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玩转等高线(下)
地形设计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间营造的初步设计,是植物种植的基础,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艺术。
等高线起源
以等高线法显示地貌,启迪于等深线。
1728年最先用等深线法来表示河流的深度和河床状况;1729年首次制作等深线海图,后来应用到陆地上表示地貌的高低起伏形态;1791年法国绘制了第一张等高线地形图;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等高线逐渐开始用于测绘地形图中;19世纪后半叶,等高线法取得公认。此后,等高线法才成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显示地貌的基本方法。
但是,1986年在中国甘肃天水发现的7幅战国末期放马滩木板地图中,出现了闭合曲线绘制山峰的方法。西汉长沙马王堆地图山脉使用内填充条纹的闭合曲线表示,圈出了山脉的大致范围,其表示手法与现代地图中的“等高线”类似。 可见等高线的出现应该更早。
战国末期放马滩木板地图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只要理解等高线表达的意思,知道等高线上的高程都是一样的就可以。
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
地形也是景观设计要素的基地和依托,是构成整个景观的骨架,地形布置和设计得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其他要素的设计。
凸地形
可以提供外向性视野,即凸面地形可提供观察周围环境的更广泛视野,利于设置观赏平台。凸地形可以阻挡冬季刮向东南部的寒风。
凹地形
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可以将处于该空间的人注意力集中在其中心和低层封闭性和内倾性,可以成为理想的表演舞台。
山脊
充当分隔物,作为一个空间的边缘,犹如一道墙体将各个空间或谷地分隔开。分水岭,降落在山脊二侧的雨水,将各自流到不同的排水区域。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7、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8、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1、陡坡变缓坡、缓坡变陡坡
当高度h不变时,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改变等高线间距L来减缓或增加地形坡度。
2、平整场地
风景园林中的场地包括铺装的广场、建筑地坪、各种文化场地、平缓种植带。
3、平填沟谷
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有些沟谷地段可以局部填平置换。
坡度是用来表示某处地面相对于大地水平面的倾斜度,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公式:i=△h/△L
i——坡度;(排水坡度、场地坡度)
△h——垂直高差;(可理解为等高距)
△L——水平距离;(可理解为等高线间距)
坡度越大(i越大),水平距离越短(△L越小),等高线越密。
1、0~1%(过于平坦):排水性差,除了适宜作为受保护的湿地外,几乎不适宜作为室外空间的利用和使用功能的开发。
2、1%~5%(比较理想):适合大面积工程用地,而且不需要平整土地。缺点:如果在一片区域内延伸过大,在视觉上易变得单调乏味。
3、2%:适合草坪运动场的最大坡度,或平台和庭院铺地的设置。
4、3%:地面倾斜度显而易见,低于3%,地面相对呈水平状。
5、5~10%:适合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人行道最大极限坡度为10%。
6、10~15%:起伏型斜坡。有陡斜的感觉,为防止水土流失,应尽量少动土方,主要的工程设施须与等高线平行,以便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土方挖填量,并能与地形在视觉上保持和谐。
7、大于15%:因其陡峭一般不适于大规模的开发。
以上就是这次的分享,欢迎加我微信,倾听不同的思想,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