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 | 小老虎
【往期回读】
小老虎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小老虎,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小的老虎,通常是用来比喻生龙活虎的年青人。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小老虎既不是动物园里的小老虎,也不是某个杰出青年或青年群体,而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普遍使用的一种脱粒机,因其脱粒相较于传统的脱粒方式既快又好,特别“厉害”,故被称之为小老虎。
过去传统的脱粒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掼、碾、打。
“掼”,就是掼把。首先要把一个个稻或麦(下文仅以稻言)把从把堆上拉到石磙或掼床、掼桶旁,然后解开把腰子,双手抓起一小把稻秸,或用撬棒(一种用长4、50公分的小麻绳两端各扣着一根长30多公分的小木棍的掼把专用工具)夹住稻秸杆下半部,举过头顶,再发力向石磙或掼床、掼桶上反复掼去,稻粒便应声落下。
“碾”,就是碾场。先将稻把一个个解开,双手抓住其上部拎起,左右晃动并渐次松开,使其穗头向上自然散落而均匀摊铺在场上(俗称“放场”);然后由有经验的碾场人给牛上套,系好石磙,碾场人则左手抓牛绳,右手握牛鞭,跟在牛拉着的石磙后面,踩在厚厚的稻秸上,一步步、一圈圈不停地辗转,时而哼上几段小曲,时而扬起手中的牛鞭朝牛屁股上抽上几下。头遍碾完后,用铁叉边抖边翻,将满场的稻秸翻个遍(俗称“翻场”),如此翻来覆去反复碾压几遍后,就用叉子将沾粘在秸秆上的稻粒抖落下来,将草堆成小垛,再用草杠将其抬到场外的路边上去晒,稻子侧留在场上晒。
后来有了拖拉机了,有些地方便开始用拖拉机碾场。由于稻要经拖拉机、石磙两次碾压,因而用拖拉机碾场速度更块,效率更高。
“打”,就是打场。也是把所需脱粒的谷物秸秆均匀地摊铺在农场上,然后人们便手持连枷(一种手工脱粒工具,由连枷柄和连枷头组成),有节奏地高高举起、自如伸展、重重落下,使劲反复拍打秸秆,使谷物脱落。不过打连枷可是个“技术活”,不经过反复训练是打不起来的,要么连枷柄举起后,连枷头不能及时灵活转动、伸展,而与连枷柄“绞”在一起;要么就是连枷头不能向前平铺落下,而是与连枷柄成90°垂直扎下,非但起不到拍打作用,弄得不好还会把连枷扎坏。
随着时间的推移,稻麦脱粒方式也由传统的人工脱粒逐步向机械脱粒方向发展,一种滚筒脱粒机悄然问世。因其滚筒周围布满一个个钉状物,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钉儿机”。钉儿机又分为脚踏式和电动式的两种。人们使用脚踏钉儿机时,一只脚有节奏地上下踩踏其踏板,由联杆带动曲轴,并通过曲轴将直线往复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从而驱动滚筒,使其快速转动;与此同时,双手握住一小把稻秸杆,使其穗头部分在快速旋转的滚筒上来回翻转,使稻粒迅速脱落。而使用电动钉儿机则无须手脚并用而直接专注手上的操作,其速度、质量、效率要远高于脚踏钉儿机。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脱粒方式出现了新的突破,一种新型的脱粒机走进了生产队的场头。它不但让人们彻底摆脱了传统的脱粒方式,而且速度、质量也远优于它的“前辈”——钉儿机,大有威风凛凛,所向披靡之势,因此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老虎。
小老虎一登场,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好奇。不但上工的男女劳力齐聚农场,就连老人、小孩也纷纷赶来凑热闹。只见稻把刚挑上场,便有人忙着解开稻把,然后站在小老虎的操作台前一大把一大把地往老虎嘴里送,随着“呼、呼、呼”的声响,一串串稻草迅速从前方机口处喷涌而出,飞出足有四五米远,而稻粒侧从小老虎底部偷偷溜出并滑向左侧出口处。太神奇了,太厉害了!于是有人便争先恐后地想上去显一下身手、尝一下鲜。有人小心谨慎,一把一把地向里喂,小老虎得意地吃进吐出,运转正常,相安无事;有人大大咧咧,一捧一捧地往里推,小老虎不乐意了,不断“打嗝”,时而声音沉闷,时而皮带打滑;有人急功近利,将整个稻把往里塞,小老虎发脾气了,只听“尔”地一声,电动机皮带打滑并传出一股焦糊味,滚筒戛然而止——“噎”住了!幸亏当时生产队电工在场,及时拉闸关机,不然电动机就烧掉了。停机后,人们便七手八脚地试图将卡死的稻把拉出来,但不凑效,只得拿来扳手、钳子“开肠破肚”,掀掉上盖、卸下滚筒,好不容易才把卡死的稻把拖出来。由于无序和盲目操作,小老虎问世之初,“卡壳”和烧电动机是常有的事,甚至还常出现过老虎伤人事故。我们隔壁一个生产队小老虎刚买回来几天就出事了,一男子操作时“该出手时不出手”,将自己手臂连同稻把一起卷进了虎口,鲜血淋漓,惨不忍睹,虽经医院全力救治,该男子还是失去了一只手臂,落得终生残疾。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人们终于摸清了小老虎的“脾气”,并总结了一套不成文的操作规程。开机之前,先在小老虎操作平台左侧搭一块门板与平台“无缝对接”,并组成一个以操作手为骨干的团队,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一人负责将稻把运到门板平台附近,另一人负责将稻把腰子解开并在门板上摊开;操作手则用左手将摊好稻秸抖散铺匀并移至操作平台,同时用右手将其连续均匀地喂入虎口,两手协调,忙而不乱,思想集中,稳中求快。此外,一人手持铁叉在机口负责将喷出的草进行抖落,因为草上沾有稻粒,抖落后打堆;另两人用草杠将其抬离现场;还有一人手持扳掀在小老虎右侧稻出口处将稻铲开以防堵塞。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小老虎也变得温驯了许多,“卡壳”、烧电机之事大大减少,老虎伤人事故也已基本杜绝。
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小老虎依然是脱粒的主要形式,但不可能每家每户都买脱粒机,只能是大家仍然集中在生产队的农场上共用一台脱粒机,并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依次使用。如果轮到哪一家,这家就会全员出动,人手不够还会请来亲朋好友一起帮忙,操作高手自然也就成了大家竞相邀约的香饽饽。
一晃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威风一时的小老虎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新的脱粒方式和脱粒机械不断出现和更新换代。现在人们已无须将稻把运到场上脱粒,直接将大型收割机开到田里,收割、脱粒一把下,甚至连晒粮晒草之事也“懒”得做了,稻直接送烘干房烘干,稻草直接粉碎回田做肥料,一举多得。
尽管现在小老虎的踪影已无处寻觅,但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小老虎的故事和它所作出的贡献,将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