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港古镇

荻港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西部和孚镇荻港村,地处杭嘉湖平原,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历史上的荻港因四面环水、河道纵横,水中芦苇丛生而得名,“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自古就有“苕溪渔隐”之美誉。

我曾经说过,我是有强迫症的人。你敢打水乡古镇的名号,我就敢前去一探究竟。2017年底到达时,荻港景区已经正式开发,门票50元。实际上网上有关荻港古镇的资讯少之又少,我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实际的结果是,也许当时的荻港还算不上很漂亮,但其人文底蕴之深厚,却远远超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只要好好打理一番,荻港也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景区外围。

墙上挂的簸箕,知道啥用途吗?答案是--晒蚕的,湖州可是蚕桑之乡啊...


“我家苕(tiao)溪上,环舍清且涟。闲泛钓鱼艇,或棹采菱船。”这首来自雍正年间荻港进士章有大的五言诗,既是对于荻港水乡环境与生活的生动描述和真实写照,也可算上某种程度的炫耀吧...您要知道,单单是清代,小小的荻港就曾经走出了五十多位进士!


小巷的尽头,出现了水乡最常见的古石桥。剧透一下,荻港古桥不少,有明清古桥23座之多。

这座单跨石平梁桥叫舍西桥。据湖州府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荻港吴氏连年中科榜,在吴家港西边建吴氏宗祠。为方便舍上吴家与港西吴家宗祠相通,《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吴家港上捐建了这座舍西桥。据我所知,吴承恩可是江苏淮安人,不知与荻港吴氏有什么渊源?

水乡之魂--古河道与码头驳岸。


很快来到第二座桥--三官桥。


三官桥,建于明代,单孔石平梁桥,全长14.25米,宽2.5米,高3.75米。桥堍各有台阶十一级,两侧有石栏板,各有望柱4根,前端有云纹抱鼓石。

前行不远就是三官庙。三官庙,始建于南朝,后来唐宋明清历代皆有续建。占地1800平方米,由三官殿、地藏殿、弥勒殿和三官桥组成,隔水而望还建有戏台。三官原指尧舜禹,也即天官、地官和水官。按照传统,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三官庙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祈祷风调雨顺、物阜民康。

对面河道拐角处的三官庙古戏台,看戏的除了在对岸,估计还可以选择乘船在水中观赏。除了绍兴,这算是头一次见到。

往前,有一个村民休闲广场--崇文园,大概取意于荻港历来重视耕读传统吧。


广场有新修的戏台。


又见一座石拱桥--长春桥,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石栏杆看来重新翻修过,这边可以出景区。


往里继续,很快到达荻港古镇的精华部分--南苕胜境。

墙壁上的“世界渔桑文化之源”几个显眼大字,又彰显了荻港的深厚渔耕文化底蕴。原来,荻港历来都将种桑和养鱼相辅相成,以鱼粪做为桑肥,造就了江南水乡独有的、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一方面,是减少了农业生产中的污染;另一方面,使用天然肥料,可以保持土地肥沃不退化,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4月19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


南苕胜境前面的荷塘、曲桥与凉亭,环境优美。


南苕胜境大门。据说以前上面有“南苕胜境”四字,现在变成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的五角星加“荻港人民公社中心小学”字样,说明这里曾经作为小学地址。门楣上有一组四枚石雕图案,十分精致,有牡丹、阴阳鱼、云纹,象征儒道佛三教合一。

雕刻精美的石鼓


入门,即可见八角形池子,中间有五跨石架梁桥,感觉有点像孔庙的泮池。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南苕胜境的历史。南苕胜境古建筑群,位于荻港古镇的东南隅,最早据说可追溯到元代。相传元朝有一位庞姓官员庞石舟曾隐居于此,并建造了一座道观,取名溪隐堂,用以供奉吕纯阳像。此事在《云怡志略》中有此记载,这也是关于荻港南苕胜境历史变迁由来最早的文字记录了。后毁于兵火,清乾隆年间重建,主要包括云怡堂、积川书塾等。云怡堂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荻港人朱南屏建于元代庞石舟溪隐堂故址,是道教设坛的所在地。其后,由章氏第九世章遹翰等人发起捐地助资进行拓建,花费四千多银元扩建“南苕胜境”。改纯阳楼为吕祖殿,新建积川书塾、读书处、涵养居等,并筑放生池,上架石梁桥,大门悬“南苕胜境”额。
这样看来,八角放生池应该与八卦有些干系。


