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井
老 水 井
文 / 看客
井为何物?平地凿凹,地下涌泉者也。
冬月无事,闲翻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写到打井:“凿井之处,山麓为上,蒙泉所处,阴阳适宜,园林居室所在。向阳之地次之,旷野次之。 ”是说:山麓冲击区域,地下水丰富,是凿井的最佳位置。读水质的辨别:“凡掘井及泉,视水所从来而辨其土色。若赤植土,其水味恶,若沙土,水味稍淡。若黑土,其水良。若沙中带石子者,其水最良。”
说起老水井,在我居住的小城里,已经许多年不曾见到了。如今高楼耸立,挡住了很多东西,也填埋了很多东西,有的旧物再也找寻不到,成了过去,甚至是历史。有时,和孩子们说起这些,他们是茫然的,也是冷漠的。比如一口老水井,曾经滋润着贫寒的日子,养育了几代人,滴水之恩,他们不曾经历。
他们很难理解,一眼井是大地深处的恩情。
现在乡下还有水井,坐落在院子里。二三十节水泥管,打入地下,接连而成。地面上露出一米多高,井里沉下潜水泵,有根塑料管插入井中,合上电闸,水就汩汩地来了,确也方便省力,洁净卫生。但对于一眼井来说,实在是缺少一点景致。这样的井没有辘轳,没有绳索,没有井台。缺少一汪清凉,几点青苔,还有夜里的一弯月亮。
上小学,老师讲汉字,讲到“井”字,这好理解,因为离家门不远都有一眼井。家长每天清晨都要去井台上打水,一副扁担,两只水筲。家里都有大水缸,水缸溢满,日子才安心。老师还讲到农耕生活的“耕”字,分解开来是农具和井。农具是劳动,井水是生活。还讲到背井离乡这个词汇,作为游子,一眼老水井也等同于故乡。
黑板上,老师在井字的中央点上一点,问是什么,我们摇头。老师说:一块石头掉进井里了,是“咕咚”啊。我们大笑。老师说:不要往井里乱扔杂物,每家每户都要吃井水的嘛。还讲到:在古代,井字还代表着法度规章。当时很费解,后来学到了成语:井然有序,井井有条,释然。
读初中,学到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所谓井田,是指将方园九百亩土地,划分九块,每块一百亩,每家一百亩私田,八家共耕一百亩公田,这种土地的划分,形如井字,因此得名。井田制兼有耕作方式,租税制度,宗教制度,军事组织等内容。唐代杜牧曾解释说:古者井田,九顷八家,环而居之,一夫食一顷,中一顷树蔬凿井,而八家共汲之。
八岁,跟随父母从乡下搬到小城来,相继又搬了几次家,但家的不远处都有一眼井。有的井简陋些,红砖的井台,水洒上去,红砖更红。木制的辘轳,摇起来咯吱咯吱响,井绳下系着柳条编的水桶。有的井台是青石条砌的,平整方正,水色清冽。坚硬的青石在日子的磨损下变得圆润,成了时间的注解。
井旁砌有石槽,供牲畜饮水,夏天清水泱泱,一汪凉意。井壁上青苔点点,夜晚有蛙鸣声声。不远处的水泽里,夏秋生长着水草,泽泻、雨久花、慈姑、还有水稗,绿意盈盈,生机盎然。冬天的水泽平坦光滑,是孩子们抽陀螺的好去处。古代,水井里养上几尾鱼,使水质更清澈,如今没有古人细致,更缺少雅兴。
一眼井,热闹的是清晨。来汲水的人络绎不绝,排着长队。水筲的叮当声,扁担的吱呀声,人们的谈论声,此起彼伏。午后,妇女们来洗衣服,哗哗的流水声,说着家长里短,说到趣处,笑声一片,水花飞溅。这时候,水井旁的味道是清香的。入夜,井旁安静,尤其秋天,蛐蛐在清唱了。
童年时,夏日喜欢喝酸皮汤。新汲上来的井水,调以陈醋,放几粒糖精,两羹匙苏打粉,顿时起了反映,等水花落静,喝上一口,酸甜可口,沁人心脾,是消暑的佳品。数伏天,知了声声嘶夏热,井璧上,用绳子悬着大西瓜,汪曾祺说:下午剖食,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亲属开了家粗粮馆,食客不绝,原因是啤酒是深井里镇的。
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写了一味药---井华水。“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何为井华水,是指井水经过一夜的沉淀,水质清澈,矿物质丰富,更助健康的水。井泥也有妙处,一个孩子被蜈蚣咬了,小腿肿胀,老中医寻来井中泥,环而涂之,当夜消肿。后来在药典里读到:“取井中泥,以环封其伤。
在老家,进了腊月门,家家开始杀年猪。去井台刨冰,装上几大柳条筐,冰声清脆。把卸下猪头、蹄子、分解的猪肉,用冰块埋砌起来,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刨将出来,使之猪肉不风干,味道如初。过年,井沿上贴上鲜红的福字,一眼老水井,就有了慈祥感。
正月十五,彩灯初上,大人领着孩子到井沿的冰上去滚冰。在冰雪上左打九个滚,右打九个滚,滚掉身上的病气、晦气和灾气。祈求一年平安健康,万事顺意。一切不洁之气,都滚到冰雪上,春天冰雪融化,随水而去。这是我们乡下的民俗,朴实而又温暖,拍掉身上的冰雪,我们好像换了一个人,有了新气象。
说起老水井,总会想到那只蛙。庄子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掩卷而思,我想:一只井底之蛙,也是现世的一种归隐,逃离了农药的杀戮,避开人们贪得无厌的捕捉,天高皇帝远,悠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看一朵云,可以知雨雪;听一缕风,可以晓节气,其乐也融融。
写到此,我的耳边似乎响起先民的《击壤歌》,声音苍凉质朴,从远古一直吟唱的今天: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