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到中年,女人感觉很迷茫,应该怎么办?
女人越到中年,越会觉得生活非常迷茫。因为这个时候,女人们已经度过了生命的二分之一。在工作上,有些人已经有所成就,有些人却碌碌无为,总之改变的可能性不大了。
家庭生活也是一样,有些人儿女双全,幸福美满,而有些却一无所有。而且此时,孩子们已经离开她们身边,女人突然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即便努力改变,也不会有大变化了,迷茫是理所当然的。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在中年阶段,也就是35-55岁这个阶段,大部分人们处于成年中晚期这样一个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在这个阶段,人们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但是等到40岁以后,女人们已经比较容易获得停滞感了,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因此,更可能产生迷茫的心态。
既然已经知道迷茫是有原因的,那女人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缓解迷茫或者不迷茫呢?以下两个重要的方法一定要学会。
找到生活的重心
卡尼曼在研究注意时提出了资源分配理论,指的是,我们在注意事物时,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分配给不同的事情,如果重要的事情就会多注意些,不重要的事情我们便会自动分散少量注意或者不注意,从而忽视事情。
也就是说,当女人们在对于自己当前的无聊生活投入过多注意时,她们对于其他可能感兴趣的事情的兴趣就自动变得不足,从而感到更加迷茫。
因此,在感到迷茫时,女人需要及时改变自己的生活重心。应该将重心由家庭、工作、孩子等逐渐转移到自己身上,变得更爱自己。除此以外,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往往有一定的兴趣会督促大家做新的尝试,而迷茫时需要更多的尝试。
生活需要仪式感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发现,当自己浑浑噩噩的、日复一日的过同样的生活的时候,很容易对生活失去兴趣,觉得生活无趣又容易迷失方向。
这种时候,我们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让女人们觉得一件事情即将结束,另一件事即将开始,这种新开始的感觉,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其实这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女人告诉自己,我们过去使自己感到不满的生活已经要过去了,明天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新的一天,让自己相信自己明天也会不一样。心理学上也有一个奇妙的效应,叫做“预言的自动实现效应”。
就是说,如果给人以积极地预言,那人们更愿意选择各种方式去努力,使得预言最终得到实现。给予自己积极的预言,预言也更可能实现。
中年女人们总是取法这种仪式感,因此想要不迷茫,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任何事情中都有仪式感,这样每件事都是新的挑战。不断地挑战使得女人们更愿意努力,也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感,迷茫便不存在了。
迷茫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迷茫中打转而难以找到出口。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中年女人们一定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解决办法。
参考资料:《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