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卖进大山的洋人

关于拐卖的消息,好像一直都层出不穷,直到近几年网络和各种刑侦手段发达了才好一点。

比如那个“女大学生被拐卖给老头,关猪圈17年”的新闻,就看得人心痛。

一个花季少女,原本应当灿烂美好的人生,就这样被毁了。

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盲山》”。

早在2007年,李杨导演的《盲山》,讲得就是女大学生被拐卖的故事。

而倪萍主持的那档《等着你》,在上面我们也能看到各种因为拐卖而产生的人间悲剧。

妇女,小孩,好像受害者一直是这样的“弱势群体”。

那你有没有听过拐卖洋人的故事?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就讲述了一个美国大兵被拐卖到彝族的故事——

《天菩萨》

这部上映于1987年的电影,出自香港导演严浩之手。

严浩,香港新浪潮中的一员大将。

他没有徐克、许鞍华等人那么出名,但却有着一股独特的“严浩式腔调”:

关注中国社会不同时期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将中国传统文学的审美意趣融进电影之中,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强烈人文关怀印记。

1978年,严浩用一部《茄哩啡》掀起了香港新浪潮的序幕,之后他又接连创作了《夜车》《似水流年》《滚滚红尘》《棋王》《天国逆子》《太阳有耳》《我爱厨房》等电影,部部精品。

作为严浩的第五部作品,《天菩萨》的处境非常尴尬。

尽管启用了强大的制作班底——摄影吕乐、音乐赵季平、美术指导张叔平,这些人都是华语电影中的翘楚,但成品业内存在感极低,就连豆瓣也仅有100多人标注看过。

但其实当我们透过粗糙黝黑的影像,去观看这部电影时,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充满了原始神秘色彩和少数民族景观的电影。

影片一开场,就为我们展现了彝人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的传统。

彝族人看见了美国大兵的飞机后,大喊:“天神的裙子掉下来啦!”

不过,这群彝人中也有“见过世面”的,认出这不是天神,是“飞机洋人”。

刚以为,到这里就正常了。

结果这唯一一个“明白人”又开始用自己的一套理论头头是道地说了起来。

“洋人的祖先是羊,所以他们的眼睛是黄色的。我们本来是一个家族,住在一个山顶,后来为了争草和水,才达成了冤家,洋人就搬到了缅甸去。”

这里要提一下,影片的背景被设置在二战时期,但是影片并没有讲述过多关于战争的信息,而是将其推到了后景。

被放置在前景中的是凉山彝族在1956年民主改革之前所实施的奴隶制度。

在凉山彝族的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以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阶级关系,是通过森严、复杂的等级关系表现出来的。

整个社会成员划分为“诺合”、“曲诺”、“阿加”、“呷西”4个基本等级。“诺合”即黑彝,这是贵族,基本上都是奴隶主。

这种宏大的社会背景,一直是严浩的作品特色。

他以小人物面对社会恶劣环境而无力逃脱悲剧命运为核心主题,在银幕上构筑成了一道异常饱满和深刻的特殊景观。

比如叙事时空从六十年代的大陆跨越到九十年代的香港,讲述王一生爱棋成痴故事的《棋王》。

《天菩萨》中的小人物,则是一位美国大兵皮特。

一开始,他只是到彝族调查开头那个坠机飞行员的情况,负责把他的尸体运回美国。

在调查的时候,我们见证一场类似“洋人朝拜皇帝”的好笑又荒诞的戏。

黑彝统领无比自大,还满口顺口溜,简直可以当个rapper。

皮特对黑彝统领说,希望他们协助美方调查,俨然一副官方姿态。

结果翻译翻过去的就是:“他说他知道的还没有您的胡子多,您知道的比他的头发还多。”

