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后门桥儿的炸灌肠》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照片提供:阿俊

北京的小吃 于文华

      
后门桥儿合义斋的炸灌肠算是北京一绝!可以说是独一份!它是用猪的肠子和红薯淀粉、红曲米制成的。许多人都跟我较真儿,说:“炸灌肠里面根本就没有肥肠,就这个叫法儿!就像鱼香肉丝里有鱼吗一样......。”我从小生在鼓楼地安门一代,我的记忆太深了!儿时,妈妈的闺蜜一来,妈妈就请她们必到合义斋吃灌肠,肉红色的灌肠粘连在一起,铺满全盘,上面冒着五彩的细小油泡儿....。

照片来自网络

早在清朝就有赞美灌肠的诗句:“灌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汁说美鲜”,吃完一盘,妈妈的闺蜜把双手压在大腿的椅子下,身体颤悠着...随后抽出手来,拿出手绢擦着油渍麻花的嘴说:“再来一盘!”我这个气呦……。此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婆婆支持我的说法儿,她住在东四二条,坐车经常到后门桥的合义斋去吃炸灌肠......。老人说就这家独特,京城独一份,有猪肠。                                                   
后来工作了,工作单位离东四人民市场很近,有家“丰年灌肠”8分钱一盘,红薯淀粉做的,得空就去那里吃上一盘!人满为患,每次去了都是站着吃。那时候炼猪油也没有保护措施,那种薄如蝉翼的猪网油只要一耗油就臭满街。虽然这家也好吃,只要是吃过合义斋的炸灌肠就知道,比起合义斋的炸灌肠可差远了,没有可比性!                          
下岗了,还经营了一段时间面包房,有位东四丰年灌肠的朋友协助店里做灌肠,先是“买一送一”后来不送了,那也供不应求。有的一买好几块儿,还有预定的,都说正宗、好吃!一时间副业盖过了主要经营。这里要说明一下:饼屋都是使用动力电,比家庭照明电贵好几倍!经营饼屋的昂贵租金和电费,去卖四元一斤不值钱的灌肠,虽然受欢迎但赚不了什么钱,得不偿失,赔本赚吆喝......,后来就停做灌肠了。                                             
特别怀念合义斋的原汁原味的炸灌肠。按照丰年灌肠比例的做法,我把煮熟的猪肠切碎,用煮红曲米水的比例调红薯粉的稀稠,做出来不是合义斋灌肠的味道,就连丰年灌肠也不如了,整个一个不伦不类了。看来,每家老字号都有自己的诀窍!瞎掺合不行。还真是行行出状元啊!  

视频截屏提供:阿俊

1985年夏天在王府井夜市小吃的合义斋摊位

现在想吃了自己就用红薯淀粉做点儿,(必须用大厂淀粉,不怕粗糙)蒸制成后,菱形刀一切,素油也好荤油也罢随意,把蒜捣成泥加盐、加凉白开一调,全家聚餐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都爱吃!    

现在做灌肠都是外地人多,刀工、出盘都不对!“丰年灌肠店”在一个特大饼铛里,灌肠切成菱形块儿,熟时用铲划出每盘的数量,用盘扣在饼铛里,铲子抄底再一翻个儿,灌肠满满一薄层互相粘连着,(灌肠面积大于盘子)。一个大搪瓷盆里是蒜汁儿,一根长筷子捆绑这个一个勺子(怕勺子出溜下去)供食客自取。而现在的人做的灌肠都是片状,熟了也不互相粘连,一片一片独立码高,还挺贵!有一次在“四季民福”吃烤鸭,顺便要了份豆汁和灌肠,价格就不提了,那灌肠就跟炸开花豆似的散散呼呼的上尖堆起.....。我跟服务员说这不是老北京的做法......而那两个服务员不屑一顾的眼神儿至今难忘。看到许多外地人做灌肠胡来,我自己都想开个灌肠店,不为挣钱,只为老传统小吃的原汁原味!记得做买卖的时候,橱窗里摆着六一儿童节的蛋糕,画面上有花儿和五线谱的图样,面包房对面是中央乐团,团里有位老阿姨指出五线谱画的不对,我口头答应了也没改。后来她又来了很不客气的说了,就刮去重新做了。现在想起来,只有自己经历了,才懂得别人不重视自己的那种感受。

插图:张瑛

现在想起来,估计合义斋炸灌肠的后人没有继承下来,合义斋的“小肠刘”的炒肝儿,他家的包子也是一绝!估计也没有后人继承了.......。当然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学做学问,其实,传承老字号独家制作比什么都受青睐受欢迎。民以食为天吗,谁不爱吃啊?说不爱吃的是假的!什么经营好了也不少挣!

“灌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汁说美鲜”儿时的记忆又浮现在眼前……好美、好香......“再来一盘儿!”想起了阿姨那张油渍麻花的嘴。
2020年10月23日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公众号内容简介
北京人的生活回忆,校园生活回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同学情,朋友情,邻里情、家人亲情,各类生活趣事。长年征集老照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