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强:唐代 “侯瑾之”铭真子飞霜镜初探

故宫藏品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唐代 “侯瑾之”铭真子飞霜镜初探

田国强

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

“真子飞霜”镜是唐代流行的人物故事镜之一。其名起源于部分铜镜上带田字格的“真子飞霜”而得名。

真子飞霜镜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记载, 且内容和样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镜钮上方带真子飞霜铭文,有的没有铭文但有飞鹤和仙气缭绕, 有的外区还带一圈铭文“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

“真子飞霜”镜几乎囊括了唐朝铜镜的全部镜形,但主要以八出葵花形和内切圈葵花型居多。其图案也由于流行较长时间而稍微不同,但真子飞霜镜一般图案皆为一头戴束冠的高士或道教仙人坐在竹林边的锦毯上抚琴,竹林边上面前有一小桌几,上有笔、砚、书卷等物放置其上。镜右侧为一翩翩起舞的凤凰立于石头上。凤凰上方为两棵树。中间钮座为一只千年乌龟伏在莲叶之上。钮座上方一般都有仙山和祥云缭绕, 有的还有仙鹤或日出其中。镜钮下部为一泉池,池中伸出一枝巨大莲叶,直达钮座。乌龟一直被做为预测的神物,《史记·龟策列传》称“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之句,正与“龟伏莲叶”画面相符。

北大赛克勒艺术中心藏品,资料来源:网络

“真子飞霜”镜的含义由于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来佐证,所以学术界对其认识众说纷纭。很多学者多从纹饰内容出发来猜测其含义,观点不够明确。随着近年出土资料的增多, 一些新证据和新材料的出现为我们揭开真子飞霜之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因此,笔者在对“真子飞霜”铜镜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北京大学赛克勒艺术中心藏“侯瑾之”铜镜, 故宫藏“侯瑾之”方镜和笔者最近收藏的葵花型“侯瑾之”铜镜这一新资料入手,对“真子飞霜”铜镜的内涵作进一步探讨研究。

葵口真子飞霜镜 作者藏品

在本文之前, 国内很多学者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研究。最早对“真子飞霜”镜进行记载和解释的是两宋相交时的江少虞,他在《事实类苑》中记载了齐南陵所出的“真子飞霜”镜,并提出自己观点:“盖昔之高人逋客能自致于寂寞之乡,有足以寓意写怀者,未尝遗物鉴,以寄一时之适耳,岂良工巧冶所能知也?”[1]

其后,清乾隆年间的收藏大家钱坫在其《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中认为“真子当是人名,飞霜当是操名。[2]此说对后世研究者影响较大,多有追随延续者,如清代学者阮元在其《晋真子飞霜镜拓本跋》中即从钱坫之说,谓:“真子者,鼓琴之人,飞霜,其操名也。” [3]

作者藏品

日本学者对此亦有解释,多称为伯牙弹琴镜。近年也有国内学者如太原师范学院张清老师提出故宫博物院所藏“侯瑾之”铭方镜,图案内容与“真子飞霜”镜并无二致,通过榜题可推定“真子飞霜”镜中人物形象的原型为东汉人侯瑾,“真子飞霜”镜的纹饰所描述的内容即是侯瑾的相关传说和故事。[4]

笔者从唐诗中“真子” 的含义以及“侯瑾之”铭文镜,据此揭出“真子飞霜”镜的本义。唐代的“真子”是指得道仙人或佛家的子弟。唐代陆龟蒙有(引泉诗)云:不拟争滴沥,还应会沦涟,出门复飞箭,合势浮青天,必有学真子,卤冠秋鹤颜。唐代皎然有(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云: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粟,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从唐诗中可见真子是指得道高人或隐居的逸士。

葵口真子飞霜镜局部  作者藏品

在唐代真子飞霜镜中我们在最近的资料中发现了名为“侯瑾之” 的弹琴高士。东汉至六朝时期天师道盛行,其信徒名字中含有以“之”字的名字非常多,如王羲之、王献之都是和天师道相关的名字。名字后面的“之” 应是天师道有关的代表符号。侯瑾之这一名字也一样,其名字中的之字是天师道的代表。因此,侯瑾之应是史书中所记载的后汉至三国时期的侯瑾,其名字后面的“之”字,应是侯瑾和天师道有关的代表符号。[5]

