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十四章

道经·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吴澄:此章专言德迹之呈露者,目视之而易见,夷谓平夷,夷则泯役无进,故之不见。声之繁密者,耳听之而易闻,希谓希疏,希则间阔无声,故听之不闻。形之章大者,手搏之易得,微谓微茫,微则杳汉无形,故搏之不得。夷希微三者,虽欲究极言之而不可,故混同无所分别,而名之为一。曰夷曰希曰微曰一,皆指常德而言也。

原成: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抿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原成:此章言以运动方式存在的“道”。言及运动,非儒家所擅长,所以先贤多借用周易、佛道鬼神演义之。

一者,运动。凡运动皆是不可感知的,“道”不但以不可感知的“无”运动提供发展变化的动力,也以“有”运动呈现可以感知的结果。微、希、夷,皆是对人感官器官一种感知方式的描述,无有其它内涵。吴氏云“曰夷曰希曰微曰一,皆指常德而言也”,亦是不着边迹的搪塞话。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吴澄:其亦谓德也,其上其下犹《易》言形而上形而下也。绳绳,往过来续而不绝也。复,反还也。无物指道而言,德之上,道也,道无名,故不皦。德之下,物也,物有形,故不昧。德在有无之间,虽若有名而不可名,反还其初则归于无物之道,庄子所谓德至同于初是也。道,无物也,故无状无象;德,有名也,故可状可象。然其状其象亦非如物之有状有象也,故曰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似有似无,故曰惚恍。

原成: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朢。

原成:吴氏此注与先贤类似,借用周易或佛道之言论之,与老子本义差之万千之远。

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无”运动烈度超出限度,通知并请求“有”运动将“无”运动产生的不可见结果呈现出来。这个运动过程,老子称之为“忽望”或“恍惚”。

“无”运动不可见,故曰“其上不皦”。“有”运动呈现结果,故曰“其下不昧”。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故曰“绳绳”。“道”的运动是交替纠缠并发的螺旋运动,以翻转的运动方式向前发展,故曰“复归于无物”。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吴澄:惟其惚恍不可名,故迎之于前,随之于后,而皆不可见。古谓在先,今谓在后,有谓万物,德者其源出于道,其流溥于万物,故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古始者,道也,谓古先天地之所始也。道纪者,德也,谓道散为德,如理丝之缕有条而不紊也。能知此道则知此德,为道之纪也。

原成:迎之,而不见其首。随之,而不见其后。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原成:吴氏此段注释不看亦无半点所失。人类社会的纪年,是以人类社会特有的时间概念来完成的。“道”的纪年,则与人类的时间纪年方式不同,使用的是称为“道纪”的纪年方式。

“道纪”可以切换至当前之前,故曰迎之。可以切换至当前之后,故曰随之。而人类的时间是持续向前的,不可中断,不可跳跃的。虽然不能从时间上向未来或向过去跳跃,但以“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就可以通过“道纪”,以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来把握未来或过去。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0)

相关推荐

  •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不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为<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十二章

    道经·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吴澄:凡所欲之外物,皆害身者也.○行下孟切. 原成: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十五章

    道经·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吴澄:士谓有道之士,旁达曰通,妙万物者,无所不通其妙也,微而不显,其通也,玄而难辨,渊乎如水之深而不可测,其中深不可测,故强为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十九章

    道经·十九章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吴澄:绝谓绝而不为.弃谓弃而不用.圣智,智慧也.巧利,大伪也.导民以巧,诱民以利,以工商之术率其民,如管仲治齐,卫鞅治秦是也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二四章

    道经·二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吴澄:又以人之行立譬前事.立与行亦因其自然,或于自然之外而求益趺立,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十八章

    道经·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吴澄:上文不知有之者,大道也.亲誉之者,仁义也.畏侮之者,智慧也.自大道一降再降,已是三等,智慧又变为大伪,则共有四等也.然大道废而后有仁义,则其变犹稍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二一章

    道经·二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吴澄:孔德犹言盛德.容谓有而可见者.从,由也.万有皆本乎德,凡形气之可见者,德之容也.然德之所以有此容者,由道中出. 原成: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原成:此章老子言运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二二章

    道经·二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吴澄:曲,一伦也,<易>.<礼>.<中庸>.<庄子>所言曲字皆以偏而不全为曲,曲者,不全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二五章

    道经·二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吴澄:前章道之为物,物谓德也.此章有物混成,物谓道也.混浑通,混成谓不分判而完全也.先天地生,首章所谓天地之始,四章所谓象帝之先也. 原成:有物蟲成,先天地生. 原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二六章

    道经·二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吴澄:根,本也.躁,动也.君,主也.轻以重为本,动以静为主也. 原成:重为轻根,清为喿君. 原成:人是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产物.在自我意识的完善过程中,难免受到以好恶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