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之美(8)

八、河北博物院(二)

因为朋友的关系,我最近对北朝的石刻真是很上心,看石窟,看造像,大美无言,越看越爱。可以与北朝佛教造像艺术相媲美的就是北朝壁画。中国绘画史甚至比雕刻史更加漫长,从彩陶的花纹开始,到帛画、画像砖、壁画、纸本绘画、雕版印刷等等,林林总总,一脉相承。从汉至唐,绘画最主要的载体是壁画,作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宫室壁画早随建筑毁去,如今能看到的只有事死如生的墓葬壁画。河北博物院藏北朝壁画主要为东魏、北齐的王室贵族墓葬壁画。最重要的是高洋墓壁画,高洋是北齐开国皇帝,在位十年,几乎占了北齐立国22年的一半,其墓葬规模很大,壁画就有700平方米。馆内展陈为复制品和线描图。此外还有墓中出土的大量陶俑。除高洋墓外,馆内还复制了茹茹公主墓壁画,更趋近墓道真实的场景。由于壁画展陈的困难,展出的仅六件原件,以我的眼力,也分不出原件和模品,只能找一些斑驳严重的多拍几张。

大体而言,壁画主要出现在墓道和墓室中。墓道壁画一般由青龙白虎开始,重点是出行仪仗的场面,仪仗之上和之后绘有神兽,象征着天国景象。此类升天图,在山西九原岗北朝墓葬中也有,可见是比较流行的题材。其中的神兽形象可以和敦煌壁画、石窟畏兽等比较研究,其形象化的来源众说纷纭,有说是源自山海经的,有说是道教与佛教融合的,有说是西域融入中原的等等。我个人觉着是北朝时期大融合的产物,佛道中西交汇所形成的神仙世界,它既与汉墓帛画的神怪形象不同,也与唐代佛教经变画的佛国净土不同,很独特,也很短暂。与在石窟造像中短暂流行的神王形象有些类似,都是处于融合过程中的过渡形象。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汉与唐之间漫长的过渡期,朝代攘攘,战乱纷纷。过渡期也是积累期、上升期,就艺术而言,不仅有世家大族对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逐步形成大中华文化观念的过程,为唐宋时代的绽放奠定基础。上升期的艺术往往质朴而感人,蕴含着许多创新的力量。

(与青龙对应的白虎,也像龙一样将身躯画得很长)

(以上五张图片引自网络,现场我没有拍摄前三张的复制图,后两张似是未展出的原图)

在所有展品中我最喜欢高润墓的墓主人坐帐图,线条极其简洁朴素,别说没有矫饰,连波折都很少,但人物的形象却很鲜活,每个人的小眼神儿都不同。特别是人物椭圆形的脸,很有些传说中杨子华的风格。这是墓室壁画,题材多与生活有关。从先秦开始,古人一般席地而坐,室内陈设与后世很大不同,高桌高椅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当时最重要的家具是帐、屏、榻、几、案等。在夯土台基的高大宫室中,帷帐之下才是最尊贵的座席,满城汉墓中是如此,响堂山北齐的帐形龛如此,朱然墓出土的宴乐图漆案也是如此。可在我们表现先秦两汉三国的影视作品中,却只见屏风几案,不见帷帐。这是我们对帷帐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今的习惯是把它当成室外使用的物品。

比绘画和雕塑更悠远的技艺是陶瓷,我一直认为女娲造人的传说就与捏土为陶有关,陶瓷自始便是生活与艺术的结合。瓷器比陶器的制造更复杂,瓷土、施釉、窑烧都有复杂的技术,以至于欧洲很久都无法破解其中的秘密,不得不花费巨资从中国进口。唐宋元明清的海上贸易很大的一宗就是瓷器,最近上博的黑石沉船特展的主角就是唐朝的外销瓷,其中最多的是长沙窑,此外还有广东窑、越窑、邢窑、巩义窑。其中邢窑就是隋唐五代时期北方名窑,河北博物院的瓷器馆,正是通过邢窑、定窑、耀州窑和井陉窑来展示北方瓷器的风貌。商代有原始青瓷,汉魏以越窑青瓷为好。北方也跟着烧青瓷,馆中几件北朝青瓷造型华丽,漂亮的覆莲造型应与佛教有关。隋时邢窑烧制出细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青与白的差别主要是瓷土中的含铁量差异所致,含铁量高就是青瓷,低就是白瓷,这也符合中国土壤的特点,南方富铁,北方贫铁,在没有掌握去除陶泥中铁成分的方法前,烧青烧白也只能看土了。河博有几件唐代的白瓷邢窑茶具,看起来和法门寺茶具有些类似。