啧啧啧,翻译老江湖了。

这么一说,统领一下子就happy了。

考虑到“他们经过了六天六夜的跋山涉水来朝拜我”,特意下令用大礼招待他们——

果索。

当着贵客的面宰杀五只牲口,这是彝族最高规格的待客之礼。

道理是这样了,但是皮特看着牲口被杀还是头皮一阵发麻,还不能不吃,不吃的话统领就要生气。

罪是受了,但皮特也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

这里多的是银子和鸦片,当地人轻易就会用这些东西换一些在我们眼里毫无价值的东西,比如几根针啦,比如一团缝衣服的线啦。

皮特见状,立马灵机一动,摘下自己军装上的破扣子,就跟身旁的彝族妹子换了一枚制作精美的银戒指。

这性价比太高了,倒买倒卖起来简直就是暴利。

皮特反思了自己的现状,当兵根本赚不了几个钱,退休太年轻,转行又太早,想发财致富娶媳妇只能走走歪路了。

眼看着皮特就要和自己的好伙计走上这条剥削之路了,算盘都已经打好了。

结果,二十分钟后,这位“精明”的美国大兵就被装进麻袋里成了奴隶。

哈哈哈哈哈,严浩就是这样,套用一个“传奇故事”的外壳,讲述那些最朴素最深刻的人性人心。

情节的奇,人物身份的奇,在《天菩萨》中都凑齐了。

没能发财的皮特悲惨地被人以三坨银子的价格卖了出去。

不过呢,以后他就不叫皮特了,成了一个娃子(彝族对奴隶的称呼),还是个洋娃子,叫拉铁。

拉铁在彝族这一待,就是整整十年。

在这十年里,他从一个军人,变成了“一条会说话的牛,没有家的狗。”。

他要背柴,要犁地,只能光着屁股光着脚在村里乱跑。

一个老奶奶看到他这样,主动把自己二十年前死去丈夫留下的衣物拿给了拉铁,告诉他:“穷人有条裤子,胜过光屁股的天神。”

因为在一次械斗中打伤对方的头领,拉铁受到了主人的奖励,地位瞬间上升了,备受彝族人尊重。

他甚至还有了喜欢的人——

另一个“娃子”,牛牛。

牛牛的出现,让他彻底不想跑了。

拉铁甚至把自己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了牛牛——当“飞机洋人”时衣服上的章。

他喜欢用白萝卜做杯子,用野果子“冲咖啡”,牛牛就不顾尖刺,为他摘那些果子。

拉铁被剃了“天菩萨”(一种彝族特有的发型),也披上了用生羊皮织成的披肩“察尔瓦”,宛然一个地道的彝族人。

看《天菩萨》有一种奇异的撕裂感:山外面炮火连天,山里面还是还是赛德克巴莱式的抢地盘和抢奴隶。

尤其是看着美丽娇弱的牛牛被像牲口一样被人从麻袋里拉出来的时候,很难想象这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事情。

后来,拉铁的这段“偷情”被主人发现了,他被打了一顿,又被转卖给了当地最穷的老板。

他和牛牛还没有开始的爱情自然而然地也就黄了。

他不再有体面的衣服穿,大冬天的一双鞋也没有,脚冻裂了,就用借来的针把伤口缝起来。

直到56年民主改革,他的生活才有了转折点。

这时,他又一次遇见了牛牛,她离了婚,带着一个小姑娘。

两人也终于走到了一起。

原以为,故事会这样结束。但最后,拉铁要被送回国,回到自己真正的家,重新被叫作皮特。

牛牛不愿意,一直哭。

但拉铁还是回去了。

他还会回来吗?

或许会,或许不会。

不管怎么,美丽哀愁的牛牛,都会一直等着他。

值得一提的是,《天菩萨》改编自50年代美国一个功勋飞行员的回忆录。

电影虽然用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作为叙述外壳,但并没有将彝族一昧地神秘化奇观化,或是一昧地贬低少数民族,大肆渲染其落后野蛮。

相反,它还人物以朴素情感,细致地记录了那些传承了千年的悠久传统,将爱情、友情、乡愁都描绘得真挚深刻。

严浩在《天菩萨》中还展现出一种可贵的现实主义反思精神,不见文化猎奇,人文价值深远。

我们在《天菩萨》里破天荒地看到一个洋人被奴隶,被“驯化”,直到逐步适应彝族的全过程。

严浩将白人的殖民史在80年代倒转了过来,实在是妙。

不过正因为这倒转,这部电影也成了“禁片”。

要知道自1972年美国尼克松访华后的二十年里,中美关系由解冻逐步进入了“蜜月期”。

在这种时候拍出的《天菩萨》,后果也就可想而知。

当下正值中美关系的震荡时期,这个时候再来看《天菩萨》,也算别有一番风味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