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明朝皇帝不上朝国家机器也能运转,原来是明初四大案奠定的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和尚皇帝,出生于淮北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十七岁那年,淮北地区发生了旱灾和瘟疫。他的家人不幸在这场瘟疫中相继染病去世。他孤身一人,生活没有着落,万般无奈下,只好到皇觉寺当了和尚。由于当时灾情严重,皇觉寺也难以支撑,于是,没过多久,朱元璋便被打发出去“云游”,四处乞讨。元末红巾军起义爆发后,朱元璋投奔到郭子兴的起义军中。他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干和本领,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和信任。他一步步升职加薪,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后来郭子兴病死后,朱元璋成为了起义军的领导者。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占南方重镇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在此建了江南行省,自称吴国公。之后,他施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他韬光养晦,实力迅速壮大。在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之后又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举兵北伐,一举灭掉了元王朝。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在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的管治下先后发生了四件大案,分别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和蓝玉案。这四件案子牵连范围极广,一时间震惊朝野。

洪武十三年(1380),位高权重的大臣胡惟庸等人被太祖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接下来从洪武十九年到二十三年,朝廷又称胡惟庸私通倭寇、元孽,于是下旨将其党羽亲信悉数斩杀,其中包括开国功臣李善长等2公、20侯,前后共诛连三万余人。在胡惟庸被杀之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之职,取消了中书省,并规定此后朝廷不得再立丞相。于是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明初的时候,布政司及地方的官吏必须按时到户部核对一年的供需补给,因为路途遥远,为了免除往返奔走,官吏为了备不时之需,经常携带盖有官印的空白公文,渐渐形成惯例。到了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听说了此事,勃然大怒,怀疑此事存在严重弊端,下令严办,凡涉案者概不姑息。于是上至朝廷,下到地方,与“空印案”有关的人一律处死,副官也受到杖责责罚后发配发配戍边,万人以上收到牵连。这就是著名的空印案。

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户部侍郎郭恒与北平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或、赵权德等人被御史告发,以营私舞弊、侵吞官粮的罪名被捕入狱。后经审刑司严查、拷问,又牵扯出礼部尚书赵瑁、兵部侍郎王志、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侍郎麦至德等重臣。郭恒、赵瑁等人弃市,六部自侍郎以下官员皆被处死。此事牵涉甚广,被后人称为“郭恒案”。

大明开国元勋凉国公蓝玉居功自大,无视法律,横行乡里。在洪武二十六年(1397),锦衣卫上告蓝玉谋反,致使其全族上下皆受株连,一万五千余人被处死。蓝玉案就此结束。

经过这四大案件,辅助太祖开国的功臣元勋已悉数被杀。为了防止老臣居功,动摇皇权,朱元璋借法律之手将障碍一一扫除,可见朱元璋的城府之深,计谋之远,也可见有一部法律是多么的重要。

在胡惟庸被斩杀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之职。于此同时,他还挑选了几名文人担任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协助他批阅奏章。这些大学士仅承旨办事,不参与机务,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明成祖即位后,内阁大臣开始参与机务,但他们并不能干预各衙门的事务,凡事还是由皇帝决定。从明仁宗开始,内阁学士的地位逐渐提高,内阁制基本形成。在票拟制度形成后,内阁的权利逐渐加重,内阁大学士实际已等同于宰相。但是为了避宰相之名,统称为“辅臣”,但又有首辅、次辅、群辅之分。也是从此之后,明朝的二百年的基业基本奠定。即使皇帝不上朝也能够平安无事。

看过之后, 有何感想?请文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