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产全中国(世界)最漂亮的苹果!
我可能太低估自己的影响力了。
前天发了一篇文章,谈了自己对山东(烟台)苹果产业的一点看法,本意只是想引发从业人员对产业方向的思考,不料却演变成一场“骂战”。
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反应还好,毕竟是自己多年积累的粉丝,即便是山东人也多能理性看待我所说的“坏话”。但在今日头条或群里却是骂声一片,有说以偏概全的,有说“地域黑”的,有说因为我没有得到好处的,更有甚者就直接骂我“250”了。
这让我哭笑不得!
今天,又有一位自称在苹果圈子里摸爬滚打七八年的媒体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为烟台苹果正名,当然是主线还是批驳我的观点。
我随即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了这篇文章。我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来描述这个行业的,所以期待有争议的声音,就事论事,才是行业健康的心态。
但我觉得这位作者作为资深媒体人,没能读懂我的文章,不懂得事件营销,不懂得明贬暗扬,而是纯粹站在“溺爱孩子”的心态之上“以正视听”,而且文章的收尾是以一种自以为普世价值的中庸与圆融来批判我的个性。
这我就不以为然了。
读遍两个平台共计380余条留言,让我觉得真正看懂文章并超越文章本身的是一位山东人,他说:你为什么说山东(烟台)苹果的坏话?我觉得原因有二:一是你掐住了烟台苹果华丽霓裳下的脉门;二是你不愿看到这个百年品牌"误入歧途"。
他理解的层面比我阐述的内容给更深刻些。我只看到一种现象并提出担忧,至于“烟台苹果”这个百年品牌该何去何从,我当时并没有清晰的思路。
今天在郑州的时候,刚好有位在新疆种植苹果的微友带来几个他们的苹果,小个,外面蒙着一层灰,但闻着就很香。我从背包中拿出从山东带回的唯一一个金奖苹果,跟新疆的苹果做了一个对照。
旁边一位陌生的美女见我拿出这个苹果时,忍不住“哇”了一声。我问她:你觉得哪个苹果好吃?她说:肯定是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我笑了笑。她就一直问我这个苹果卖不卖,多少钱?我摇了摇头。
这个苹果我是要带回去送给最心爱的人,而微友送的新疆苹果是带回去自己吃的。
光就我自己的表现,就说明苹果的“颜值”非常重要。加上这种高颜值的苹果蜡质层厚,耐贮藏,深得果商的青睐,所以目前国内苹果收购价最高的两个地方——蓬莱和静宁都是以“颜值”取胜的。
山东(烟台)苹果若是与西部高海拔地区死磕“好吃”,因为先天条件的不足,不是一条可取的道路。相反,基于当地的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往“好看”方向发展是一条正确而明智的方向。
至于那位认为又大又红的苹果就一定好吃的美女以后还会不会买这种苹果,这是后话,也是文章中我提出应该思考的出发点。
我又重新读了几遍自己写的这篇文章,觉得除了标题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外,在文字表达上还是挺有分寸的,我看到的烟台苹果所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让我背负骂名的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担忧。
但对照批驳文章中有一段为烟台苹果品种“乱”相正名的一段文字时,我感觉到我的文章还是有一些情绪存在的。这个情绪是来源于一次对一位中国好苹果大赛山东赛区金奖果农的采访。
在采访时,受访者和陪同者很默契地演了一场戏给我看,说的都是获奖这个品种多么好多么好。我无所获,结果写了一篇涉及到“同物异名”的话题,虽然文章十分肯定这个(些)品种,但依然遭到文中涉及各方的不爽,最后在多方要求下撤了这篇文章。
但这也让我明显不快,并隐约感觉到这个行业背后存在着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而我这个既“不识时务”又“不识抬举”的外乡人又不经意间惊动了他们之间的默契,最后才演化成这场不应该发生的“骂战”。
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应该向因为这个事件而受到“伤害”的山东(烟台)果农们致歉。但我也相信,这种“伤害”只局限于短暂情感上的伤害,对有着百年历史沉淀的烟台苹果(尤其是蓬莱苹果)来说,我这个“250”给你们提个建议:
大胆喊出:我们生产全中国(世界)最漂亮的苹果!
中国好苹果大赛
花果飘香
主创: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