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婚姻霸凌与二度伤害
婚姻关系中的霸凌,对当事人的伤害往往是漫长痛苦且难以恢复的。无论霸凌来自配偶或其家族成员、无论是肢体或言语的霸凌,经常都让婚姻中的男女受尽苦难。
我想透过本篇文章,用更宏观而非探讨个案的方式,呼吁大家共同正视「婚姻霸凌」在不同层面上的复杂问题。这当中既包括对「婚姻霸凌」(包含家暴、言语羞辱、家族成员孤立受害者等等)本身的严重性;也包括社会上的许多刻板印象,导致婚姻霸凌受害者难以寻求出口的悲歌──当中的后者,尤其容易被我们所忽略,造成明明是好意「关心」对方,反而可能造成已经饱受痛苦的受害者更大压力。我就曾多次遇到受害者向我哭诉,除了来自伴侣的言语甚至肢体暴力外,外界的「眼光」、「关切」或「规劝」,往往更让情况雪上加霜。
相信我们都痛恨家庭中的暴力、也都想为关系中弱势的受害者打抱不平 ── 但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够真正帮助到受害者,而不至增加其心理负担、甚至造成他们的二度伤害?
(在此声明,本文接下来关于婚姻霸凌与刻板印象的评论,并非仅针对个案。每一段发生于婚姻关系中的悲剧,都存在着当事人的血与泪,也都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
千万不要急着为受害者「贴标签」
众多离婚案例中,我也经常听到类似的说法多数来自「声援女方」者。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就算是好意,也请不要任意把面对婚姻问题的女性贴上标签。
举例来说,无论「忧郁症」或「躁郁症」,都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疾患,判断对方是否「生病了」的责任在专业医师,不在你我。我相信部分面对婚姻霸凌的当事人,或许会有「忧郁倾向」或「躁郁倾向」,但多数受害者其实完全没有精神疾患,而是因为面临庞大压力导致「踏入死胡同般」的感觉。
动辄用「忧郁症」等病理学字眼为受害者贴上标签,尽管可能是「打抱不平」的好意,却容易造成受害者的混淆,甚至误以为「自己(生病)也有责任」 ──千万要知道,即使真的「忧郁」,那往往也是婚姻霸凌的「结果」;而不是婚姻不幸或婚姻霸凌的「原因」。
至于社会上一些更糟糕的风气,如完全不了解当事人苦衷,却反过来责怪受害者「还不是为了钱」、「自作自受」等恶毒言语与标签,就更是不堪耳闻了。在此除了严厉谴责之外,没有必要多做评论。
「你为什么不离婚?」这句话,请不要随意说出口
「为什么不离婚」这句话,应是人们得知婚姻霸凌事件时,对受害者最常见的直觉反应 ── 但在此话说出口前请务必想想:如果这么「显而易见」就能解决问题,当事人怎么可能没有考虑过?
我个人推崇当事人面对婚姻不幸,「离婚」是选项。但是,面对当事人婚姻出问题时,当下我们可能出于关心,询问「你为什么不离婚」时,其实对实际情况并没有办法产生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只是加深对方的挣扎与焦虑。
我在这里可以很清楚地说:「为什么不离婚(分手)」背后的原因有许多种,但没有一种是因为当事人「从没想过要离婚」的。换言之,与其自认「我是为你好」并以类似「责备」的语气询问,更好的方式是从旁理解对方的难处,协助寻找适合的解决方式。
婚姻霸凌受害者无法断然离开婚姻,通常是由于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难以想象「离婚后的生活」、为此感到焦虑
最常见的是来自经济因素与情感因素:前者如担忧自己在离婚后,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维持自己和子女生活;情感因素则如「难以割舍孩子」,或舍不得孩子需要面对父母离婚等。
更有部分遭到丈夫霸凌者的女性,由于长期被灌输「婚姻= 幸福」;「失婚= 不幸」的观念,甚至会觉得若离婚会「丢父母的脸」,因而选择继续忍耐。现代社会尽管多数人已脱离旧思维,不太会对离婚的男女有异样眼光,但仍有不少当事人会害怕「单亲妈妈」的标签、尤其是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
不忍年幼的孩子面对潜在冲突
有的家暴受害女性有能力离婚、也想离婚,但只要一想到年幼的孩子,可能会因此遭到丈夫或公婆的「迁怒」,或是造成母亲与孩子感情的疏离,就无法释怀,只好继续隐忍。
尤其如果另一半不是「好丈夫」、却是「好爸爸」,往往更难让身处婚姻霸凌中的女性,做出让孩子面对父母离婚的决定。
「不是配偶的错」,因而持续隐忍
还有一种情况,正如前述不幸案例中呈现的样貌,是「霸凌」主要来自对方的家族成员,而非配偶本身。这时受害者往往会认为「(自己受暴)不是对方的责任」,因而持续隐忍。
然而事实是,如果配偶长期以来无视你被所谓的家人(如公婆)霸凌,经过沟通反应之后也不处理、甚至反过来要求你「孝顺」、「配合」,那么其实说得直接一点,这就等同于「沉默的共犯」。真的不值得你持续在这样的关系中,不断让自己受到伤害。
我还接触过不少「心智不成熟型」案例:如丈夫与妻子吵架后,竟然打电话叫自己的父母来当「和事佬」。这时如果公婆明理倒也无可厚非;但偏偏多数情况是遇到「宠儿无极限」者──这时媳妇就得一个人面对3 个人的指责(丈夫、公公、婆婆),甚至还加上小姑、小叔⋯⋯众亲友一起「好言相劝」,此时媳妇的「痛苦指数」可想而知。
上述这种种复杂的情况与当事人的挣扎,往往不是一句「离婚」或「搬出去」就能简单解决的。
所以,我们到底可以如何做?
