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心理学大师荣格是“中国思想的学生”?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文 | 盛邦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 | 作者授权发布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年),瑞士人,驰名世界的心理学大师,他创立的人格分析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齐名,同为现代心理学与精神病理学的主要基石。人们说:荣格是“中国思想的学生”,人格分析心理学的源头是中国道家,是这样吗,为什么?
荣格曾是著名心理学弗洛伊德的合作者,因质疑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作心理主要基础与根本动因的理论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确立“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精神包含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小而局限,是人格的外部表现,而无意识则包含着巨大力量,支配人的行为。
荣格创立的人格分析心理学,同意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人有“意识”与“无意识”。然而他又进一步创造性地解说:所谓“无意识”,为一种自我意识不到的隐蔽意识,“无意识”分成“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层面。“个体无意识”是人作为个体存在,自婴儿时代起因外界刺激引发的后天性意识,表现为后天形成的愿望、意志及经验。“集体无意识”是与基因同在的血缘祖辈遗传下来的先天性意识,易言之是祖祖辈辈的“集体意识积累”在某个后代神经系统中留下的印痕与记忆。表现为先天就有的愿望构成、意志冲动及经验储备,也可以称之为人的精神基因与人格本能。
1913年荣格开始“集体无意识”的研究,他阅读大量诺斯替教(Gnosticism)资料以求理论的证明,然而直到到1928 年,竭尽全力而所得甚少,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正当此时,与卫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年)结为知友,共同从事研究,成为荣格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机,“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此开始,他接受中国文化影响,以道家元素为指针,登临心理学研究的新高地。荣格这样回忆当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心灵的火花点燃了智慧的明灯,而这注定将成为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
事情的起因是1928年卫礼贤将他的译作《太乙金华宗旨》交给荣格。《太乙金华宗旨》是一本中国书,说的是道教修身养性的纲领要旨,详解”道“之意义,劝人节欲修行,成为智慧有德之人,其中不乏巫术特有的奇幻描述,然其实质都可用现代精神暗示及条件反射理论予以解释。此书明清时托名吕祖所作,与《唱道真言》、《道乡集》、《大成捷要》、《古书隐楼藏书》等同为道教经典。
读了这本书,荣格喜出望外,即刻起步与卫礼贤合作开展名为“金花的秘密”的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所获颇丰。荣格说:“这样,这本手稿至少是在这一阶段,为我提了来发表我的一些关键性研究结果的好机会。”
给予荣格最大启发的是老子关于道的学说。荣格意识到“道”的阴阳两极的相互作用显示中国思想的“原型”(archetypal Chinese thought)。荣格在所著《心理学的现代意义》中说过这样精辟的语言:“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有两个相反的原则:代表光明的‘阳’和代表黑暗的‘阴’。据说,每当一个原则到达其力量的顶点时,与之相反的原则就像种子的胚芽一样萌动于其中。这是对心理中内在的对立互补原则的另一种特别形象的表述。”
荣格认为:老子关于“有”、“无”,“阴”、“阳”关系的论述,说明“对立的双方互为条件,它们原本即为一体”。对立被“无意识”融合在一起,混沌而统一,呈现事物的原始状态,同时也是最理想的状态。“理想的状态被称为道,它就是天地之间的完美和谐。”
老子
荣格高度评价老子:“老子是一个有着与众不同的洞察力的代表性人物,他看到了并体验到了价值与无价值的本质,而且在其生命行将结束之际,希望复归其本来的存在,复归到本来的意义中去。”在荣格看来“人类心理也具有超越文化和意识的一切差异的共同根基”,而老子学说就是这个”共同根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家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学原则……最大而又不可逾越的困难,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与途径,引导人们去获得那不可缺少的心理体验,能够正视与面对潜在的真理。这种真理是统一的,并且具有一致性。我只能这样说,道家是我所知道的对这一真理最完美的表达。”以上荣格对道家作由衷的阐扬,显见荣格通过对“道”的研讨,完成了“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求解,同时也形成荣格心理理论的思想基础。
一战爆发,让众多西方人精神虚脱,迷离恍惚。固有的文化价值面对残酷的事实,招架不住,备受挑战。人们把视线投向东方,想从那里获得救世良方。因此缘由荣格的东方情怀油然而生,而遇见卫礼贤之后,这样的感情愈加强烈。1923 年,荣格曾邀请维尔海姆专程来到瑞士苏黎士,让他在自己主办的“心理俱乐部”中讲解《易经》,及其于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荣格还加入了瑞士艾瑞诺斯年会,这是一个由宗教学者欧托(R. Otto)倡导,每年在苏黎士召开的学术集会,“成为西方与东方之桥梁”是这个学会的追求,此后他结识了海恩·齐默尔、铃木大佐等人,切磋学问。
《金花的秘密》(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插图
自从用中国文化解答自已的学术难题后,荣格的东方研究一发而不可收。他发表有关“东方思想”的专著达16 篇,内容包括中国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净土佛教,及至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荣格与卫礼贤共同发表《金花的秘密》,一版再版,学子争购,又翻译成英、德、日等多种文字,不胫而走,行销世界。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默瑞·斯丹1994年访问中国时曾说过:“必须认识到,分析心理学本身,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之中。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教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就是中国思想的忠实学生。”这里说的“分析心理学”即指荣格心理学,斯丹主席当是荣格的学生无疑。他说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主要指中国道家、道教。
参考文献
卫礼贤,荣格:《金华养生秘旨与分析心理学》,通山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年。
冯川编:《荣格文集》。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
戴维·罗森:《荣格之道:整合之路》,申荷永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荣格:《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杨儒宾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成穷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
荣格:《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苏克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
郭文仪:《荣格与他的“东方”——分析心理学视角下的道家与佛家》,《理论月刊》201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