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志】儿三病区

下班后,从单位出发,顶着烈日一路骑行回到儿三病区,竟然感觉像回到家一样。毕竟前前后后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个多月。不用刻意去看,这里些许的变化都逃不过我的第六感。
想当初第一次走进这里,总觉得四周是冰冷的,一切都透着冷色调,医生们忙忙碌碌,护士们步履匆匆,病人家属眼中都带着忧伤,患病的孩子们基本上都光着头踉踉跄跄的,甚至都在大人的搀扶下勉强才能行走。
所有的人都带着头罩,只露出一双眼睛,而每一双眼睛都无声地打量着新来的人。
所以当时,心中竟然有一种进入牢笼的感觉,虽然没有参观过监狱,没有见过现实的牢房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不见天日心中冰凉的被禁锢的感觉,应该和进入牢狱差不多。

(图片来自网络)

走进病房,第一感觉是人多,一般的病房每个房间有四个孩子,就算是每个孩子只有一个家长陪护,也有八个人,而往往是孩子的父母都在,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也甚至还有亲戚朋友探望,进入病房就像是进入了热闹的教室。
第二感觉是设备陈旧,天花板上的日光灯总有一两盏不亮;墙面就像是五六十岁老农的脸皮,即便是洗的干净也总带着岁月的沧桑;墙体通电和氧气和吸引的腰带,也总有地方残缺;病床的扶手总像折断了的手臂,松松垮垮垂着有气无力;床头柜即便是塑料的,也多有裂缝,多有被火烫过的痕迹,多有密密麻麻的划痕;地板也算干净,但是地板胶是自来旧的带斑点的蓝色;门关不严,窗拉不动,阳台上的晾衣架都是临时的装置,窗外是几十年大树的阴影。
果果第一次进入病房,说:“这里一点都不好,我不要在这里。”在17号床住了两天之后,转入6号层流床,她更加不愿意了,问她很多次她才隐隐说出原因:在普通病房虽然设施陈旧,但是还有人多热闹一点优势,转入只有两个人的层流床,并且用塑料帘子把床围住,门窗终日紧闭,太过无聊。
每次难得到走廊上一次,果果都热情地和路过的护士打招呼:“嗨,你好啊!”护士们也都能回应,但是紧接着的话就是:“你是不层流床的果果吗,在层流床就不要到外面来。”
后来我们也不敢出病房门了,医生护士到病房,总也要提醒床四周的帘子要拉严实。那段时间除了无聊之外,就是抗感染了,果果越来越虚弱,卧床太久,加上化疗药的损伤,渐渐的不能行走,渐渐的不能站立,渐渐的不能自己独立坐着。
所以,结束第一疗回家,就像是遇到了大赦,心情无比的好。

(图片来自网络)

回家之后不久,得了感染性肠炎,越来越严重,而医院一直没有床位,只能先在急诊留观。后来从急诊转入儿三病区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各种设施,竟然有一种见到熟人的感觉,远远不想预想的那样,是进入一场噩梦。那一次住的是两个人的病房,住16号床,每天晚上果果都会痛苦的醒很多次,每次醒来都要苦闹好久。
感染性肠炎好了之后开始第二疗第一段,第二段的四天住18床,四个人的病房,这时候她精神已经很好了,也能够勉强扶着床站立。我的注意力也才能从她身上稍稍转移,注意周围的环境和病友。
其中一个病友的妈妈看到我扶着果果学走路,要站在她身后,两只手紧紧从腋窝支撑着她,而她仍然虚弱的弯着腰,慢慢迈步,几乎走不成路,就当着我的面和另外一个妈妈说:“要是我,我肯定受不了。烦都烦死了。”
这似乎是我第一次关注周围,听到周围家长的讲话。虽然是不相干的人,我犯不着为一句话而计较,但这句话着实让我难受了好几天。
走出病房,碰见一位以前同在一个层流床病房住过的妈妈,她的眼睛红通通的,眼睫毛也湿湿的,挂着泪珠,我问她小孩最近怎么样,她还没有说话就先哽咽,说:“我小孩现在也走不了路了,越治疗效果越差,我考虑是不是要转院。”我只好用果果的例子安慰她,说化疗药的骨髓抑制和副作用过了,就会慢慢恢复,就有力气走路了。她点点头,继续忙碌去了。
第八十四天评估只住院了一天,住的是六个人的病房,六张病床两排,一边三张并排放,中间紧紧能够一人通行,果果刚好住在中间的那张床,加1床。而这个病房中竟然全都是新面孔,家长们满面愁容,孩子们并不知道病情,依然活活泼泼地玩耍着。
其中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刚刚从急救病区转出来,虽然孩子还在高烧,还有便秘,但是她紧张的心情应该恢复了,和其他病友妈妈时不时的议论着治疗的过程,甚至是哪里有便宜的护理物品买,虽然话音绕过我从我头顶飞过,我依然没有心思注意他们,参与他们的话题。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疗的第一段,住在四个人的病房。入院的第一天,果果心情大好,晚上拉着我的手在走廊上走了几圈,我高兴的不行,第二第三天走路已经不用我搀扶,自己可以独立行走,每次都能连续走三四圈,每圈至少有一百米。
有一个晚上走着走着,遇见一个妈妈,她大声说:“姐姐,你要多锻炼啊,看看你还不会走路!”这是以前同在一个病房的熟悉的妈妈,她应该也见证了果果的恢复,听到这样的话,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只能反问:“嗯?”而她也不在说话,走开了。
又碰到另外一个妈妈,笑着说:“姐姐,散步呢?”果果已经能说俏皮话了,笑着说:“散什么步呢,没看到我现在被驯的像条狗一样。”引来了周围一阵笑声。
路过一病房,听到医生在和一个家长笑声沟通,那个孩子躺在床上,即便是接留置针,都尖着嗓子叫疼,没有护士进来的时候,也不停地叫:“爸爸爸爸,抱抱,疼疼疼,慢点儿,慢点儿。”声音很像一个月前的果果。
我偶尔听到医生说:“......肿瘤已经扩散到好几个地方了,要随时准备去抢救病房。这个比白血病还可怕,白血病还有得治,这个......”
我原本不该听到这样的话,所以快步走开了。
另一个病房内,一个护士在劝一个小女孩喝水:“一定要多喝水,才能排毒,才能降烧。”“不喝不喝,就是不喝。”“不喝就要打针了哦。”小女孩哭着喊:“走开,你这个坏护士!......”
走廊虽然安静,但是总会从这个病房或者那个病房传出孩子的哭声、喊声、发脾气声。而这些声音,已经成为儿三病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缺少了这些,反倒不是儿三病区了。
整个广西甚至周边省的孩子,生了重大的疾病,都会带着希望到这里来,其中一部分住进儿三病区,一旦住进来,往往都要住很长时间,甚至反复住院出院。而最后,绝大部分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八月的一天,一群已经痊愈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把儿三病区门口围得严严实实,这是一群已经摆脱了儿三病区阴影的孩子啊,阳光,健康,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纷纷捧着花篮、水果和锦旗,献给了全病区的医生和护士们。
而他们,就是病区中每一个人希望的明天。

(果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