感觉,最美的文采出现在《悲回风》里: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已经渐渐习惯了《楚辞》的语感和语言,不太需要借助译文,也可以基本了解其大意了。这有赖于这些天的阅读掉拐棍儿的感觉真好!
读《九章》,与《离骚》相比,对于屈原的理解更进了一步,他所有的思想感情脉络也深化了。“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文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字眼,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深切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家国的命运之后做出的选择,宁做新死之鬼,不做亡国之臣,九死而不悔,多么高洁可贵,多么坚贞不渝!这样的文字仅仅只是读,已经有了一种悲壮的力量。难怪屈原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屈原诗歌纯出乎胸臆,发为天籁。很多婉转迂回之词,很多相似相近之意,如果放在现代文的审美里,也许会失之简洁。但也正可见其情感之丰沛,心胸之郁结愁塞,如大河滔滔日下,如黄河九转连环,反而有着感人至深的生命力。
走进屈原的诗篇,就是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天才诗人的面前,一切写法和技巧反而显得多余而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