定窑创烧于唐后期,是邢窑的后继者。宋代为五大名窑之一。官、汝、定、哥、钧,其中真正在宋代就出名的只有官、汝、定,哥窑钧窑虽是宋代窑口,但真正出名还要到元明。定窑是其中仅有的白瓷,与青瓷追求釉色不同,定窑常用划花、刻花和印花装饰。印花要用到模具,主要流行在金、南宋时期,河博就展示许多模具,是我之前没看过的。定窑是官窑民窑皆有的,烧造量大,采用覆烧,而非支钉烧,这样就造成器皿口部不满釉,所以宋徽宗说:定窑有芒不堪用。为了皇亲国戚喝汤不割嘴,精致的定瓷用金属(金、银、铜)将器口包边,后来倒成为独特的装饰。定窑也不仅是白瓷,也有酱色釉的,称为紫定,比较稀少。此外还有黑釉、绿釉。定州窑的瓷枕也很出名,有做夏日寝具,有做明器,还有做脉枕的。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范围很广,以邯郸磁县为中心,承继了定窑的许多传统,也有瓷枕,也有刻划花。特别是白地黑花的装饰很容易将中国书法绘画引入,更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几件瓷枕上都有小儿图像,钓鱼蹴鞠,很是活泼,应该有求子之意。井陉窑也是北方著名窑口,历史同样悠久,但一直被邢窑、定窑的光芒所掩盖,直至金代才真正出名。风格上与定窑、磁州窑类似。

元代后,中国的瓷业中心转到景德镇,北方窑口都衰落了。但作为元、明、清三朝都城的近畿,河北同样出土了不少精品瓷器。几件元青花和高丽青花都挺值得一看。

通过艺术来认知历史要比读史书更生动,河博一层的曲阳石刻、北朝壁画和北方名窑三个常设展就让从汉到清的河北故事扑面而来。

(0)

相关推荐

  • 48图欣赏中国历代白瓷之美,白瓷创烧何时?各朝代有何特点?

    中国白瓷的产生于中国陶瓷发展具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因现代白瓷的普及程度高,大众明显弱化了白瓷的地位. 陶瓷专家将白瓷的创烧成功定义为是我陶瓷科学技术史上第四个具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 ...

  • 48图中国历代瓷器巅峰作品

    论陶艺,中国陶艺上万年历史:论瓷器,中国上千年历史引领着世界陶瓷的发展风向.中国是世界著名陶瓷古国,自东汉创烧青瓷成功以来,瓷器已成为历朝各代发展的历史印记,荣衰与共. 中国各朝代瓷器发展巅峰的代表作 ...

  • 燕赵为什么多慷慨悲歌之士?

    文中图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严禁盗用! 前言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古人的共识.数数河北土地上诞生的豪杰侠士和发生的悲烈壮举,就知道古人诚不我欺: 唐人高适 ...

  • 一代瓷圣何朝宗(明代)的造像之美

    在以陶瓷器型演变为主线的世界陶瓷艺术发展史中,"以瓷塑人"的窑口凤毛麟角而艺术家却不乏其人,唯明代"善陶瓷像"的何朝宗以其世极少的瓷塑杰作,赋予了陶瓷艺术以更完 ...

  • 佛像起源 | 当佛教相遇希腊雕塑—犍陀罗造像之美

    佛教艺术,博大精深.自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后,便长盛不衰,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最终成为中国艺术源流儒.道之外,最为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的佛教艺术中,无论是寺庙.还是石窟,大多以佛教造像为核心,而后同佛教建 ...

  • 南北朝造像 真美!

    肋侍菩萨 云冈石窟 北魏早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了三国时代. 从三国到魏晋.南北朝,一共361年,这三个半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战乱频生.兵连祸结,和平的日子少,打仗的时候多. 供养 ...

  • 走进巴黎吉美博物馆,领略佛教造像之美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是在里昂工业家爱米尔 · 吉美(1836-1918)的宏伟规划诞生的.最初旨意为展示埃及,古罗马希腊及亚洲国家的宗教.多次埃及,希腊之行,加上1876年途经日本,中国和印度 ...

  • 大慧寺明代彩塑 中国古典造像之美

    大慧寺,俗称大佛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1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庙.该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曾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和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光绪年间之 ...

  • 造像之美(1)

    造像之美(冀川渝) 今年休假无法远行,临时决定补上两处未去的石窟--邯郸响堂山和安岳石刻,并以此为中心周围逛逛. 一.正定隆兴寺 河北于我比较陌生,只去过遵化的清东陵.承德的避暑山庄和蓟县的独乐寺,甚 ...

  • 造像之美(2)

    二.正定博物馆 这两年以石窟.古建为代表的文化讲座和游学蓬勃兴起,敦煌.故宫.佛光寺等明星景点被无数人追捧,我也是追捧大军中的一员.特别是去年在国博看到<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后,便 ...

  • 造像之美(3)

    三.正定古城 漫步正定古城的大街小巷,以隆兴寺院墙外的一段最美,槐树绿,院墙红,在华北民居青砖灰瓦的底色衬托下,更增鲜丽.未到旺季,游客不多,小城的街很安静.正好让我琢磨一下空间的营造.古人眼中,天圆 ...

  • 造像之美(4)

    四.保定 读过巫鸿先生关于满城汉墓的文章后,我便对这座中国横穴墓的最早代表非常感兴趣,特意从正定北上前往一观.乘高铁从正定到保定不足一小时,很便捷.我在火车上决定给保定的堂妹发消息,原不打算叨扰,可到 ...

  • 造像之美(5)

    五.邯郸(上) 邯郸是古城,战国的赵都渺不可寻,曹操的邺城尚存遗迹,东魏北齐一时辉煌,直到北宋仍为陪都,有许多可看之处.我来邯郸主要是看响堂山石窟.中国石窟艺术从印度经阿富汗(健陀罗)传入,在库车(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