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盆景造型设计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寸枝条生数载, 佳境方成已十秋”。
可见成型的盆景作品都要经过选桩、截桩、育桩、设计、造型这几个过程。这个过程短则3-5年,长则8-15年。人生苦短,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依照立意构图设计,促使作品早日成型,是摆在我们面前待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见盆景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而要做好盆景设计,还需把握以下原则:一、实际性原则:盆景设计必须立足实际,以原桩材为蓝图,合理大胆取舍,不肆意夸大,更不能为追求画面效果,而一味理想化,从而脱离实际,这样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创意性原则:如何推陈出新,创意独特?如何杜绝雷同,千桩一面。如何做到随心所欲,意在笔先,法一行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并不是否定读书,而是要固本清源。在观察大自然时,要善于取舍。古语云:“千里之山岂能尽奇,万里之水焉能尽秀”。又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有省略,才有突出,才有新意。
三、时效性原则:人生之路虽说漫长,但与盆景的生命力相比只是弹指之间。盆景创作更是忌心中无数,操之过急,既要防止急功近利,又要防止走样变形。这就考量创作者的综合人文素养。只有主题鲜明,构图明确,截桩到位,定拖准确。才能按部就班的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才能有效的大大缩短作品的成型时间。
四、自然性原则:盆景是大自然的缩影,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我们要学习自然之美的基础上,要抓住各种实物的特征、个性、神态、气质。自然界万物无不具有一定规律性。树有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规律;山有春夏秋冬、朝夕雨晴的变化。抓住实物的规律性,树桩设计更不能有悖于这些规律。
作为一个盆景爱好者来说,如何做到善于发现桩材,包括干身的曲度、根的走向、伴嫁拖的位置、角度、结顶的方位,重心等等,这都考量创作者自身的素养,也是老一辈经验积累、传承的结果,更是美学中遵循的规律性东西。
李仲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曾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大陆展出作品和担任评委。2007~2013年担任中国台湾地区盆景协会顾问,台北国际花博会顾问,曾多次获得国际展览重要奖项。首创纯手工丝雕,其作品在2003、2007、2008 和 2014 年举办的华风展上获最高奖项——华风奖。
真柏盆景创作要经历以下几个动作:
1. 树型设计;
2. 去留枝的选择;
3. 设计水线;
4. 丝雕;
5. 大枝、小枝以及叶团的布置。
素材分析
优点:第一眼看到这个坯材,从它的树干变化来看,是件极品。尤其是树干本身的扭曲度及立体感特别的好,树干具有高大型老树的感觉,这是它最大的优点。
缺点:原坯材有一些不明显的缺点,即收尾树冠部位,往上长,势太强,无法表现柏树的特质。现在已经将往上长的树冠压了下来。塑造出一个经过大风大雪积压后苍劲不拔的景象。因此,现在的画面是比较完美的。
▲图1原桩
创作过程
得到这个素材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些构想,又经过十余年的多次改作,才有了今天的树型。真柏盆景创作要经历以下几个动作:
第一个动作,树型设计。首先,看到素材后一定要有一个想法,用这个想法来解决 “将来怎么样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的问题,然后绘制树型设计的效果图。
▲图2造型设计图
第二个动作,去留枝的选择,即去掉不需要的枝条,将可能成为舍利的枝条和必须保留的枝条留下。
▲图3取舍
第三个动作,设计水线。柏树与其他树种的盆景不太一样,它是适合塑造出高山形象树型的树种,即在高海拔上,经历过大风雨雪洗礼后苍劲的形象。中国汉字“柏”就是一个“木”字与一个“白”字结合在一起,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树,一定会产生舍利,远远看上去就会有一些白色舍利映入视野。所以,我们第三个动作就是留下水线,创造出自然界中经历大风雪打压的景象。
▲图4设计水线
第四个动作,丝雕。由于这一素材没有经历过大环境的打压和历练,所以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创造出久远的年代感,丝雕是最常用的手法。
▲图5舍利干的丝雕
第五个动作,大枝、小枝以及叶团的布置。本次华风展上的现场制作主要是对其进行了初步的造型,但整个布局,叶团的比例,华丽感的塑造还需要在以后继续创作
▲图6枝干的再次取舍
▲图7对剩余枝条修剪
▲图8绑扎
▲图9梁悦美教授在制作过程中给大家讲解
创作小结
经过多次的造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造型还令人满意,但是它也同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造作中令其达到完美。
1. 枝条的比例。素材本来有一些枝和干的比例,现在目前还不是很协调,我们需要用 2~3 年的时间去把它的枝条养好,包括它的短稍都养好。
2. 叶子的成熟度。柏树刚刚上盆没多久的时候,叶子还会徒长,没有老态的感觉,需要经历时间来等待它的成熟。
3. 舍利的部位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风化,变得更真实,更接近自然。
4. 水线的部位,需要一些时间来养护,使它变的更加隆起,令立体感和生命力展现的更好。
5. 配盆的问题。由于没有很好的成熟度,所以还没有给它配一个很好的盆。
▲图10改作完成后背面照
▲图11改作完成后左侧面照
▲图12改作完成后右侧面照
▲图13改作完成后正面照
▲图14换盆生长养护一段时间后正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