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宰相村 | 兴盛八百年的望世家族,奥秘是什么?

导读:中国是一个家族社会。古谚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1958年3月,毛泽东游览成都武侯祠,看到唐朝名相裴度撰写的一块碑文,顿生感慨。随即问随行的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个县出宰相最多?”

陶鲁笳正在沉思,毛泽东又问:你在山西当父母官,是否知道裴度?

没等陶鲁笳回答,毛泽东笑着说: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闻喜县的裴氏家族。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如此风流了历史?引得「粪土当年万户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的感慨和赞誉?

裴氏兴盛于魏晋、十六国、南北朝,鼎盛于隋唐,微衰于五代,以至到明清,绵延2000余年。

据《裴氏世谱》记载,在上下两千年间曾先后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 55位尚书,44位侍郎, 211位刺史,77位太守,21位驸马,68位进士……,正史立传与载列者有600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裴氏的名人太多,以至于当地写县志,几乎都成了裴家的家谱。难怪毛泽东会翘指赞誉。

 中华宰相村--山西闻喜县裴柏村

裴氏家族的肇始与兴盛

一个家族想要崛起,首先要生在一个好地方,或者和孟母三迁一样,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搬到一个好地方。

这里说的“好地方”,不是特指“北上广”这种大城市,而是人文环境都比较好的地方。

在汉朝时,裴氏的代表人物裴晔(曾任并州刺史、度辽将军),为追求家族的兴旺发达,招集60多个风水先生觅寻宝地。他们跃马奔跑了许多地方,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选中了裴柏这块地方作为家族的祖庄。

关于这个村庄,民间说法是「龙脉发自北岳恒山,青龙胜腾,白虎蜿蜒,左为双狮戏球,右为金牛出洞,具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九凤朝阳”的风水格局,是极佳的出公侯而拜将相之地。」

由于此处柏林茂盛,再加上他们姓裴,就将这里命名为“裴柏村”。从此,裴氏举家搬迁至此。

要说裴氏家族兴盛的肇始,得从裴潜说起。在他之前,裴氏陆续出过一些人物,但正史不曾为他们单独作传,可见其影响力还是相对有限。

裴潜超越先辈的地方,正在于,他是正史为之立传的第一个裴氏族人。《三国志》记载,裴潜曾做曹操的军事参谋,才智卓越,曹魏立国后,官至尚书令,封清阳亭侯,是裴氏家族的第一个宰相。

裴潜的儿子裴秀、侄子裴楷,并列晋朝公侯,同为宰相,一时荣耀无比。之后,裴秀之子裴頠、裴楷之子裴宪,先后官至晋室侍中,亦均为宰相。

也就是说,从裴潜开始,祖孙三代,五人入相,其间不过四五十年时间。然而这只是开始。

裴氏家族真正的巅峰是在唐朝。整个唐朝289年,裴氏出了17个宰相,宋代欧阳修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将河东裴氏列在了第一位。

不仅如此,节度使、将军、都督、尚书、刺史等高官要职,更是一茬一茬,连驸马都出了10个。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官做,哪里就有裴家族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感慨:「观裴氏之兴,唐存亡亦略可见矣。」

五代以后,裴氏逐渐衰落,不过偶尔还有大人物冒头。纵观裴氏家族史,从汉末到五代,整整兴盛了八百年。

中国的历史很长,出一流人物的家族不少。但是,像裴氏家族这样「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绵延两千年,兴盛八百年」,可谓绝无仅有。

裴氏家族久盛不衰的原因

明末大儒顾炎武曾访问裴柏村,拜晋公祠,在村里登垄而望,十里之内,丘墓相连,连着100多个墓主,都是有名字、官爵可考的历史人物,很是震撼。

▲ 晋公祠(裴氏宗祠,因裴度封晋公,故名)

这次访问后,顾炎武总结,联姻、世袭、自强这三个因素是裴氏家族兴旺的主要原因。

这种归纳当然没错,裴氏的起落与门阀制度的兴衰轨迹基本是一致的,联姻和世袭是任何一个世家大族的标配。但是中古时代,世家大族起起落落,并非一成不变,像裴氏这样,长盛不衰,生存两千年的家族却只有裴家这一家。