南苕胜境桥,四墩五跨石质梁式桥。桥墩下部是三条石柱并排竖立,上搭石条横梁,再架石桥板;两侧有石条栏杆,各有望柱6根。整座桥梁简洁、实用。


大门右侧有嘉庆帝于嘉庆五年(1800年)“钦赐湖州府归安县 警化孚佑帝君吕纯阳祖师祠”碑记一方。原来,吕祖殿改建后颇具规模,清嘉庆五年4月,时任湖州知府善庆,以荻港吕祖庙“祷雨祈睛,历著灵验”为由,请浙江巡抚上书奏请嘉庆帝钦赐加封;时年8月12日,得嘉庆帝为吕祖庙御书“玉清赞化”匾额和“钦赐湖州府归安县 警化孚佑帝君吕纯阳祖师祠”额,为当时一大盛事。据同治《湖州府志.祀典》记载,荻港吕祖庙为地方官每年必须祭祀的庙宇,可见作为道教胜地的南苕胜境昔日香火之旺、地位之崇。

涵养居

后面有一个院子,有太湖石假山点缀其中。现为“荻港积川书画社”。


这里居然有“乡贤馆”,通常是宗祠里比较常见吧。

正中间就是建于乾隆三十四年的云怡堂。为道教设坛的所在地,分前后两进,前为文昌阁,后为吕祖殿。

一点心、百倍功,读书做人的要义啊

文昌阁,供奉有魁星与文昌帝君。


居然还有关老爷


接着是一个天井,后面为“纯阳楼”,两层楼阁,也就是吕祖殿了。由于尚有道士修行,我就没进去打扰了。

吕祖殿门额“纯阳楼”三字,由清代大学士、水利专家、翰林院掌院学士嵇璜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云怡堂的右侧就是著名的积川书塾。

积川书塾,原为荻港章氏私家书塾。荻港章氏乃村里的名门望族,章氏第六世霞桴公嘉猷弟兄三人,有鉴于科举考试为读书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事关个人荣华富贵与光耀祖宗,因而重视教育、培植子弟,代代相传。族中的章咸文曾亲自执教,将其子乃焯送入仕途,死后因儿子的关系诰封为朝议大夫。书塾迁入祖师堂后,取荀子名言“土积成山,水积成川”之意,命名为积川书塾,寓意希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元宝石


月门边立有石碑一块,上有一副竹子图,其中的竹叶组成一首隐藏的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据传为关公所作。有点扯了吧...


过了月门,旁边有御碑亭,中间所立石碑就是之前所说的嘉庆御书“玉清赞化”碑刻了。

右边的石台基为原来的四面厅“闻鹤轩”之基础。此建筑毁于上世纪70年代,令人扼腕。

这个八面石雕井圈就十分罕见了,四面相同的兽首应该是龙吧,其余四面则雕有鲤鱼、鹿等祥兽。


又一个碑亭

原来这是乾隆五十四年申夏,吏部右侍郎朱珪督学浙江游历至此,不禁感叹“于斯治心讲学,可以挹山川之秀左右逢源矣!”游后便撰写了这篇《积川书塾记》,立碑留念。


四面厅后有假山水池


山石俊秀、溪流淙淙,古人对读书环境也是很讲究的...


