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识人用人的背后逻辑
学校老师和管理干部对学校用人机制的困惑。校长都是糊涂蛋吗?当然不是!中国大大小小的校长都不简单,自有一套识人用人逻辑。
体育老师甲专业能力很强,负责全校大课间活动组织,是学校体育组组长,在县域内公认为体育界的权威,是省级体育学科带头人。他经常被教育局抽调去参加地级篮球比赛,参加组织全县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个人也积极要求进步。可是经历了三任校长,没有一个提拔他,反而是同组的另外2位老师,1个提拔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个提拔为教务副主任,让甲老师很是郁闷。
郁闷的甲老师
教务主任乙工作勤勤恳恳,个人业务非常扎实,是学校的教科研带头人,组织老师承接了3个省级课题,都圆满完成结题,多次在省级课题会上作典型发言。好不容易学校空缺了1名支委,在投票选举中,乙主任得票数最少;而平时对中层进行民主测评的时候,乙主任得票率很高。乙主任很生气,认为是学校领导操纵了选举。
来学校三年的小丙老师,带了1个班班主任,当语文老师,校办主任把他要到学校办公室当干事。小丙老师很是勤奋,除了在教室上课,处理班务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校办,老主任因为身体不好,很多事都是安排小丙老师去做。第三年校办主任退休,老主任推荐小丙接任,校长们同意了。有些老师嘀咕,一个小年轻,带班只是合格,教学成绩很是一般,做了什么事?才三年就提拔为校办副主任,还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甲乙丙三位老师的际遇,好像还真验证了网友的话“往往不干事的人容易得到提拔,踏实做事的老黄牛反而原地踏步”,很多老师和干部也都这样认为,是真的吗?请看:
干部是为干事而存在的,在学校编制很紧张的情况下,不会设置不做事的干部。无论是什么个性的校长,都是从做事上识别老师是否适合当干部的。
做事有四重境界:愿做事、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愿做事是态度,做对事考验眼界,做成事考验担当精神、意志力和格局,做好事考验创新精神。
新老校长交谈
新校长曾问过老校长,甲老师这人怎么样?
老校长说,很不错呀,业务能力很强,做人很讲义气,就是有一点不好,经常意气用事导致分不清主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能做对事。
某次,学校承接全县小学生运动会,新校长安排甲老师全面负责组织,第二天就是运动会了,一大早,校长碰到甲老师,习惯性地问准备好了没有?甲老师回答:校长,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就差一样,助跑器。还有一个小时就要搞入场式了,新校长很着急,问,哪儿有?甲老师说,城东某中学有,要借出他们的东西,得校长去,不然借不出来。校长说,你在这儿盯着,我带人去借。堪堪一个小时,校长带人两次穿过城区搬着助跑器气喘吁吁跑来,入场式开始了。事后,甲老师和校长说,校长,其实300米远某中学有,但是年年学校运动会都是我去借,这次,我故意不借,让主任们知道,这东西学校应该添置一个!校长脸色一下气得通红,从此,甲老师不能做对事的例子成了新校长在干部会上常提的案例。
助跑器
乙主任找到校长,请教推荐支委得票低的原因,校长在充分肯定她在教科研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后,告诉她:作为教务主任,主要职责是管理教学、教科研方面的各项工作,落实学校教学计划。教务主任主要和老师打交道,如果在和老师打交道过程中遇到好事抢着做,遇到难事不敢担责,推给副校长、甚至校长,下推给教研组长,就像得了“软骨病”,成了“墙上芦苇”,不能完整履行岗位职责,自身形象就树立不起来。推荐支委那个群体都是先锋分子,不是普通老师,他们有政策水平、知道中层干部职责,干部履职情况他们看得清清楚楚,适合支委岗位的就推荐票多;普通老师民主测评,只看干部做事多少,做好事多少,不会看是否履职到位。所以,今后,你要在工作中勇于担当,才能把教务处的事办好,才能做成事,才能进步。
风吹两边倒的“墙上芦苇”
在宣布小丙老师担任校办副主任的时候,校长讲清楚了小丙老师得到提拔的原因:校办是学校行政的核心处室,所做的工作,我们老师看不见(举例一一说来),在这些老师们看不见的工作中,小丙老师表现优秀,一是小丙老师在超工作量的情况下不抱怨,愿意做事;二是校办是学校工作“大转盘”,小丙老师在协调领导与领导,处室与处室工作中体出现出色的协调能力;三是小丙老师在学校宣传工作中推陈出新,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成体系地宣传了学校办学思路和成绩,把学校宣传推上一个更高水平,是做好事的榜样。
这就是校长在选拔干部的时候的核心逻辑:一位老师,有激情愿意干事、分得清轻重做对事,敢于担责做成事,善于创新做好事,自然会进入干部后备梯队,得到提拔。像甲老师乙主任,不认清自身缺陷加以改进,做再多事也不会得到提拔机会,只会得到这位老师业务能力很强、教学业绩突出的认可。
从做事上识别人的态度、眼光、能力、格局,挑选合格的人选加以提拔使用培养,这就是校长识人用人的逻辑。
3、干部提拔的“三看”
一看表现二看机缘三看领导
个人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愿做事、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是能否进入干部后备人选的前提。一位老师,专业表现平平,带班表现一般,几乎没有机会进入领导法眼,更不会进入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后备人选行列;一位干部,做不成事,做不好事,一样得不到进步。
一所学校,干部职数都是有限的,在干部满编的情况下,后备人选要得到提拔就要看机缘了。小丙老师就是在校办主任临近退休前进入校办,表现优秀才得到提拔的。
学校主要领导的风格不同,提拔干部思路也不一样。有的校长崇尚人多好办事,把教而优则仕当成奖励老师上进的手段,在学校内设机构上叠床架屋,弄出许多干部;有的校长明白,一所学校,只有更多的优秀老师才能撑起一所好学校,就鼓励更多的老师成为优秀老师、名师,不愿意设置更多的干部,就会精挑细选。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一位老师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讲台上。当然有机会想通过搞管理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也行,但前提条件是在讲台上体验到幸福,在班级管理中体现智慧,在和同事打交道过程中学会做人,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