其实,亲友们协助当事人面对「婚姻霸凌」的正确处理方式,与处理孩子在校园遭到霸凌的方式有许多共通的原则── 请务必先不带预设立场地理解当事人遭遇,并尽可能地先理解对方,尤其要谨记,「责怪受害者」永远只会让情况更糟。
接着,如同我发表的文章《在校生遭受霸凌,却竟被勒令退学?家长们必知的5大校园暴力问题》当中,提到面对「校园霸凌」事件的重点 :「告知家长」、「请同学陪伴」、「向校方高层反应」、「转学」、「报警」。
如果是成人在婚姻中遭到「婚姻霸凌」,也可依类似程序处理:「告知家人与朋友」、「请家人与朋友陪伴」、「向社区街道求助」、「寻求专业咨询」、 「离婚」,同时如果出现肢体伤害,务必要「报警」。
若此刻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正在遭受婚姻霸凌的当事人,请一定要告知父母等亲人、自己的知心好友、或可信任的同事。如果真的没有信得过的人,那么也请务必记得:社会上还是有许多妇女团体等机构能够协助你。
如果你是好友或亲人遭受婚姻霸凌的「支持者」,也请先不要急着给出自己的「评论」、「建议」与「答案」,而是想办法帮助当事人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无论是协助当事人与其父母亲的联系;协助对方保持经济独立,不与社会脱节;或是给予情感层面上的理解与支持都可以。
接着,再视情况的严重程度,鼓励对方联系专业的咨询机构或支持团体 ── 若对方已经遭到严重的肢体或言语暴力,请不要迟疑,尽速通知妇女机构或请警方介入处理。
我完全了解在多数时候,人们很容易觉得「这是别人的家务事」;有时候则因为和对方夫妻双方都是朋友,因此倾向「劝和不劝离」,甚至会担忧自己多事反遭对方责怪、失去一个(或多个)朋友。但请记得,成人在「婚姻霸凌」中遭受的苦,与孩子的「校园霸凌」有部分类似,都是时间拖得越长或越纵容姑息对方,只会让情况越变越糟。
尤其如果情况已经从「霸凌」发展到「暴力」甚至「犯罪」,就没有所谓的模糊地带。
「生命与安全」优先,所有关系都是其次
在婚姻中受害的当事人,凡事请一定要以「自己的安全」为优先考量──因为唯有自己安全,才有可能保护孩子、才有可能谈到其他关系的维系。
我看过很多面对婚姻霸凌的当事人,正是因为太过「在乎别人胜过自己」,导致长期下来出现「认命」、「自我牺牲」等心态,甚至变成随时检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委曲求全的方式维持关系── 但这样长久下来,若当事人没有其他的支持系统转移注意力,必会出现心理上难以负荷的重担。
面对婚姻霸凌者请一定要记得,婚姻关系中的「妥协」或「忍耐」,也有「值得」与「不值得」之分:如果对方由衷尊重、爱护你,只是有外在的经济困顿等考验、或个性与价值观上的差异需要磨合,那么夫妻一起奋斗忍耐、相互包容或许是「值得」的;但如果在婚姻关系中出现高度的「权力不均」,例如对方(包括对方家人)将你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动辄以言词贬低羞辱,那么这样的婚姻关系完全不值得你的「忍耐」或「包容」。
也请不要过度担心「生活的变化」或在意「别人的眼光」因而忍气吞声:而是用「我自己的人生,我作主」的方式正面迎接种种挑战 ── 「把自己过得好」不是口号,而是必须具体执行的事情。
当事人或从旁协助的亲友,请多让当事者与「外面的社会」有连结:无论是到学校再进修,学习一技之长或第二专长,进入职场或回归职场,或是做志愿者、培养其他兴趣⋯⋯等等都可以,但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
请务必记得,面对婚姻关系中的霸凌,最糟糕的情况大不了就是「离婚」、「重新独立生活」──外面的世界无限广大,无论最后选择如何,也都好过「轻生」。
最后,想要发自由衷地对苦于婚姻霸凌的你说:面对所有关系中带来的痛苦、委屈、愤怒与不平,用暴力手段报复对方、或用伤害自己来控诉对方,都不是答案 ── 让自己活得比对方更好、更自由、更快乐,才是真正的正义。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为什么可以考虑在日本买房
安倍的四大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