接下来有新建的“荻港名人馆”,按乾隆时期的四面厅风格建设,二层砖木结构,四面轩廊,建筑面积达450平方米。


匾额“荻港名人馆”五字由近代著名史学家、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先生题写,楹联则是当代著名书画家吴朴墨宝。

里面展出荻港历代名人生平简介。荻港的耕读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三大望族章、朱、吴厚儒重文,注重教育,人才辈出。例如近代民族企业家章荣初,地质学创始人章鸿钊,上海钱业公会首任会长朱五楼,著名书画家吴藻雪,著名史学家、华中师大原校长章开沅等...

朱应元,荻港紫阳朱本支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浙东提刑等职。

沈梦麟,字原昭,少有诗名。元末,以乙科授婺州学正。迁武康令,解官归隐。明初,以贤良徵,辞不起。应聘入浙闽,校文者三,会试同考者再。太祖称他“老试官”,知其志不可屈,亦不强以仕。梦麟于七言律体最工,时称“沈八句”。著有《花溪集》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吴一儒 ,字望鲁,号小陵,吴悦子。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进士,授太平太守,升刑部陕西司主事,晋山东司郎中,以瘁疾卒。

吴仕让,字允恭。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进士,授安徽灵璧知县,赈济灾荒、请减赋税,兴修水利、撰修县法,以劳卒。

下面两个则是与荻港有关系的状元了。

朱昌颐(1791-1862年),字吉求,号正甫,又号朵山,海盐人,荻港紫阳朱本支人,道光丙戌状元,也是海盐历史上出过的唯一一位状元,著有《鹤天鲸海焚余稿》。少年时曾在积川书塾学习。

陆润庠(1841-1915年)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生于镇江。同治十三年(1874年)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光绪庚子(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乃一品大员。陆润庠祖籍是荻港陆家,曾经担任宣统帝的老师,书画诗文都有相当造诣。以前介绍南浔古镇的时候就曾多次出现其书法作品,如南浔宣统帝御赐嘉业藏书楼的“钦若嘉业”牌匾,也是慈禧非常喜欢的一个。

南苕胜境前的莲花池

旁边有小山凉亭,亭子名曰“积善亭”。

荻港新农村建设展示馆

旁边有一座石平梁古桥--乐善桥,两边各有三级踏步,石栏杆设有望柱四根,柱头雕有座狮。


底梁双头雕有蚣蝮


过了牌坊,是另一重要古迹--总管庙。

总管庙,乃荻港望族吴氏首富吴元菊斥资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二千多平方米,内有大殿、戏台和看楼等。


匾额是“加封 都天安乐王”。


大家注意到庙前这对石狮子了吗?说起来可是大有来头。关于这对宋代廋狮,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相传,宋朝时荻港市集在上堡,都天安乐王府前的一对石狮非常贪吃,经常乘夜里跑去上堡偷吃面条。所谓“上得山多终遇虎”,某一次估计吃得太多了,回府时天已发亮,竟然被演教寺主持碰见了,一呪言,那对石狮就被定于门前,东面那贪吃的雄狮甚至来不及将面条吞进去,面条就永远留在了嘴边...没错,就是这货了


对比一下更清楚

古戏台


总管庙大殿


道家经典语录:人有千算,天只一算。

大殿内设有歇山顶小庙,内立三个神像,跟湖州“庙中庙”相似。讲的是是宋代金国押粮官赈军粮救助灾民、后因善行感动帝王获加封“都天安乐王”的三位王爷的故事。百姓感其恩德,于每年正月初四举行隆重庙会祭拜,每月初一十五则敬香祭恩。这跟西塘古镇的七老爷的故事又十分相像。知恩图报,也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央视《记住乡愁》第一期48集就以“齐心向善”专题讲述了荻港的故事。


紧接着总管庙的是演教寺。

演教寺初名“兴福院”,始建于唐晚五代十国(公元955年),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重建,治平两年(公元1065年)定名“演教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有山门(问津亭)、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原大雄宝殿匾额系严嵩亲笔。大殿上塑立“八仙”神像,是宋代全国独有的“佛道一家”的创举,荻港佛教活动的中心。