除了时代与制度的因素,肯定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说出「宰相世系以裴为首,岂不盛哉」的欧阳修曾指出,良好的家风是裴氏兴盛的主要原因。刀笔吏也认同这一观点。

从秦汉、魏晋、隋唐至今,裴氏家族以「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为核心的《裴氏家训》成为其不断有人才输出的重要因素,其屹立不倒的保证。

重教守训,崇文尚武

重视教育,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基础。作为世家大族,裴氏其实并非依靠武力,或者依靠门第来保持家族势力,而是通过教育,形成家学门风,确保人才辈出,不被时代淘汰。

裴氏的家规中明文规定: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宗祠。

翻开《晋书》《南史》《北史》或新旧《唐书》,经常会发现,无论讲到哪个裴氏人物,都会用“博学稽古”“博识多闻”“博涉群书”,以及“自幼强学”“少好学”“世以儒学为业”等记述。

裴氏家族非常推崇「自立求功者荣,因袭获爵者耻」的精神,不管富贵贫穷,都把教育作为唯一出路。

在《裴氏世谱》的《列传》、《列女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几个例子。

武则天时的著名宰相裴炎在弘文馆就读时,早年在弘文馆就读时,每逢休假,其他同学都出去疯玩,只有他读书不废。吏部要举荐他出来做官,被他拒绝了,理由是“我的学业还没完成”。他就这样勤奋苦读了十年,最后自己考上科举。

唐宣宗朝名相裴休,少时和两个兄弟一起读书,「经年不出墅门,昼讲经籍,夜课诗赋”,相当刻苦。最后,兄弟三人皆进士及第。」

从裴氏家族出了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这两个偶然一样的数字背后可以看出,裴氏家族把家族人才的成功之路拓展得相当宽泛。

人才不“偏科”,「从政者行惠民之法,习文者出不朽之作,研习者留济民之术」,其实是“崇文尚武”的家训在发挥作用。

正是由于裴氏子弟的自强勤奋和森严家规,才使裴氏「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

德业并举,廉洁自律

现如今,在很多落马高官的判词中我们经常看到“德不配位”这样的表述,就是说这个人的品德配不上身处的位子。

建功立业很重要,道德修养也很重要,要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其一。有德的能人,利国利民;无德的能人,祸国殃民。

一个人如果不讲道德底线,能力越大,危害越大。而一个人的堕落,要么起于贪念,要么缘于失去自我反省的能力。自律 廉洁,是防堕落的不二良方。

裴氏家族把家训的落脚点放在道德上,这是对成才后的子孙的训诫,可谓抓住了预防人性堕落的要点。

裴昭明是裴松之的孙子,名门之后,但他不贪暴利,为官清廉,靠微薄的俸禄持家生活。连齐武帝都赞叹说,我读的书少,不知道有哪个古人能跟裴昭明一样清廉。

裴昭明经常对人说:「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因此,他终生不治产业,连房子都没有。如此通透的人生观,确实是裴氏族人的典范,家训的践行者。

北周官员裴侠,爱民如子,身为地方最高长官,一天没一顿吃点好的,当时就有歌辞称赞他:「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有一次,皇帝让裴侠单独站在一边,对其他牧守说:“裴侠清正廉明,谨慎奉公,在这方面他是天下第一。你们中间如果有人自认和裴侠一样,可以过去和他站在一起。”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为。自此,满朝文武称裴侠为“独立使君”。

有同僚讽劝他说:「人身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竟欲何为?」做官不就是图名图利吗,你日子过得苦哈哈的,图啥呢?

