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高考,就是他创造的,实行了400年
选人用人,是做事成事的关键。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一年一度牵动人心的高考制度,历史并不长。
1905年科举制废除,现代高考制度才登上舞台。
这就是说,中国高考满打满算才114岁。
科举制的年头,要长得多。从隋炀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起,到1905年止,是1300年。
而科举制之前,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再往前,是西汉、东汉的察举制,再往前,是夏商周的世官制。
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三国时的高考制度,制订这个制度的人,是陈群。
九品中正制,公元220年制定,605年废止,存在385。
以现在的高考盛况,来倒推三国时的九品中正制,可以想象,每三年公布天下人物品第之时,会比现在的高考发榜更加热闹。
制造这个热闹的陈群,是魏文帝曹丕最信赖的人。公元226年,曹丕临死前,他命四个人受领遗诏,辅佐嗣主曹睿。
这四个人,以陈群为首,余下三人分别是曹真、曹休、司马懿。
在陈群活着时,在文臣中,司马懿只是4把手。
陈群生于哪一年,历史上没有记载。
公元194年,刘备任豫州刺史,曾经任命陈群为别驾,因此,陈群应该生于170年之前。
别驾是刺史的佐官,地位比较重要,如果陈群不是成熟官吏,不是天下名士,刘备不会任命他。
即使,陈群的爸爸和爷爷非常非常厉害。
再从生于153年的孔融,和陈群以及陈群的爸爸都是好朋友来看,孔融应该比陈群大,比陈群的爸爸小。
综上,陈群生于160年-170年之间,较为合理。
九品中正制,由陈群研究出来,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
他的爷爷是陈寔。
陈寔,是东汉时闻名的儒学宗师,王烈、管宁、华歆、邴原等人都曾向他问学。乡亲们如果发生争执,都到他那里请求评判正误,陈寔明明白白告诉他们谁对谁错,大伙走的时候,没有人再有怨气。
有一次,有个小偷夜间跑到陈家,躲到屋梁上。陈寔觉察后,不动声色,把儿孙们叫到屋里,教育他们要努力上进,正正当当做人。他说:做坏事的人,并不是本性就恶,而是长期不做好事,习惯成性格。比如说,现在的梁上君子就是这样!
小偷大惊,自己从屋梁上下来,叩头谢罪。
陈寔慢慢地说:我看你,长得不像坏人,应该好好反思,重新回到正路。然后,陈寔送给小偷两匹绢,让他走了。从此,他所在的县里,没有发生盗窃案。
陈寔的儿子、陈群的爸爸,陈纪也是以德行好著称。董卓想让他当司徒,袁绍曾经想把太尉一职让给他。
陈群作为陈家第三代,少儿时,就被爷爷喜欢。陈寔说:这孩子,必定兴旺我们老陈家。
陈寔的眼光没错,陈群后来不仅高居司空之位,颍川陈氏也成为后世望族。
南朝陈国开国皇帝陈霸先,就自称是颍川陈氏之后。颍川陈氏,从陈寔开始。
公元198年,曹操攻破徐州,陈纪和陈群都在吕布军中。
曹操任命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即负责司空府官员任命的组织部副部长。
有人向曹操推荐了两个人,陈群表示反对,说这两个人德行不行,肯定要坏事,曹操没听,后来这两个人果然犯事被诛。看人用人的眼光,曹操服陈群。
公元220年,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选用官员的标准。
这个制度,关键在于一个官职,中正。
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
中正官分大小,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设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小中正官可由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
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品第人物,偏重门第成为事实,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九品中正制,解决选拔人才无标准的问题,剥夺州郡长官自行聘用官僚的权力,将地方官员任免权收归中央,在用人权上,加强了中央权力。
但是,由于中正官,基本由世族把持,九品中正制将门阀世族喂养得越来越大。
因为陈群自己就是世族,他所制定的制度,必定维护自身的利益。
屁股决定脑袋,始终是条真理。
只有利益改变了,立场才能改变。
现在的高考,还需要不断完善,但和九品中正制比,已经先进、公平、合理了许多。
《三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