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衅布列松的他,是摄影真正的离经叛道者

本篇编辑:小河

图片:©威廉·克莱因

资料来源:摄影师相关网站

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摄影部主任的约翰·沙柯夫斯基(John Szarkowski)评价说:“克莱因的作品是50年代最勇敢、最不妥协、同人们所能接受的标准相距最远、外表上最‘不堪入目’的。但他在照片里表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扩大了摄影语言的词汇量。”

这些几乎是克莱因最知名的作品了。在看完上述描述与图片,你能感受到什么?在今天看来这些画面接受度还行啊,那么他又厉害在哪里了呢???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曾经只是在一个平面上知道威廉·克莱因,并没有对他前后的摄影脉络进行梳理,那么对他的作品理解和接受程度其实是会打折扣的。

追溯克莱因的人生经历,会发现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从事摄影的,他也不是一开始就拍摄那些倾斜的街道,失败的对焦、变形的人脸、看起来低劣的摄影画质的,在他形成自己的摄影风格之前其实他也走了很长的一段传统摄影以及美的路。

首先,他是一位励志成为画家的人,在他20岁的时候就离开美国去巴黎学习绘画,搞摄影纯属偶然。

1952年,他的油画作品在米兰展出,当时克莱因正痴迷于线条、形体的变化、不规则几何图形的壁画,意大利的名建筑师Margiaroffi碰巧看了克莱因展出的作品,就建议他将这一张张的大画摆成可以移动的隔板,拼成走道或者房间,以便创造出更多组合的可能性。

威廉·克莱因油画作品

威廉·克莱因油画作品

威廉·克莱因油画作品

威廉·克莱因油画作品

威廉·克莱因油画作品

威廉·克莱因油画作品

威廉·克莱因油画作品

当他为了留念而拍了几张照片以后,才彻底的迷上了摄影,于是他就开始给《时尚》拍摄时装照片。然后在1954年赴纽约拍摄照片也是应《时尚》的艺术总监亚历山大·利伯曼之邀才成行的。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艺术总监这样说到:“克莱因拍摄时装的手法是前所未有的奇特,他把模特儿由摄影棚带到街头,实施交通管制,雇来侏儒、演员,或运上一卡车的蜡像当配 角,有时还重新粉刷街面。他将现实世界重新捏造成一个舞台,以便拍 一件新衣服。有人说他是服装摄影的费里尼,表现感知领域的怪诞与奇力。”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威廉·克莱因时尚摄影作品

克莱因有了《时尚》的生活成本后,就开始尽情的拍摄他的街头照片。他所用的镜头不是趋广角(21mm)就是超望远(500mm),彻头彻尾违反正常的视觉。

他认为所谓客观的角度是不存在的,而摄影的工作并不需要客观地去看世界!“为什么摄影要背负替现实世界作证的重担,布列松认为用广角镜头是歪曲事实,只有50mm的标准镜头才是正常视觉,而整个时代的 摄影家都将之奉为圭来。在我看来广角镜头比标准镜头要来得正常。你甚至可以说50mm是一种局限观点下所受到的惩罚。我们是用两 个眼睛在看世界,而相机却只有一个眼睛,无论用什么镜头,任何照片都是双眼所见的事物的扭曲。”

个性很偏激的克莱因,看事情也有其极偏颇的一面,他的摄影风格也就是建立在极度偏差的视觉角度上,然而他不认为自己是在扭曲什 么。他只觉得他要把自己对世界的感觉,原原本本的表达出来而已。

于是有了1956年《生活是美好的,这美好是因为你在纽约》这本摄影集的问世。这本摄影集中的照片完全无视了卡蒂埃-布列松的创作哲学,并且挑战着当时人们的审美习惯。传统摄影都会要求影像的细腻光滑、对焦清晰,而克莱因的照片颗粒粗大、失焦、画面对比强烈。

