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本身就是一大理想” | 读邻荐书
阅读邻居好久没有荐书了。
这次,它又荐书了。
让人高兴。
以下是阅读邻居第 九十七期荐书❷。
06
我推荐的书是我最近在看的书,我从8月份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在地铁上翻的书,叫《为什么长大》。它是企鹅的一套“地铁上的哲学”,好像之前也有读邻的读友介绍过。可能因为我一直有成长和成熟的焦虑,一直对这种话题非常感兴趣。
我小时候特别希望我赶紧老,希望我赶紧一步跨到30岁、40岁,好像到那个年龄我就可以长大了,可以成熟了,一切的苦恼和困扰都会有答案,但这本书里就说到,成长其实是遥不可及的,是一件无止境的事情,“成长本身就是一大理想,很难完全实现但绝对为之奋斗的理想”。就是说成长始终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
另外,虽然这本书叫《为什么长大》,是一个问题,但是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也从来没有想要一个具体的答案,就像书里说的,真正触动我们的问题不可能通过遵循某一个规则找到确定的答案。
这本书处理了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比如如何使孩子准备好面对一个不是那么合理的世界,处理应然和实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经验和理性在我们身上产生的作用,都是哲学里面非常基础的问题,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思维练习的机会,因为哲学本身是练习追问的能力,我也没有想要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是想通过这本书练习自己的追问,问“为什么”的能力,想在这本书里和我自己生活的经验找到更多可能性,来支持我继续面对成长的焦虑,这也是这本书给我提供的精神支持。(彭江河)
一句话:不要答案,要追问。
07
我推荐《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我看书都做很多标签,这本很薄的书是做标签最多的,为什么特别喜欢这本书?这是一位日本学者在琉璃厂的淘书日记,这位日本学者民国时期在北京留学,日记中记录着非常丰富的细节。仓石先生很懂书,他对琉璃厂的那些旧书店以及那些店主,以及民国时期的很多文化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交往,所以这本很薄的书里记载的信息量却巨大。
书中记录的古书店以及那些地标,现在去琉璃厂可能都已经找不着了,但是我还是很有兴趣,以这本书作为一个小小的切口,回头我要以读城的方式重新再去走访一遍,把这里面提到的那些书店、那些地标,都走访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相关的历史信息。可能基本都找不到了,但是作为这样一种读城的模式,一本书的入口去关注一个地方,其实是很好的。好在琉璃厂还在,所以我用这本书去探寻一下琉璃厂的过往也挺好的。
不久前带着一些书友们逛书店,也走到这一片,所以在这一片走下来发现,还是有一些信息的存在,只不过有些店名可能改了,或者有些地标可能搬了,但是回看一下这本书里的很多信息,还是蛮有趣的。所以我最近在好几个场合推荐了这本书。
封面上是启功题的字,因为启功那时候也是一个年轻学者,他可能比仓石武四郎还要小一些,但是他们应该有过交集,所以这本书在中国出版的时候他们邀请启功题的书名。这本书由北大荣新江和朱玉麒两位学者做的校注,非常好,向大家强烈推荐。(绿茶)
一句话:探寻一下琉璃厂的过去。
08
今年没有最爱的书,就跟大家分享两本最近的床头读物,是能让我脑子安静下来的两本书。一本是上次读书会的主题书之一《宁作我》,另一本是吴增定老师的《利维坦的道德困境》。前者不用再多说,后面一本正如它的副标题,是讲的早期现代政治哲学的问题与脉络。我自己不太懂政治哲学,但读这本书会明显地感觉到作者的文笔极为简洁有力,脉络清晰,所以读起来也不觉得艰涩,不去考虑这种叙述是否存在简单化的问题,我认为作为入门读物是很合适的。(张宇帆)
一句话:不晦涩,可入门。
09
大家好,从山东发来遥远的问候。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书是《浮世画家》,石黑一雄的一本早期的著作。这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书,但是在2020年影响我生活最大的一本书,所以我要推荐。它的译者是《哈利波特》的译者马爱农,如果大家英文好可以直接读英译版。石黑一雄的语言非常克制,只有读英译本才能读出那种感觉。
这本书讲述了战前一个信仰军国主义的画家,他一直坚信他的道路是对的,是可以救国救民的,但等到战后日本失败,他才发现自己走的是一个错误的道路。在战前,他因鼓吹军国主义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荣誉,战后人们又去贬低他,说他是历史的罪人,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历史中的遭遇。这一点可能和杨老师《元周记》里面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底层的小人物(虽然他也是“半精英”的身份,但他其实代表在历史大潮中的芸芸众生)。
石黑一雄的写作有一个特点,他是完全架空历史背景的,这一点很有意思,如果与《元周记》进行对比的话,他并不是想回到历史现场,他表达道理的方式是完全将历史当作要素的集合体,通过不同要素的碰撞,凸显一种道理。因为石黑一雄是一个英国人,他用英语写作这本书,对于日本他没有印象,也不会说日语,所以这一点是很有意思的,怎样在不甚了解材料的情况下去构建一个世界、说明一个问题。当然这本书是一本小说,前面几位没有推荐小说的,所以我来推荐一本。我的看法,这本书或许可以与《元周记》进行一下对读。(王朴微)
一句话:推荐一本小说。
10
2020年太忙了,最近在准备律师执业面试环节,魔菇邀请参加活动也没参加。今年看的书比较少,跟法律有关的多一点,文史类的书,除了“读城”看的那些,其他的看得非常少。
今天要介绍一本书,不一定推荐,叫做《合理的怀疑》,作者是美国著名律师,他也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叫德肖维茨。他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是法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办理过一些著名案件,被称为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辩护律师。他办理的案件,比如辛普森案、克林顿弹劾案、五角大楼案。
《合理的怀疑》,是2020年一个新的版本,之前也有译本,这个译本比之前那个版本好,是政法大学老师翻译的。这本书是德肖维茨早期写的书,在为辛普森辩护之后为这个世纪大案向公众所做的回应。公众对他为辛普森这样一个恶人,为所谓的一个很坏的人去做辩护,很多人是质疑的。他需要对大家有一个交代。
我自己对辛普森案比较感兴趣,几年前在阅读邻居上我也推荐过美国纪录片《辛普森:美国制造》,这个纪录片非常好,无论从电视艺术上还是从分析深度上都是非常出色的纪录片。《合理的怀疑》同样是站在辛普森案上谈法律上的经典话题,对美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的支柱理论做了解读。它论述了几个重点话题,比如审判与媒介的关系、陪审团的问题、金钱是不是能够买到无罪。里面最核心、最经典的一个问题是刑事诉讼究竟追求什么,是追求真相吗?作者认为刑事诉讼制度设计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追求真相,而是追求程序上的正义,落在个人、个案上就是排除合理怀疑。事实的真相很难追寻到,刑事诉讼制度要守护的东西是程序,程序正义在制度设计中头等重要。(土城)
一句话:书不难,是写给大众的。
杨早新书
出版: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12
页数: 320
往期
TAN
回顾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