门前竖立着立明崇祯、清康熙时期的两块治安禁示碑。

大雄宝殿。

天王殿

这些零散的石构件估计是以前留存。

这个石台下刻有“万历己亥”字样,即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百多年了。

演教寺院墙

演教寺东边有“泰山青府”,供奉泰山神,也即东岳大帝的。

演教寺前的水塘,名为“神船渡”,说来还有一个典故。相传,清朝年间,里人公推荻港成伦堂宅主吴元菊,正月初一到都天安乐王府烧头香。是年岁底不足,无年三十,吴元菊一时疏忽,直至大年廿九夜晚,还在杭州米市河自己的商铺里忙乎,猛然想起明天烧头香的事,可风雨之夜,哪有船回荻港啊?正焦急万分之际,拱宸桥边忽然出现一艘官船模样的船只,要送他去荻港,正好可赶上正月初一烧头香。一上船,吴元菊发现自己的雨伞、吃剩的枣核都在船上...原来这是都天安乐王派来的神船啊,也说明多行善举自有神灵庇护。

这就是“神船”了。

演教寺山门,“问津亭”三字出自同治状元陆润痒之手笔。


重建问津亭碑记。


出了问津亭,有一座石桥和小码头。码头边立有两个人物雕像,看了说明,原来这是国民党元老、四大家族之一的陈果夫与夫人朱明珠之雕像。朱明珠就是之前介绍过的,上海钱业公会首任会长朱五楼之长女。陈果夫则是吴兴区东林镇人,离荻港也就几公里之远。1947年,陈果夫夫妻曾经从这里上岸回荻港探亲,并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陈果夫深受感动之余,留下了一首寄托浓浓乡情的诗--《故乡》。想必他早已经预料到自己以后将再也无法回来...

   我希望我的故乡,山河无恙;我希望我的故乡,人文发扬;
   我希望我的故乡,腥膻洗净,从此无人敢侵略;
   我希望我的故乡,爱我如慈母,不让我漂泊他乡;
   我爱我的故乡,我永远不愿离开,我的故乡...
其弟陈立夫于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1969年方返回台湾居住。晚年提出“中国文化统一论”,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沟通交流。希望祖国可以早日实现统一大业,游子之魂得归故里。


码头边的三跨石梁桥叫庙前桥,俗称总管桥,始建于南宋,紧傍着运河,南北走向。话说从前浙人谢诸一行四人在金龙山读书,北宋亡,以死誓节,封为河神,里人受命建金龙四大王河神庙祭祀,庙前建桥,故称庙前桥。清同治年间,里人陆润痒重建,因其形状酷似八字,也称“八字桥”,两边有石栏。相传农工士商、读书当官的回来都要在此桥走上一遭,祈求文运财运官运四通八达、路路畅通。


陈果夫探亲之码头


石栏板与桥梁板侧面皆雕有花卉,比较少见


梁头雕刻的这是蚣蝮吗?怎么感觉像狮子多点...


外面就是东苕溪,大运河西边的官河,至今仍然船来船往,热闹繁忙。

外巷埭,建于明清时期,紧依京杭大运河之西线官河东苕溪,沿河而建廊下街,南北走向,全长五百余米,进深十五米左右。在当年水路交通兴盛之时,各类店铺、商行皆聚于此,有彩云楼,今夜月、泰源堂、百乐堂、正泰店,丝行、鱼行、米行等和轮船码头等。

这些廊棚十分牢固密实,沿河设有美人靠可供休憩。


水道支流,有廊桥可通过,名东安桥。


这是网上找来的东安桥全景,错落有致。


转往里边也就是西边走,这一带叫里巷埭,建于明清时期,全长600多米,依里巷埭市河而建,有钞田弄、沈介弄、牛弄等巷弄贯穿南北。荻港望族章、朱、吴等家族大多聚居于此。

荻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河道、河埠头与古桥保存得很好,原汁原味,稍加修整应该会相当出彩的。

