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评暗香如沁的《鹧鸪天· 昨夜东风过矮墙》
文/廖是添
日前,偶在某群里看到一自媒体杂志《桥》主编对暗香如沁《鹧鸪天· 昨夜东风过矮墙》的评论,总觉得《桥》主编对该词的观点似乎与我的理解大相径庭,恰值宅家的空隙,遂将我们相悖的诸多个见亮出来,以供同好点评。昨夜东风过矮墙,梅花有意解罗裳。阶前化去三分白,纸上吹来一脉香。伸素手,揽斜阳,诗中点检几春光。悠然淡墨清笺里,写作人间小字长。点评间或鉴赏诗词作品,说白了就是剖析作者的情感意象思想意境,个人认为一般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其一抓关键词,即“诗眼”。这些“诗眼”往往生动传神,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其二抓关键句,不管其采用何种形式表现,这些语句可以说都概括了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其三紧扣诗题,不少诗歌题目要么对诗歌的内容,要么对诗人情感均起着“引擎”般的提示作用。其四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五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了解了它们显然为我们的解题启开了另一扇门窗。暗香如沁《鹧鸪天· 昨夜东风过矮墙》诗题中的鹧鸪天为词牌名,此调一般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而南曲每每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从整体而言,此调很象两首七绝相并而成,只是在后阕换头处稍微变通了点。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整阕词中上阕的第三四句和下阕的第一二句也按要求完成了对仗。如果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演绎,暗香如沁《鹧鸪天· 昨夜东风过矮墙》全文直译如下:昨天一夜春风吹过低矮的院墙,经冬的梅花分明感受到了暖暖的气息,适心地缓缓褪下了身上的衣衫。轻纱般的梅花飘落台阶前,倏地融入雪里,仿佛整个世界瞬间被化去了三分纯白,估摸此后只有在画家间或诗人的笺纸上,才能无声吹来一脉袅袅的梅香了。玉殒香消梅落无痕,这是时序更替的必然,思量至此,诗人下意识伸出芊芊素手,揽紧西斜的暖阳,似乎不愿光阴走得匆忙,一挥而就写下应景长诗,一任思绪恣意在诗行中翻检缕缕透亮的春光。淡淡的墨香悠悠然然渗入清纯不染的笺纸里,犹如写成凡尘人间小字辈的谊深情长。文中的“东风”此间译为春风。众所周知,中国大陆东临大海,西依高原崇山,东面吹来的海风自然和煦温暖滋润万物,而西面川风源自雪域高原其萧杀寒冷便令人生畏了,于是,在中国文化里东风相应地被象征为“温暖”“春天”,常有“东风报春”之说,也时见“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之类褒奖东风的诗句。“罗裳”即是裙衫;“三分白”典自南宋诗人卢梅坡诗《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素手”为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唐·李白《游泰山》诗之一:“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宋·陆游 《岳池农家》诗:“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 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起来携素手,鬢云乱,月照纱橱人未眠”。“写作”译为犹写成,指作诗文、绘画等。“小字长”这里不能硬性将他们凑合在一起解释,须得拆分成“小字”“长”来完成整句句子下半句的意象,此间的“小字”有指“低微”“资历较浅”之意;这样“写作人间小字长”便无须像“犹抱琵琶半遮脸”的羞涩女子,尽管像端庄大气的美人,从容大方地走出来,无掩无遮地译成:“犹如写成凡尘人间小字辈的谊深情长”。暗香如沁《鹧鸪天· 昨夜东风过矮墙》的意象整体鲜明、唯美,虽有些许思恋、感伤、缠绵,却又不失向上的情怀,一波三折间更见其驾驭诗作的功力,惟有些词语的练达,还有待推敲,如这句“写作人间小字长”,就比较晦涩,容易招来读者的误解。《桥》主编对暗香如沁《鹧鸪天· 昨夜东风过矮墙》一词的点评观点如下:主题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主旨,让读者明白的主要意思。