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宜昌,穿越千年,看东山公园的前世今生
说起宜昌的东山公园,所有宜昌人都不是陌生人。进入公园,山清水秀,树木葱郁,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这座位于宜昌市“主山”东山之巅的公园,海拔128米,占地约1000亩。它建于1936年,1973年和1985年再次扩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公园,很多地方都是改建和扩建过,只有寥寥无几的建筑依稀还在。
如今的东山公园连心亭
关于东山公园的故事,还得从古时候说起。在古代,佛教在宜昌非常繁荣。过去,小小的宜昌城内居然有100多座寺庙,在众多寺庙中,以汉代修建的德兴福寺是最古老的,但就文化影响而言,修筑于唐代时期,在这东山顶上的的东山寺,影响是最深远的。
修建于唐代的东山寺,位于宜昌东山之巅
东山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存在已久。过去东山属于宜昌城的主山,其海拔不足130米,而东山南岸的磨基山,作为宜昌城的客山,居然高达140米,在过去被视为客压主山,大概是古人信奉风水一说,于是唐代在这里建起东山寺,大概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吧。
如今的东山公园一角
如今的东山公园一角
过去东山寺的揽胜楼
东山寺能够建在这里,从来访的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里,都能略知一二。据《东湖县志》记载:“……绿萝磐石暗深溪,东山之景物也。”这是宋朝欧阳修所写的《冬至后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中摘录的一句,足见东山景色之美;而后还有“蔼蔼东山巅,悠悠图画里。”的诗句,更把东山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如此胜地,难免会吸引更多名人的青睐,如南宋诗人陆游、明代夷陵名人雷思霈、清代严思浚等文化“大咖”也都慕名而来,纷纷踏上东山之巅,游玩于东山之巅。
如今东山公园,依然郁郁葱葱
而那时从宜昌走出去的名人高官,也纷纷建设此地。明朝工部的尚书刘一儒(刘家大堰大抵因他得名),在山脚下修建了东山草堂,便于前来的游客们食宿;吏部左侍郎王篆,在修葺东山草堂时,专程写了一篇纪文,东山草堂在当时可谓“名扬天下”之势。登上东山寺的揽胜楼,可以远眺奔涌的长江向东流去;你若在宜昌的古城中仰望东山,则是满目苍翠,巍峨挺拔,听东山寺中的晨钟暮鼓,聆白龙神池里泉水叮咚。就连那时候县府衙门门额上,都悬挂着'东山旭日'的大型牌匾,此声此景,作为东山图画,成为夷陵八景之首实属当之无愧。据说,刘一儒和王篆这两位高官,在他们离世后,也埋葬于东山之上。
如今东山公园内,刘一儒墓地的石像碑文
刘一儒墓前的各种石像
而到了近代,东山寺更是门庭若市,由于川汉铁路总部设在今天宜昌的铁路坝一带,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经常来宜昌,东山草堂一度成为他接待社会名流的重要场所。这种热闹一直持续到抗战之初,那时许多路过宜昌的游客,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首选到东山游览,在众多游客中,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如今东山公园一角
1925年,东山寺前英美烟草热气球广告
1935年,民国时期的宜昌行辕设立后,因考虑城区中山公园(今儿童公园)占地面积较小,没有更大的区域来扩大植树造林,于是有了在城区附近再造一座公园的设想。1936年1月,东山公园选址正式确定,并着手启动兴建公园,范围就在今天东山公园内的东山寺到昭忠祠一带,以两个山头为中心,结合四周山麓,整个公园面积占地近千亩。
民国时期东山公园门前的石牌坊
东山公园整个工程于1936年5月竣工。在东山脚下,汉宜汽车路附近,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牌坊上刻有“东山公园”四个大字和对联。除东山寺、揽胜楼等古建筑外,公园还保留和新建了“东山草堂”、“东麓草堂”和“问葛山庄”等。其中,“东山草堂”历史悠久,它不仅可以提供餐饮,而且还有供游客住宿的客房。
如今的东山公园
1940年5月,'枣宜会战'爆发,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他的灵柩在运往重庆途中在东山草堂停柩了三天,数十万宜昌军民纷纷来到东山寺祭奠。同年6月12日,宜昌沦陷,也就在那时,东山寺从此消失在世人眼中。
如今的宜昌烈士陵园大门
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解放时,昔日的风景林园仅存“东山公园”牌坊一座。上世纪七十年代,宜昌在东山寺的原址建立了烈士陵园,后来又扩建成为东山公园,到了2003年,又重建了东山草堂,草堂内设立了张自忠的公祭纪念碑。
东山草堂
英雄纪念碑
如今东山公园大门
最后的东山寺,距今也已消失了80年,今天的东山公园,地处宜昌城区中心显著高地,站在东山的烈士陵园,大美的宜昌城尽收眼底,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曾经是香火旺盛、名仕如流的唐境古刹?
公园内的石阶
俱往矣!我们只能从现有的遗迹中,努力想象着东山寺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