裴侠答道,清廉是作官本分,节俭是立身基础。我清廉自守,并非猎取美名,意在修身自重,唯恐辱没祖先啊。

我们看裴柏村,虽然有这么辉煌的家族史,整个村子自古以来就没出现过什么恢弘的建筑,以至于现在除了古柏和石碑,几乎没有古迹可寻。这种深入骨髓的低调,跟裴氏的家风教养密切相关。

裴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也未曾留下万贯家财,而是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以及修身自重的道德规范。

结语

「一村演廿四史兴衰,自西周历魏晋,无论隋唐,薪火竞相传,几经物换星移,独把高风遗后世;

九岭开两千年鼎盛,非良将则名臣,更多彦士,川流争不息,谁可披霄决汉,尚留大任待来人。」

时至今日,读到这样一幅对联,我们能从中领略裴氏家族两千年的人才风流。

但其家族兴盛和人才辈出的背后,是淳朴严谨的家风支撑。

我们今天也在热议家风,懂得良好家风对于子女成才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说和做的关系:在家庭内部推一个能说的当新闻发言人,对着稿子念我们家有多高尚,尽量用上一些好词、大词,提几点希望,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了。

更甚的是部分“调皮”的年轻人对家风的理解,令人咂舌:

“富二代”回答的家风是“不啃老不坑爹”;

天真无邪的小孩说家风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

年轻女子认为“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

是这样吗?

绝对不是。以裴氏家训为例来说,家训是根据这个家族牛人的所作所为,逐步提炼出来,进而作为整个家族行为规范的指导,反过来影响和重塑家族的历史。也就是说,裴氏家训的这16个字,是人家已经做出来的事实,不是提出来的希望。

家训,落实了才叫家风,写在纸上、停在嘴上,只能叫“家封”,封起来落灰尘而已。

参考资料

[1]. 中古河东裴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张广村,山东大学,2012.

[2]. 裴氏世谱简介,张运晖 王引志,山西档案,1986

[3]. 新唐书.

----------------------------------------------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

  • 【家训家风】 汤溪镇下洲村:仲淹后裔耕读遗风

    汤溪镇下洲村:仲淹后裔耕读遗风 下洲村位于汤溪镇之西门,九峰山下,越溪之畔.自然环境精致优美,东则有繁华古镇,俨如虎踞:西则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寺平古村落:南则有九峰拱秀,千年禅寺:北则是金华金西开发区 ...

  • 中华宰相村:走出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千百年流传9字教育方针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家的一本教科书,更是国家的风向标,'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中亦是如此,良好的家风,对孩子一生都成长有益,纵观中国历史 ...

  • 中华宰相村附近的“临朐村”

    中华宰相村附近的"临朐村" 王治刚 在声明显赫的中华宰相村附近,有个"临朐村". 1993年春天,我为企业出差路过并慕名探访.全村3000多人,大多都是临朐县人 ...

  • 中华宰相村风水=出过59位宰相的裴柏村

    中华宰相村"即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距县城25公里. 这是一个历史上人口从没有超过千数来人的小山村,村里有个裴氏家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人才辈出的一大世家.先后出过59位宰相.在唐朝的 ...

  • “中华宰相村”——裴柏村的文化密码

    来源:山西晚报 核心提示:运城闻喜县裴柏村,称为"中华宰相村".<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 ...

  • 那些能兴盛八百年乃至更久的家族,有什么共同点?

    选自<家庭教育> 点击标题上面的[曾仕强]关注公众号,观看更多智慧视频

  • 中华第一村:出了59个宰相59位将军3000名官员,其中秘诀至今有用

    探究历史的真相,挖掘过去的故事,听听老一辈讲述脚下土地曾经发生的故事 感受历史传达的厚重,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历史,用心去聆听来自过去的声音,感受古人传达的智慧,关注我,跟着我们一起去追寻先祖的脚步,挖 ...

  • 八百年古村,水下遗址重现人间,引来挖宝人,遗址被挖掘

    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皎口水库,八百年的大皎古村遗址,被淹水下四十多年,重见天日,再现人间. 古村遗址,引来了挖宝人,他们扛着金属探测仪,带着铁锹,哪里探测到了金属,就在哪里挖掘,不清楚已经挖掘了多少天, ...

  • 它是中华助眠第一方!让中国人安眠八百年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说的话题,与梦有关. 梦,曼妙而唯美,几分神秘,几分向往. 对蓝蓝的天空和美丽的满月的树的剪影 中国人,自古对梦情有独钟.亡国者有梦,后主李煜说:"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 寻找八百年前的贞女桥

    贞女桥是珠三角地区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始建于南宋宁宗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四年乃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贞女桥是珠三角地区鲜为人知的一座桥,虽然位于繁华的顺德区,但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