著名的“一元茶馆”。

一元茶馆,历史上是荻港古村的百年茶馆“聚华园”,创建于清代。主人潘平福夫妇传承水乡茶馆特色,开设早茶(凌晨3点开始)、饭茶,茶水费只收一元钱。湖州著名书法家王似锋受之感动,题“一元茶馆”匾赞之。传统的茶馆,本土的水乡风味,也可算是荻港古村的一个文化遗产了。


王似锋所题“一元茶馆”匾,落款是“荻溪渔隐 石风”。


此处古宅写着“罗伯特.章故居”,其实就是其祖父章祖申之故居。

章祖申,字苣生,号无可,荻港人,1904年甲辰进士,历任俄国、荷兰、比利时、瑞典和挪威公使。其祖居原名“鸿仪堂”,后为避宣统帝溥仪之名讳,陆润痒将其改名为“鸿遇堂”,寓意此居可鸿运当头。


驳岸边的拴船孔和排水口。

积善桥,单孔石平梁桥,横跨里巷埭市河,建于清乾隆1735年,两岸商店集市林立,曾留下“买鱼买肉上石桥”之说。

沿里巷埭市河继续前行,巷子里有荻港三十六堂之一的鸿远堂。

鸿远堂,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主人朱芳淦(音gan),字五楼,也就是之前介绍过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的岳父。朱五楼出生贫寒,早年从赤脚挑担子到上海经商起家,后来发达了成为上海钱业公会首任会长。他一共有过四任妻子,前三位皆无子嗣,直到第四位妻子才为他生下了二子二女。长女就是后来嫁给陈果夫的朱明珠,而其次子朱学良则娶了荣毅仁之女为妻。这朋友圈...

门厅里还摆放了一顶雕工精致的轿子。门厅也称轿厅。

门厅后的砖雕门楼,门额刻“鹿洞家声”。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了,南宋大儒朱熹曾经长期于江西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讲学,故其后裔紫阳朱本支的祠堂常以“鹅湖世泽,鹿洞家声”为联。

中厅为客厅,乃主人接待贵宾之所。堂匾“鸿远堂”三字,出自著名书画家曾熙之手。

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

堂联为“远水振家声,文山传书胄”,出自朱孝臧之手。

朱孝臧(1861-1930年),后名朱祖谋,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强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著有《强村词》。

后有天井,三面二层走马楼围绕。应该是主人家内室居所。

边上的小天井有石桌石凳

这边的天井则有石花坛一座


大礼堂,应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产物。

若从大礼堂继续北行,还可见荻港的另一座古桥--余庆桥,三孔石梁桥。(网络图片)


继续往西,前面出现一座形态优美的石拱桥--秀水桥。

在秀水桥堍,有另一家荻港望族吴氏的大宅--礼耕堂。

礼耕堂,由荻港吴氏吴元晋建于清乾隆年间,砖木结构,由轿厅、大厅、楼厅和偏房组成,大门朝南,占地近二千平方米,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群。文革中遭破坏,现重新修复,做荻港吴氏家族发展和乡贤名人的展示场所。

“进士第”门匾,阮元题。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天井后是大厅--礼耕堂。


前有拱形轩廊


这只鹤展翅欲飞、目光炯炯、意态翩然


后面两进是楼厅,作展示用途。


荻港吴姓名人最早是唐代诗人吴冯。


“积善长春”,看来吴氏历来崇尚行善积德之家风。


秀水桥,始建于康熙年间,单孔石拱桥,全长11.8米,宽3米,顶宽2.2米,高3.25米;拱矢高2.70米,宽5米。

桥额镌刻“秀水桥”三字,石栏有望柱八根,中间四根柱头雕坐狮,相面而对,其余镌覆莲纹。栏板前端做抱鼓石。

拱肩部间壁石头部雕成龙头状,纹饰十分细腻。

望柱石狮形态生动,栩栩如生

过秀水桥往对面南行,有荻港三十六堂中保存最好的一座--章氏三瑞堂,也就是中国地质学创始人章鸿钊故居。可能是指示牌不够清晰,我居然漏了...漏了...

