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来,中国对于世界金融的两大贡献
金融科技(Fintech),前途无限,但它也可能颠覆掉金融业的不少传统工作模式。
不过,什么是金融科技?这要看我们把定义定得多宽,我认为只要能能被好好利用的科技,并且而对金融资源分配有重要帮助的,都可当作是金融科技。
近千年来,中国对金融科技的重大贡献只有一次,但今天,很可能有第二次机会了。
图片说明:电子支付或交易带来的大量数据,有助信息科技发展。
▋ 宋朝发明纸币启发后世
第一次的贡献,是宋朝所发明的纸币。北宋时这称为「交子」,但它的流通量有限,与铁钱并存,也不是全国性的货币。
所谓有需求才会刺激诱发出创新,北宋时一个重要的贸易市场是四川,此地多山,交通不便,而商人做生意用铁钱,价值低而沉重,十分不便,有人便把铁钱存在一些仓库中,并用收据作为买卖的媒介,我们可视之为纸币的源头。
到了1161年的南宋,一种新的、具有现代特征的纸币才出现,它叫「会子」。于1163年登基的宋孝宗,在金融问题上,是个尽责任的好皇帝,他小心控制着会子的发行量,也找来专人负责管理相关事宜,并确保会子有足够的商品作其储备。孝宗曾经说,会子使他十年都睡不好觉。
后来,会子渐渐成了全国性货币,在南宋末年与蒙古点起战火之前,价值都相对稳定,对南宋的市场交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造纸与印刷术都是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又因纸币可以由政府增印,易引起通胀,南宋后来靠了开动印钞机来支付打仗,终也把经济拖垮。
南宋会子是一项伟大的金融科技,今天我们仍要使用此等发明,但随后的几百年,世界经济有长足进展,金融工具方面,如股市、信用卡、支票等等新发明,却非来自中国。
这是很奇怪的,虽然在14世纪以后,中国的人均GDP可能已被意大利超越,后来又被英国超越,但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整体板块大得很,交易量惊人,为何没有新的金融科技创新出现呢?这是值得深思的。
▋ 电子支付诱发更多创新
经济规模是重要的,一点点的进步,都可能因受惠人数众多,而使效果扩大千万倍,这便有可能诱发出更多的创新出来。
在今天,中国确有可能在金融科技上,有另一次伟大贡献,这便是电子支付系统。严格来说,电子支付这一概念并非中国人发明,不少相关科技,也不一定是中国人搞出来的,但中国式电子支付的发展迅速,使人目瞪口呆,却与它的市场规模有莫大关系。
不少方便使用的程序能不断出现,正是规模效应能够为懂得撰写程序的人带来丰厚回报所致。但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电子支付或交易,可带来更多的数据,在大数据年代,数据积累得快,便又可刺激到更多的金融科技发明。
这点连美国也怕了中国,美国知道,中国的电子支付及贸易市场占有率,比美国更高、数据积累更快,美国信息科技界便有不少有识之士,害怕中国会全面超越美国。
要注意,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规模的大小,大对于创新有利好作用,所以我一直注意中国电子支付的渗透率到了什么地步。
比如之前我们讨论过有些地方,连「叫ji」这一充满私隐性违法性的活动,也有人用电子支付,便可想象电子支付的渗透性和普及性如何厉害。但可惜,某些人只当笑话看,仍欠缺足够的视野去看电子支付发展的前景。(请参见公众号:鲁晓芙看欧洲,《香港又闹笑话,支付宝好是因为叫ji方便》)
若论电子支付对GDP的直接贡献,可能只是微信、阿里巴巴每年几百亿的利润,不会很大。
但它更重要的,是大大的减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及诱发出更多的创新,这些都是目前GDP计算中尚未能包括在内的。我觉得,这是GDP算法有问题,而不是电子支付无大用处。
编辑:Flora 格式:黄牛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