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伟老师聊太极[46]
康伟老师在《全民太极APP》会员群的聊拳记录
'致虚极、守静笃'解
(某《道德经》解读视频)以文字解文字,完全没有内涵的解读。把文言用白话说了一遍,但老子要示人的真正本意根本没有解读。
现在搞国学的,就像现在搞太极的一样,搞不清楚的胡猜瞎解太多了。
如果老子真的是教人心境空虚,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要,那不是叫人们去空虚的虚度人生吗?这样的解读,还谈什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啊,老子的思想不就是消极人生的鼻祖了吗。
什么是“致虚极”?老子的这个“虚”到底说的是什么?这些基本的概念搞不清楚,只能是歪解了,道德经的智慧也就荡然无存了。
虚即道体,道本虚无,这个“虚”,说的就是“道”,是“道”的别称,所以“致虚极”,即“致道极”!
守静笃,归根曰静,笃定不离!
老子以此两句教人归于中正之道统,唯道是从而致极,守道笃行而致定!哪里有什么心中空虚之意。
现在的人,跟古人的文化思想根本不在一个频段上,所以基本没法有效沟通。这就是传统文化传承严重缺失的结果。
就像太极拳的左顾右盼一样,前人告诉我们“顾在三前,盼在七星”。三、七,古人说的是啥意思啊?现在的完全搞不懂,所以现在“顾盼”就成了左右迈步了。谬之千里!
为什么太极拳叫内家拳,为什么练到高境界后,标志之一就是“感觉”。因为内家拳的独特之处,是用身体的“实”,练感觉的“虚”,其方法就是——收视返听,含光默默,调息绵绵,操固内守。
虚而能受,虚极而空,空而能容,有容乃大。
至虚极,守静笃,练神还虚,虚至虚灵。
太极拳就是在干实还虚的事。
太极的推手,实际上是在变换虚实。
但虚实不是“轻重”,和哪轻哪重没关系。
哪里越重,反而越要“致虚极,守静笃”,左重则左虚!
反者,道之动!
所以,练真正的太极拳是不能从其他拳术和其他体育运动中借鉴和吸取东西的,因为正好是相反的!
看吕紫剑谈养生视频
养生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
生命之本,在精气神,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培元固本,益寿延年。
练太极拳,就是在练“精气神”!
精气神怎么练?怎么养?吕老说的很明白,用思想,也就是用意识!
'意气君来骨肉臣'。
学会真正的放松是第一要务
(现在很多讲拳的)道理对,过程不对!
不把身体的各部位松开,不把内里的阻滞僵力松掉,内气是动不起来的。
'以心行气,务令顺遂'!你没松通的时候,哪里都堵着,只能产生横逆,根本没法顺遂,所以,学会真正的放松,是习练太极拳的第一要务!
放松,要松开,松长,身肢骨节放长时能把产生的肢体力量松掉,内气机才能从里面通畅出来。
现在很多人放松,都是越松越缩,越松越懈,越松越压,正好练反了,练的不是通畅的松,而是阻滞的松,所以真正太极的功能功效就都出不来了,反而练的是伤害。
但松懈、松缩的状态是一般人的常态和自然习惯,一说放松本能的就这样了,让一般人在放长不懈的状态下放松,是不会的,所以,太极拳真正的放松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的,是一般人不会的,也是和一般人的放松意识和习惯相反的,所以太极拳的放松才不好练,但练会了,你的身体状态就发生了改变,就和一般人不一样了,就叫功夫了。
'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拳论上说的多清楚。
大家用这样的概念去看一下别人打拳就好了,一看一松就压,一松肢体骨节就缩的,就根本不会真正的放松呢,这个最基本的功能都没有,其他的就不用谈了,因为其他都是你能放松后产生的效果。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
真想出太极的东西(太极劲),2-3年内什么都不要多想,就按松而不懈(无极)的状态去行拳走架,不断的在运动中减低体力的作用。你减一点,那个“气力”就长一点,很长一段时间内你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但它就在渐变着,积累着.........
到有一天,你忽然认识了你身体里有另外一个东西在支撑着你,这就是东西上身了,这个东西一旦有了,就终身不退了,你就懂劲了,也就真正进了太极的门了!
之后,抽丝劲、缠丝劲、棚、捋、按----等等千变万化的东西,就都是门内的风光了,因为懂了劲,有了劲,才谈得上这些“劲法”!
所以,习练太极的初期2-3年,就一件事要做:由着熟(就是通过拳式的无极状态下的不断习练)而渐悟懂劲。
等规矩成了习惯,快慢就都无所谓了,都在规矩和状态中运行了。脱规矩而合规矩。即不想规矩而规矩自在其中。
真正松、柔、圆、活的太极拳,比那些抬腿劈叉,死摆动作的操更有意境,更有美感。
'含'不是'缩'
(含胸)含和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含,是骨节张开,把气机收进去,不是把骨节缩进去。
所谓“见入则开,遇出则合”。
含即吞也!你不把嘴张开,能吞吗?
你不练到能把胸骨松动松开,含胸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开胯,她就被吞进去了(推手演示)。这个大家都看过了,你认为是躲啊?
如果她推在胸上,道理是一样的,一开胸,她照样被含进去。见入则开!
就怕你的胸根本就没松开过,那就什么都谈不上了。
所以,太极拳光看外形动作是没用的,都是里面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