接着往西,又看到一座八字形三跨石梁桥--隆兴桥。隆兴桥位于龙溪港支流西家汇,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此桥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桥墩为石块堆砌的梯形,从下而上,其截面四边都是逐渐缩小的。

别了,荻港...

(0)

相关推荐

  • 【姓氏研究】 兰溪徐氏

    兰溪徐氏 为了纪念先祖偃王,旧时兰溪城乡均建设有徐偃王庙.据载:上自衢.龙,下过严.桐,悉供皇为社主."<坂口徐氏宗谱>则称"衢婺二地相继为王之庙何止二百余所" ...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荻港

    位于湖州和孚镇的荻港,历史上因河港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自古有"苕溪渔隐"之称,文学家舒乙称这里是"最好的江南小镇". 荻港外大运河 荻港村四面环水,河港纵横,东 ...

  • 荻港苕溪石桥 渔村芦花观庙

    荻港苕溪石桥 渔村芦花观庙 天目山溪流分南.中.北苕溪三股向东,各自奔波一程后又束集于东苕溪.东苕溪再于西苕溪并流汇入太湖.太湖浩淼旷阔之水,携长江瀚灏澎湃,最终奔腾直泄东海. 东苕溪旧时是条官河,沿 ...

  • 21年春自驾游之浙江湖州荻港古村

    浙江湖州和孚镇有一个荻港村.老舍先生之子舒乙评价:荻港村更古朴.更完美.更优雅,原汁原味,实属难得." 走上横纵分明的青石板,试着去找寻这里的故事. 据说,这青石板的横纵还是有讲究的,当年建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是个千年历史古村,因古时河港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四面环水,溪水相抱,环境幽雅优美:人文荟萃,古建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全村面积六平方公里,一千一百户,四千多人口:农业主要 ...

  • 071090期雪儿飘零微刊:方希国|《小镇荻港》外两首(诗歌)

    <城市与我> 城市在城市中央,相接于身体 身体与身体之间,相接于地平线 地平线与浦江的地方 形成了一条通向浮想联翩的江流 在浦滩上的夜,浪花 拍打着干涩的眼睛 斑驳陆离的水面像是一张涂满了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靖港古镇幽香​II杨剑横(四川省)

    2021"遵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五届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靖港古镇幽香☆ ☆杨剑横(四川省) 四月初,我同妻子.儿子.孙子本瑞一同前往长沙靖港古镇.          ...

  • 佘汉武旧作二首:竹枝词:国庆节与诗友游靖港古镇

    旧作二首: 竹枝词:国庆节与诗友游靖港古镇: 今天与北京某先生谈诗;先生言;佘先生昔年写国庆游靖港古镇的一组竹枝词写得好.全部白描,而言外之意,不堪回首.您认为如何.选两首呈您赐教! 一: 昔年国庆重 ...

  • 佘汉武诗一首: 岁末与诗友游靖港古镇过靖港画院旧址有惑

    诗一首: 岁末与诗友游靖港古镇过靖港画院旧址有惑     靖港画院为本人创办并为终身院长,近年来将画院搬到家中继续工作... 久蛰深山隐, 天地为吾庐. 家计因诗误, 弦歌与道疏. 同倾辞岁酒, 未负 ...

  • 月港古镇,依旧人家烟火,见证昔日繁华

    11月1日,应邀往漳州龙海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住海澄九龙江畔,从客厅落地窗看出去,广袤的漳州平原和奔流的九龙江就在眼底.眼前这片热土,就是历史上曾经一度繁华的漳州月港所在地.聊起月港,朋友说附近还保存有 ...

  • 浙江荻港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坐落在湖州南浔和孚镇的荻港村,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村落",从演教禅寺到南苕胜境,从里行埭到名人馆,荻港村的每一个角落都传续着千年来的古风遗韵. 荻港村依托深厚的人文历史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