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医改,首周成绩单里,隐藏这样的秘密
沈阳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一周,情况怎么样?
今天各大媒体发了一个通稿,内容差不多。
采取文字表述,让人看得不太清楚。
做成表格之后,看的就相对清楚一些。
从8月26日零时至9月1日24时,全市参加公立医院改革的115家医院运行的情况,可以用下面这个表来概括。
总费用,包括门急诊及住院药品费用。
通稿指出,取消药品加成后,若按15%的药品加成率计算,共节约药品费用2638.29万元。
这个数字,是医改后一周总费用,即17588.58万元,乘以15%得到的。
更精确些地算法是,应该是计算药品费用的总金额,再进行推算。
通稿指出,医改一周,三级医院与二级及以下医院,在总门急诊人次占比上,趋于合理,前者下降了0.68%,后者上升了0.68%。
医改之难,难于上青天。
很难要求一周之内,老病全愈。
但是,正因老病难治,需要慢治,所以我们要直面公开的数据,从中挖出更多细节。
细节一:人均的看病费用是升了还是降了?
从医改前后一周看,医改前是人均336.71元,医改后是人均365.21元。
没错,是增加了。
这有点尴尬。
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对比的时间段太短,加之对比时间段内的总门急诊量变化较大,也造成了数值变动。
医改后的人均支出,以年为单位来对比,会看得更清楚一些。
这个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会在以后得到答案。
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看病支出中,药品的支出肯定是下降了,而医疗服务支出肯定上升了。
因为这个数据需要时间去统计,相信在后面的日子,会公布。
细节二:这次医改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打破医院在药品上的逐利性,改变以药补医的局面。
按目前的设计,药品降低,给医院造成的收入减少,90%会转移到医院服务上,5%由政府补偿,5%由医院消化。
所以,对老百姓而言,在总体支出上,暂时不会有太大变化。
但是,放到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医改会使医药费用得到控制。
从北京医改的数据看,北京医改实施四个多月以来,北京市医药费用仅增长2.2%,剔除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2%涨幅后,接近零增长。
当医院和大夫不能从药品中得到利益时,开药时就会“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更为理性。
由服务质量来决定大夫收入,也是一个正向的指挥棒。而不是过去的,由开药金额决定大夫收入。
这,也会使更多的大夫,去下功夫提高医术。
细节三,医改的下个月份或者下个年度,哪个数据将最有亮点?
从北京医改的数据看,最大亮点是分级诊疗。
四个多月,北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门急诊量分别减少12.5%和5%,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1.5%,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0%左右。
沈阳目前才变化了0.68%。
医改,是件难事,是个细活,急不得,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