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男子网坛的几张扑克脸
最近看到一张坊间流传的对比图很有意思。“其他球员”打球时候面目狰狞,毫无美感;费德勒击球瞬间总是能保持那份优雅,面部表情淡定从容。
当然,对于不喜欢费德勒的人来说,总是顶着一张“扑克脸”,就显得有点平淡无奇甚至缺乏激情了,这有悖于现代网球的发展趋势。但事实上,历史上有着不少“扑克脸”,他们大多数是一代球王,至少也是一代翘楚。下面小编给大家罗列了网坛历史上的“扑克脸”
皮特·桑普拉斯
作为老一代的球王,相信网球迷们都不会陌生。两代球王除了拥有同样强劲的发球,帅气的单反, 漂亮的网前截击,击球时的表情也是如出一辙——相当“酷”。事实上,桑神在比赛中很少有太大的情绪波动,无论是领先或是落后,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沉稳如水。难得的精神亢奋也不过是得分时的那一声“Come on”,比起动不动砸拍或者向裁判抱怨,这已经是很绅士的表现了。
斯蒂芬·埃德伯格
埃德伯格被广大球迷知晓的原因很大程度源于费德勒教练这一身份。费德勒2017赛季的崛起,除了柳比西奇教授的进阶版单反以外,埃德伯格启发的“罗杰的偷袭”也功不可没。即便作为一名职业球员,他的履历同样足够耀眼。6届大满贯男单冠军头衔,,两年ATP年终第一,澳网logo男……作为传统网球的传承者,变化莫测的发球和华丽的网前球是他的杀手锏,这使得他在草地、硬地球场如鱼得水。但事实上,埃德伯格的红土实力同样不弱。1989年法网决赛,埃德伯格饮恨赛场,错失了全满贯,也成就了张德培。无论如何,作为一名欧洲绅士,埃德伯格能很好控制自我的情绪,赢球自敛,输球也不会太过情绪失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扑克脸。
比约·博格
博格算是网坛一个异数。在全员发球上网的年代,他是为数不多的双反底线型球员,强烈的上旋球给他带来了六座法网桂冠;在加强网前球水平后,又成为了破纪录的温网五冠王。外形俊朗的他在穿着上独树一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球界偶像,拥有相当数量的粉丝群体。博格是个“酷酷”的人,无论在打球时或者高举奖杯的时候都是一副淡然的样子,和狂放的外表形成了鲜明对比。
罗德·拉沃尔和肯·罗斯维尔
两位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叱咤网坛的选手(今天不谈远古大神,实在是年代久远,无从查证)。可能大家对拉沃尔老先生更熟悉一些,毕竟今年举办的首届拉沃尔杯群星璀璨,更是促成了费纳这一对世纪双打组合。但老爷子更大的成就是两次年度全满贯,前无古人也许很难有来者。罗斯维尔的知名度也许没那么高,但作为网坛首屈一指的常青树,叱咤三十年,前有拉沃尔,后有康纳斯,直至43岁还能拿下男单冠军,可谓奇迹。木拍,白色球衣,都是传统网球的元素。在那个还没那么注重力量的年代,球员们更注重技巧。轻盈的脚步,灵动的击球,与其说是运动,不如说是舞蹈(最早期的网球的确类似舞蹈表演项目)。而作为一项贵族运动,讲求礼仪,喜怒不形于色,便是“扑克脸”的缘由吧。
扑克脸中多球王,但现如今激情四射的球员很多也取得了成功。两者的区别只是情绪控制的方式不同。归根结底,要想成功,还是得靠拍下和脚下功夫说话。(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马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