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通过本课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门路,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过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曹操其人其文,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求贤若渴和建立功业的复杂情感。(2)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整体感知
曹操,字孟德,他不仅是东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的领袖和重要诗人。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他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富有创造性,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没想到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心中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2.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无诗不靠读”一说,可见诵读是品鉴诗歌的不二法门。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初读诗歌。然后学生点评,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衿 jīn(古式的衣领) 呦yōu(鹿叫的声音) 掇 duō(拾取,采取)契阔qì(久别重逢) 䜩yàn(通“宴”)匝 zā(周,圈)哺 bǔ(食物)
三、涵咏欣赏
1.要想把一首诗歌朗读得非常好,就一定要把握住他的感情基调,那么这首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果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它是哪个字?
明确:“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说,“忧”是诗人的情感焦点,也是本首诗的诗眼。(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字、词)
那我们接着找一个同学,让他再读一读,看看这次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哪位同学能根据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整体把握,给大家示范朗读下。
2、那到底怎样理解作者“忧”的思想呢?我想我们得先探讨一下作者为什么而“忧”?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去表现“忧”?下面同学们就统观全文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5min小组讨论)(1)作者在开头就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由此能看出来他还因为人生苦短而忧。(气满声高,慷慨激昂)
师:作者在这里是用了一种形象的手法?
明确:比喻作者将人生比喻成早晨的露珠,来说人生短暂。(气沉声低,沉郁悲壮)
(2)接下来作者又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么,“杜康”在这里指代什么? (凝重苍凉,气沉声低)
酒到底能不能驱除作者心中积聚的忧愁呢?
不能,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作者在此刻忧心的上面已经提到过了,是 人生短暂
b贤才难至
明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总结用典:引用典故是诗歌中常见的手法,典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明确1:“青青”二句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作者在这里应该是表达对贤才的思念之情的。(惆怅轻柔,气徐声柔)其实这两句诗后面还有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而不露的方法提醒大家,因此后面接着说“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深沉悠长,气徐声柔)明确2:《诗经.小雅.鹿鸣》是欢宴宾客时唱的诗(ppt)前两句写出来鹿的情态(深情舒缓,气舒声平)后两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的,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待贤士到来的热切。 (轻快高昂,气满声高)明确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铿锵有力,气满声高)明确4:“周公吐哺”的典故,是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里先表现作者对渴望贤士到来的殷勤的态度。(慷慨激昂,气满声高)总结比喻:很好,作者用了四处典故,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这还不够,在用典的同时,作者还将内心的情感形象化,具体化,用了比喻的手法,这样就使感情表达的更充分了。明确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深情激昂,气足声高)师:能不能说具体些,这是一种怎样具体的情感,它和前面这几种情感一样么?总结:因为作者后来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觉得是表现出对求贤的执着的情感。(沉郁悠长,气缓声沉)明确2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作比喻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提问: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你认为作者对那些彷徨的人是怎样的态度?明确:我觉得作者完全是关心他们,为他们着想。是呀,作者的情感如此真挚、热切,感人至深,难怪在那个“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三国,曹操手下聚集众多天下名将谋士。(惆怅舒缓,气舒声平。急促高亢,气短声促)
C功业未成
根据前两个作者“忧“的内容和作者的身份、性格推测的。作者是个政治家,他就一定有政治野心,所以他渴望贤士到来,又说人生苦短其实就是想让这些贤士赶快来帮助他完成大业。
总结:我们结合刚刚所探究的朗读方法,请大家听听录音中的名家范读。
四、课文小结
现在我们了解了诗人为什么而忧?作者忧的是人生苦短,忧的是求贤不得,忧的是建功立业何时完成。总而言之,他的“忧”是站在高度、英雄角度上出发的。(出示建安时期ppt)最后我们听听名家朗诵,一起去走进这位历史英雄的内心。历史远离,英雄远离。今天的我们同样会产生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英雄的足迹告诉我们,忧愁会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让我们在苦难中毅然前行。
五、作业布置
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名言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而在京剧中曹操是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狡诈、阴险、嫉妒的人。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