这个作品问世后遭到很多摄影评论家的批评,显然这并不符合他们心中的纽约,他们还沉浸在欧洲那种精致构图与摆设好的布景中。

克莱因和罗伯特·弗兰克一样,由于作品问世得不到认可,饱受抨击,就转对电影产生兴趣,并且觉得认为电影的表现力比摄影强。

后来他拍摄了电影《摄影全接触》《The French》《小理查德的故事》《模特夫妻》《自由先生》《伟大的拳王拳王阿里》等电影。

其中在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缇》中扮演演员。

电影《缇》海报

评论说他是个狂到极点的人,专干反权威的事,尽管他很佩服昂利·卡蒂 布列松的照片,却对其“决定性时刻”的理论斥之如狗屎。

他是个例相鬼,也是个走运者,三十年前就在拍照,却完全没有受 到理会,原因是当时全世界都在流行布列松的风格,而克莱因故意反其道而行,

只要布列松主张什么,他就反抗什么。因此使他照片没人看, 也没人要登他的作品,直到克莱因觉得“自己的拍照行为已经成为笑话了”就放 下相机,再也不拍了。

突然,不知怎么回事,纽约现代美术馆心血来潮为他举行了大规模的回顾展,而全世界的所有刊物,都跟着将克莱因那些完全被遗忘的照片,大篇幅的争相刊登,终于得到了认可。

他的摄影其实很深远的影响着后面出现的很多位摄影家。其中森山大道就回忆时说,“我在一家照相馆的柜台上看到克莱因的摄影集《纽约》,尤其是他拍的逆光中的曼哈顿,把高楼耸立的现代都市拍成了一个墓地。我看了他的照片后,就产生了一种冲动,想要拍摄自己的照片。”

《纽约》·曼哈顿

克莱因的摄影作品,就像是一把枪,他本人则是一个快门狙击手,对他来说摄影不是绘画,绘画是构图、修饰、改变,该减的要减, 该加的要加,而照相就是一下,有或没有就是那么一 下,死了或活着就是‘砰’的一 声。”克莱因所说的“砰” 的一声,就是自己摄影观念的总结,他像是在测验每 一个人对武器的反应,他的照片很明显地透露出相机的存在状况,很自觉地介入 被拍摄的对象当中,要每一个人都知道有人正在扣扳机,让瞬间的反应完全出现在他的镜头里。

参考文献:《快门狙击手》-威廉·克莱因

            《都市摄影大师列传十九-纽约》

//
最近更新
//

更多阅读
Daniel Szalai:这些为人类医学牺牲的鸡
Max Miechowski:英国肖像
Jitka Hanzlová:亲密与疏离
Tania Franco Klein:积极的瓦解
Harry Gruyaert:色彩的情感与非叙事
富安隼久:一切从寻找一只小狐狸开始
马切伊·达科维奇:不安分的旅途
佛洛尔·嘉多娜:静穆与奇幻
尤兰塔·玛祖尔:坦率与简约
费德里科:使你活着的东西也可以杀死你
阿诺德·纽曼:打破陈规者
尤金·史密斯式的理想主义在今天还有吗?
Pau Buscató:让生活多一点幽默
Joel Meyerowitz:摄影是一种直觉
上田义彦:请你,望向我的镜头深处
Oleg Tolstoy:保持对社会活动的好奇心
Nagano Toyokazu:无拘绽放的童心
Nicole Katano:捕捉大自然无形的美丽时光
Biel Capllonch:用热情演绎的忧伤和孤独
David Leventi:记录历史的空间肖像
Stephan Gladieu:你所不知道的朝鲜人民
约瑟夫·休德克:独臂的诗人
Claudio Rasano:空间与人类
劳拉·潘纳克:世界在理解中亲近
Albert Watson:永恒的时尚经典
伊豆健郎:静谧中的深刻之美
Alberto García Alix:这些图像记录了我对特定人的爱

Gregory Halpern:直观并充满诗意的色彩

川内伦子:无与伦比的火

你需要知道的台湾摄影师之:张照堂

希格·哈维:最高级的“好色”,把生活碎片拍出名堂

为威廉·克莱因的摄影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