大家读了这首词,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吗?自己知道,别人不明白,就是主观、唯心!“三分白”什么意思?恐怕作者自己也不明白,不过为工对下句的“一脉香”凑的。“写作人间小字长”,又不知要表达什么意思?“写作”两字,在这里用得多俗,不是诗句。读完这首诗,读者不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如果最后一句,改成“挥笔人间感慨长”。那不单词句高雅了,并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抒发和告诉读者:对人、事、景的变幻,无奈,以诗词来描写、抒发作者面对而生发坦然的感慨!“三分白”的出处你知道吗?那是《红楼梦》林黛玉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林黛玉的诗,主题更隐晦,但高水平读者,能理解。那就是《闺怨》!这诗和唱词,我是百吟不怨厌的。好的诗句,陶冶心灵,特别是哲理性名句,能给人启发,催人醒悟、奋进!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桥》主编不日再次抛出《略评“新客家人一群”暗香如沁的诗风、诗魂》,全文如下:毛泽东和鲁迅等名家,都提出:文艺要反映生活和干预生活。纯写景的、吟风颂月的诗文,格调不高。山歌通俗,直接反映民众生活,所以会更有普遍性和交流性。暗香如沁的诗词,大多是纯写景。抒发的多是冷艳、悲凉、无奈之情。从这可以推断:她的婚恋和家庭生活,可能有些不如意。性格是娴淑和柔淡的。她对人事、诗词的透视力和概括力,不高,往往以表面和风势看诗词和人事。在一首诗词中,要表达什么主题、意愿,她自己也不清晰、不成熟。例如:“昨夜东风过矮墙,梅花有意解罗裳”。从词句上说来,是优美的。但表达什么意思?她自己可能不明白。如果把自己的家的门槛比作矮墙,意思让知己、慕恋自己的人,容易进来,因为墙矮,还可爬墙进来。自己是梅花,有意脱罗裳迎客。那这诗句是绝妙的,可作者并没有这含意。又如“伸素手,揽斜阳,诗中点检几春光。”字面的词优美的,也有新创,可要表达什意愿,她自己含糊,且两句的关联意义陌生。她只效仿好字词,有些就会生造词语。如“素手”,怎么理解?是干净手吗?空手、徒手?还是白手?有带着东西的手,去揽斜阳吗?用词和造词的准确、生动、优美,前有经典。如“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如果用“吹细柳”和“照梅花”,效果就欠佳了。又如“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经典比拟女子之美,永远传芳。暗香如沁学名家李清照等的诗词美,只是形而上学地学形式、外表,没有学到气质、神韵。她的悲凉、感叹、怨天尤人,在诗词中模糊表达,说明她思路不清晰,有时心绪茫然,无所适从!字如其人,诗词文也如其人。透过其诗词,可以领略到她的大概!这又使我联想到为人处世的风格品范。嫉妒心强的人,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和胸襟,少了朋友,妨碍事业发展。多奉承说假话的人,必然两面三刀。对我如此,对其他不重要的人,也肯定如此。事业必受限制,被自己束缚了。写诗词,也必然小气一点。也不明白:真诚信用努力宽怀,才是根本。按章办事,死守规矩的人,没什么前途。凡有为的领导、大老板,好些时候,都敢于打破常规,有远见,看出别人没看出的机遇,有独创。暗香如沁创写诗词,有时也能打破传统词汇、组词和名句的形式和意义的格框,而创新出奇,也有不少读来使人感到美妙的词句,这点是应该肯定的。从评暗香如沁的诗词,联想到人的品范和为人处事风格,这就叫举一反三,从形式、内容,到神韵。这也是评论家的高明之处!《桥》主编与我的评论如何,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无需我多言。
文/廖是添(2020.3.7.梅州.)
作者简介:廖是添,梅县区王寿山下古村落黄沙村人,原名廖世添,笔名田力、老料、周溪、南子等。历任《世綵文化》《太平洋之声》《嘉信风华》《客都文学》《梅南乡情》等报刊杂志主编,《梅州信息报》记者,《侨乡月报》编辑,现为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梅县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梅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梅江之声》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