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头村--昌溪古村落(下)--梦寻徽州
接着就是周邦头村。
事实上,现在我们俗称的昌溪村包括三个自然村:沧山源、昌溪与周邦头。沧山源又称燕窝山庄,位于昌溪北面山脚下,也是昌源河上游向东拐弯处;周邦头则地处昌溪南边几百米,也就是上一个帖子里我所介绍过的,从歙县过来进入昌溪村看到的第一个村子。
同样也是准备开发了吧,停车场已经修好了。
首先见到的是村口的门楼,门额镌“岐山衍派”,右侧还有一个“周”字。有点常识的同学应该明白了--这是一个周姓的村子。周姓主要出于姬姓。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所以称“岐山衍派”。
周邦头,古时曾名“绍廉里”,以周姓家族为主。又因地处昌溪下游,俗称“下村”。早在唐代之前,周邦头就有吕、姚等姓杂居并形成村落。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周氏十四祖周龙孙自歙县周家村迁来昌溪下村定居,将村名改为“溪邦头”,光绪末年又改名为“周邦头”。周氏在明代传至十八世祖共有兄弟六人,后人建祠祭祖遂以“六顺堂”名之,盖取“六六大顺”之意也。
这方《周氏姓考》,对周姓来源作了简单介绍。
沿河边石子路进村。
行色匆匆的汪...
路上立有过街牌坊一座--“父子进士坊”。
坊背额板刻“四世二品”,龙凤板刻“圣旨”,下坊刻有小字说明立坊详细缘由,原来是光绪帝为了周孚裕及其曾祖父、祖父、父亲以及夫人四代忠孝而立。这是一座前后纪念内容与等级都不同的牌坊。
稍低坪地前有一六角凉亭,名曰“百秀亭”。百秀,既是寓意此村集万物之灵秀,生机勃勃、人杰地灵;同时,也是暗指自明代永乐年间以来,该村先后出过一百多个秀才的壮举。要知道,周邦头村所住不过区区300来号人而已。
稍高的这块地坪,则有周邦头村的重要看点--周氏宗祠,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祠堂两侧开有券门,北面门额书“秀俪岐山”。感觉祠堂边有一条通巷,可通往侧门。
南侧券门门额书“清分濂水”。
巍峨庄严的大门。事实上,我去到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半了,祠堂已经关门谢客(不收费)。经向过路的村民打听,原来周氏宗祠有专人看管,并且这位热心的老人还主动提出帮我找他来开门...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那一刻的感觉,在城市里那些久违的淳朴民风,就在某一瞬间击碎内心深处的坚冰,让世界看起来温暖依旧...
博风板与雀替、撑拱街有精美木雕。
清水砖墙面阴刻万字纹。
正门月梁上并排悬挂三块蓝底金字匾,分别写是:恩赐进士、钦点主政、四世二品,尽显荣耀。
拱形轩廊
中门两侧抱鼓石一对
门上有圆木户对四根,上悬“周氏宗祠”隶书牌匾。
“叔侄同榜”牌匾,说的是乾隆庚午科浙江乡试第九名、第四十四名举人,周邦头村周氏第二十六世周烈、第二十七世周履陛同榜中举。看来,周氏后人有迁居到浙江的。
“父子科甲”牌匾,说的就是之前介绍的周茂洋、周孚裕父子分别于道光、同治年间高中进士的事迹。
大门后也有拱形轩廊。
看到大门上这对精美的彩绘门神了么?就是出自周大哥之手...向周大哥致以万二分的敬意!
入内,是一个宽敞的天井,面积达一百多平米,全部石板铺就。两侧有廊庑,左中右各有三级石台阶可上享堂。
廊庑下以坚实的黟县青石柱支撑。
天井中间有雕刻精致的旧石鼓。
门厅后柱联书:岐山衍派宗枋古,昌水开基俎豆新。
门厅后“进士”匾,为周学健而立。周学健,字勿逸,号力堂,江西省新建县厚田乡社林村人,雍正元年(1723年)以易经中式第一名中举人和殿试二甲第六名中进士,正二品。历任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江南河道总督等职,兼刑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太子少保,兼管七省漕运总督印务。为什么要说得这么清楚?就是因为我觉得中国人的迁徙路线实在太复杂,如果没有族谱的记录,我们是不会知道新建县的周学健是周邦头村周氏后代的...