作者藏品局部

侯瑾,东汉著名文学家,字子瑜,敦煌人。生卒年不详,约汉灵帝、献帝间前后在世。少孤贫,依族人居。性好学,为人俑作得资,暮还,燃薪而读。常以礼自守,不欺暗室。州郡累召,公车以有道徵,并称疾不到。后徙入山中,静思著述。西河人敬其才,不敢呼名,皆称侯君。瑾曾作《矫世论》以讥刺当世。又以莫知于世,作《应宾难》以自寄。又案《汉记》,撰中兴以后行事为《皇德传》三十篇,行于世。侯瑾著述很多,仅记于正史的专著便有《皇德传》、《汉纪》两部。《后汉书》中还载侯瑾“杂文数十篇,多亡失”。

目前仅见于典籍之中,留下篇名或内容的尚有《矫世论》、《应宾难》、《述志诗》、《皇德颂序》、《筝赋》等诗文。侯瑾在《后汉书》被列入《文苑传》中,是一个文人隐士形象。但其两点特征为我们提供了其和真子飞霜镜的联系。其一为侯瑾与天师道的关系。这在王隐《晋书》中已有提及:“汉末博士敦煌内学,谓道教所学神仙异养之侯瑾善内学。” 。[6]

作者藏品局部

《晋书·葛洪传》记载:“(葛洪)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鲍玄应为鲍太玄,即鲍靓。葛洪、鲍靓都为道教人物。王隐《晋书》及后来房玄龄《晋书》中皆有侯瑾预测未来的故事,尤以房氏《晋书》记载为详,记载了侯瑾准确预言后世景物沧桑及张轨霸河西这一历史大事。原文为:汉末博士敦煌侯瑾谓其门人曰:“后城西泉水当竭,有双阙起其上。与东门相望,中有霸者出焉。”至魏嘉平中,郡官果起学馆,筑双阙于泉上,与东门正相望矣。至是,张氏遂霸河西。[7]

北魏刘昞《敦煌实录》还载侯瑾解鸟语之事,可谓神异。《敦煌实录》原书虽已亡佚,但据《太平御览》转引得见《敦煌实录》这则纪录:侯瑾字子瑜,解鸟语,尝出门见白雀与众雀同行,慨然叹曰,今天下大乱,君子小人相与焉。《敦煌实录》中甚至有侯瑾掌管地下之事的传说。《太平广记》引《敦煌实录》:凉文王张骏,梦一人鬓眉皓白,自称子瑜,曰:“地上之事付汝,地下之事付我。”王寤问之,有侯子瑜(侯瑾字子瑜)先死。得其曾孙亮,为祁连令矣。由此可见, 侯瑾的形象从一位高士慢慢变成得道神仙的一份子。

葵口真子飞霜镜局部  作者藏品

除了侯瑾的神仙人物形象外,侯瑾还是一位具高深造诸之筝艺术家。侯瑾在其著作《筝赋》中曰: 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卑杀纤妙,微声繁缚。散清商而流转兮,若将绝而复续,纷旷落以繁奏,逸遗世而越俗。若乃察其风采,练其声音,美哉荡乎,乐而不淫。虽怀恩而不怨,似幽风之遗音。于是雅曲既阔,郑卫仍倚,新声顺变,妙弄优游。微风漂裔,冷气轻浮,感悲音而增叹,怆嚬悴而怀愁。若乃上感天地,千动鬼神。享祀视宗,酬酢嘉宾,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在这《筝赋》中,可看出作者对于筝的音乐之美与其乐而不淫的赞美,在文中也透露出不排斥郑卫之音,并加以称颂之意。

侯瑾为敦煌人,桓帝时征有道与博士,他都辞而不赴,一生不仕,在家乡从事学术活动。从他对筝之音乐特色与艺术风采之熟悉,是一位具高深造诸之筝艺术家。由上可见,侯瑾是“真子飞霜”镜上的高士。结合铭文及侯瑾生平,可以看出这些内容基本可以和侯瑾生平传说相对应。侯瑾之铜镜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揭开真子飞霜镜人物形象到底是谁的大门。真子飞霜镜和其它道教人物故事镜如王子乔吹笙引凤镜一样为我们研究唐代道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第80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清)钱坫:《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引自《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四卷附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二卷》,第5册,第13~14页
[3]阮衍宁等:《阮元晋真子飞霜镜拓本跋和诗试析》,
[4]张清文:《从故宫藏侯瑾之铭铜镜看“真子飞霜”镜的本义》
[5]张清文:《从故宫藏侯瑾之铭铜镜看“真子飞霜”镜的本义》
[6]寇甲:《敦煌学人侯瑾著述考略》,《敦煌学辑刊》1998年第2期。
[7]寇甲:《敦煌学人侯瑾著述考略》,《敦煌学辑刊》1998年第2期。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