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兴隆街道钵鱼寨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兴隆街道境内,与施张村隔河相望,北与宫子西村连畔种地,东与宫子西村地头搭话,西紧挨210国道,同高桥村隔路相望。58户,300人左右。
建村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民间有“七大户,八小户”之说。村内以张、吕、李、朱为四大姓,其中朱姓朱某(名不详)为朝廷御医,算是仅有的一户名门望族。
关于村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某和尚化斋时,把钵和木鱼遗忘在该村,所以称之为钵鱼村;一是说(张孝宁老汉介绍),某年皇上公主有病,请各御医诊脉,均不准,请朱御医诊脉时,朱御医心头一震,诏示皇上喝退左右,这才说出实情:“公主所患是‘喜脉’”,皇上听罢勃然大怒,要斩朱御医,朱御医说:
“就是杀了我,也不敢欺瞒皇上!”所验是实后,皇上悻悻不乐,赐给朱御医钵盂一个,木鱼一尾,让四海逃生去了。朱御医回乡后,自盖小庙一间,终日念经,不问世事。因钵、鱼为皇上所赐,所以该村起名钵鱼寨。
据村中“四老”(张引锁70岁,张翻虎68岁,张孝宁65岁,张昌运59岁)介绍,该村原址在现村址东500多米处,1975年8月31晚发大水时旧村被淹,现村为1976—1977年国家所盖,每家间半,上下二层,为四方村民所羡慕。改革开放后,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认为每家间半(不足五米)有点窄,改扩为每家两间(六米六六)。改扩建后,在村民张来奎(区政协委员、作协董事、特钢厂厂长)的鼎力资助下,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彻底净化、绿化。2010年被西安市评定为模范村,引来许多外地干部参观取经。
新中国成立初有河滩地、荒地、耕地600余亩,20世纪70年代初甘河公社修洨河水闸、水渠时占地,所剩耕地400多亩,是兴隆地区人口较少拥有耕地较多的村寨之一。改革开放前,村人以去省城搞副业、打零工、农闲编织芦席为生。
改革开放后,得210国道交通便利之利,开商店,开铺面,兴办企业,搞多种经营。
村民张来奎的民营企业西安新特精密铸钢厂,1993年办起,几经努力,办成浇铸车间、锻压车间、打磨车间……包括化验室等近十个车间,240多个品种,年均为国家交纳税款100多万元。产品远销到瑞士、加拿大等欧美国家。2002年拿下百万元的出口合同,开创了长安区民营企业出口赚外汇的先河。村里要搞基础建设,无私无偿提供资金,其企业吸纳60余名村民,占全村人口的1/5。2002年6月8日,喂子坪乡山洪暴发,山村被毁。贾红娟、贾利娟姐妹失去亲人成了孤儿,张来奎从媒体上得到消息,同妻子商量后,立即找电视台,提出无条件供养两个孩子读到高中和大学。区关工委、长安文苑都依靠其无私帮助,才得维持、得以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