立匾这些名字就更牛了:张鹏翮,四川遂宁人,水利专家,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时人称其为“遂宁相国”,这里将其官职写为“武英殿大学士”,乃笔误;另一个隆科多,想必就不用多说了...每每想到周星驰《鹿鼎记》里陈百祥所饰演的隆科多,我就忍不住想笑场...
“怀葛硕人”匾,明末名将卢象升为周仲永立。怀葛,指淳朴之古风;硕人,可能是意指周仲永长寿。
“敦伦树范”匾,康熙十七年(1678年)为奖励周邦倚齿德两优而立。
享堂前拱形轩廊
“少廷尉”匾,为周氏第二十六世周琰立。
享堂名“六顺堂”,取六六大顺之意。
享堂前所悬“进士”匾,为周茂洋立。
“文魁”匾,属于周弼忠。
“举人”、“父子五举人”匾,充分体现周氏家族根深蒂固的耕读思想以及深厚文化底蕴。据统计,从明永乐到清末四百多年间,周邦头村共出过9位进士、24位贡生和114名秀才,这才有了“秀才村”的崇高美誉。
往后,到达第三进的寝堂。天井十分狭长,四周以石质望柱栏杆包围。
寝堂为两层楼阁。
两侧廊庑各有七级石台阶。
寝堂前栏杆望柱头雕刻仰覆莲。厚厚的青苔藓,无声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寝堂前拱形轩廊。
立柱下端采用明代覆盆础。
寝堂前悬挂的“仁寿”匾,写有周氏历代祖先名字。后面有“祖德显丕”匾。
寝堂前柱联书:祖功垂渭河,帝德布岐山。
后方为寝室,上挂有“慎终追远”牌匾。与昌溪太湖祠一样,二层天花上有一个镂空花格。原来,这是个天窗,打开以后,方便将灵牌吊运上去。
“一门节烈”匾。
参观完了祠堂,开始出来在村中乱逛。因为没开发,所以民宅部分,只能在外面看看了。
祠堂南边有深深的巷道,券门门额刻“商贾千里”。之前的帖子里有提到过了,徽州广泛流传着一名俗语叫“吴茶周漆潘酱园”,“周漆”指的就是周邦头村人所从事的漆业。清末以来,全国漆商首推徽帮;而徽帮漆商,又首推周邦头的周友仲和周宗良。
油漆大王周友仲(1874-1945年1),年少时即头脑敏捷,处世稳重,为人和善,为父亲和外补祖父开设的漆行而奔赴四川、陕西、湖北各生漆产地收贷。友仲40岁时,父亲和外祖父相继去世,他以祖辈开创的基业为依托,并发扬光大,在湖北老河口设“利生裕”漆庄,资金达202余万银元,此后又在杭州、绍兴、临海、宁波等地添设门市部,如“永泉汇”、“同茂隆”、“新泰泉”、“泰丰”、“长吉”等商号,一时名声大振。1930年,他曾投资上海万里漆油厂股分有限公司,兼在宁波经销该厂出品的“帆船牌”各色瓷漆。1933年友仲慷慨解囊,赞助浙江省兴建天长公路。世人称之为“油漆大王”。
颜料大王周宗良(1876-1957年),1905年赴上海入德国谦信洋行任职,1910即年被委任为上海谦信洋行的业务主持人,从德国进口的“狮马牌”颜料,统归周宗良独家经营,获推销的专利权,生意兴隆,名噪中外商界。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洋行撤回,全部存贷折赊归宗良,由于当时市场颜料价格十倍数十倍地狂涨,宗良遂成为沪上富豪。1924年,德商在沪成立德孚洋行,宗良任洋行总买办,成为德国颜料在华的总推销人,销量陡增,分号多至200余个,资金达400万元,商界尊宗良为“颜料大王”。1930年独资开设周宗良记颜料号,另外,他还开办汉口既济水电公司、杭州电气公司、华南轮船公司,曾任浙江实业银行、中国垦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央银行董事,与宋子文交谊颇深。1998年旅美华侨周裕隆遵祖辈宗良遗嘱,捐资50万元重修周氏宗祠,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