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安的上里古镇到洪雅柳江古镇,两个古镇之间差了一条花溪河?
今天,我们从雅安名山出发,绕过上里古镇,再一次去往洪雅县的柳江古镇。这是一座未经过度开发的古镇,至今还保持着比较原汁原味的川西古镇的风貌。在这里,不仅有更为宽阔清澈的河流和规模更大的古建筑,还有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原住民,而不是仿古的建筑,和原住民撤离后租房经商的外地生意人。
从雅乐高速拐下来,再走一段路之后,看到高挂在路边的这个指示牌,就知道柳江古镇就要到了。尽管已经是第二次来,但我心里依旧充满期待。
这座石拱桥的那一头,就是柳江古镇。
站在桥上远眺,流经古镇的这条小河清澈宁静,波光粼粼。
古镇的那端,桥头的这家饭店别有风情。
交了10元钱的停车费后,我们把车停在了这家宁静的小院。今天正月初八,已经是节后的工作日,镇上的游客与前些天相比少了许多。
古镇的大街上,这些红灯笼还悬挂着新年的气息。
十字路口的这栋建筑大气独特,颇像一些影视城里搭建的旧楼。
大街上,这家饭店临街摆起了丰富的菜肴和待下锅的原材料,只是今天前来的食客寥寥。
我们到达柳江时,已经中午时分,我们打算先吃午饭。不过,我们停好车后又折返回来,找到桥头的这家饭店。
还不知道这一家饭菜的味道究竟如何,实不实惠,只是喜欢这种凭栏而坐的感觉。
这顿午饭,我们以毛血旺和豆花为主,这些都是我们在川西农村最家常的风味。
吃完饭后,我们从这座桥的桥头走下来,顺着河边的小道溯流而上。
修砌河岸的石块,已经长满了青苔。这么多年在北方,家乡的绵绵细雨和青苔,一直是我梦中的念想。
在我眼里,河边的树和石板路,还有那座横跨两岸的廊桥,都是别样的风景。
即便回望,满目景致也一样让我流连忘返。
河岸这片青青的竹林,以及水中的倒影,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一位少女在母亲的镜头下凌空腾跃,不知道她可否明白,头顶的这株古榕树在千年的风雨中,历经过怎样的飘摇。
独自在河畔伫立的这棵树并不孤独,因为它有水中的倒影朝夕相随。
木制的吊脚楼,已经褪去了当年的光鲜,蓄满了岁月的沧桑。
河岸边,这户淡定悠闲的人家,不紧不慢地经营着自家客栈。
平静而开阔的河面上,数十个石墩弯弯地横跨河面上,形似太极图案。石墩下,河水从石间流出,潺潺而去,水珠飞溅。
弯曲的拦河坝上,这些方石像多骨米诺牌一样排列,延伸到两岸,人们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跨过一块块方石,一步一趋地过河。
走到河中央时,还有人一人站着一个石块,手牵手地合影留念。
再在一两百米的上游,又一座窄溜溜木板桥上连接两岸,我们就从这里再走回河的对岸,那头的建筑,就是柳江古街。
这座木桥的那端立着一座石牌坊,上面写着“烟雨柳江”。好富有诗意的名字,我觉得比与上里古镇直白相比,这个名字更婉约,更富有意境。
站在桥的这头眺望,原来这里的河水如此清澈,以至桥上的人,河里的影,亦步亦趋,相映相衬,构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从河边望向古街,那临河而立的一座座吊脚楼,已经与河里的倒影融为一体,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座临江而建的木楼,是柳江古镇耀眼的一景。建筑雕梁画栋,环廊精巧曲折,阁楼临空江上。如今,老屋豪气依旧,檐壁之间却已是岁月轮回。
从这里的小巷上来,进入古街,一条石砌的水沟从街中心流过,古老的石缸和盆景相对无语,点缀着街面。
小溪潺潺,奔涌着玉屏山的激情,从街中心的青石板下流过。
街面的石板路,几百年来被人们用脚步踩出的道道痕迹,隐透出古街的悠久与沧桑,昔日的热闹与繁华。
透过这间中西合璧的老宅门洞看去,室内和屋外景象,恍如光阴的返转,人世的穿越。
有一家卖葫芦的门店,悬挂的葫芦比我去年夏天在辽宁葫芦岛看到的还要多。
这些酱菜,都是我们川西农家最熟悉的味道,光看这模样,就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
这家店铺的人当街挥起了木槌,现场制作当地的一种特产--锤锤酥。
能看出这个模特穿的是什么材质的衣服吗?蓑衣,这是用我们当地的棕树扒下来的毛皮,制作的蓑衣时装。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为店主的如此创意和别出心裁点赞。
这趟柳江之行就要结束了,古镇风光虽好,更需亲情做伴。感谢我的老母亲身体健康,能与我们一起走进如此美好的风景。
这是同游的大姐,在“烟雨柳江”的牌坊下为母亲拍的一张照片。年近八旬的母亲,对着女儿手中的镜头,摆起了小女孩拍照的那种表情和Post,让后面的那个女孩惊讶回眸,继而会心一笑。
离开柳江返回,路边的油菜田已经开始盛开油菜花。这次回老家陪母亲过年,幸福的时光总是溜得太匆匆。眼瞅着,就在家乡的油菜花开满原野的时候,我又将要和故乡说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