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推荐14万次、收藏183次的获奖文章长这样
春秋晚期发生的“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事件”是先秦时期极具重大影响的转折性事件,自此,以周王室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核心文化南迁下行,在民间分散传播,直接或间接地促生了其后的诸子百家学说。
几千年来,对“王子朝携周典奔楚”这一千古之谜,中国史学界、考古界进行的探寻、揭秘一直从未间断。
一起历史上再也平常不过的王室夺位事件,时至今日为何还能受到这么大的关注?因为只要找到几千年前王子朝奔楚时那批不知所踪的周室典籍,就有望揭开夏商周断代的历史,甚至直接是夏以前的历史,这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推进具有重要价值,对中国历史、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文明历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意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5月,中国先秦史学会等主办的“王子朝奔楚暨南阳先秦古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上,初步确定王子朝奔楚地在今南阳市区北部,而“不见冢”东周大墓极有可能为是王子朝墓。
而就在前两天,爆出的一个特大新闻无不令人欣喜、兴奋:南阳市文研所在“不见冢”墓区周边又发现了10余座大型古墓葬,或为“不见冢”陪葬群。
这一发现,将为揭开“不见冢”的神秘面纱、破解“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之谜提供了重要支撑。
千年谜团,终于从悬而未决慢慢过渡到悬而待决。
《王子朝奔楚,带走了周室典籍,也引出了一句千年古训》这篇文章是本号的早期文章,有很多读者未曾看过,另外因为本号注册较晚,没有留言功能,所以借着这次的大好消息,重新放出来以飨读者,同时借此回答有些读者的疑问。
有读者曾说:'由于周敬王出逃后跑到了洛邑之东,因此被称为东王,王子朝便被称为西王,东周由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这段话不太准确,因为在这之前早已有二王并立的局面出现。
没错,东周初年时确实已出现过二王并立的局面。
周幽王死后,申侯联合秦、卫、郑等国拥立原废太子姬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与此同时,以虢公翰为首的多家诸侯共同拥立被封于莫国的姬望为王,称携王(或周携王),周王室“二王并立”。
公元前750年(即周携王二十一年),原本并没有拥立周平王的晋文侯为排除拓疆的障碍,趁周携王巡视北地虢族时,以周携王无权继承幽王大统之名袭杀之,进而派兵攻下了周携王的原封地莫国都城鄚阳城,并继而迎立、确定了周平王的天子正统,晋文侯也由此获得拥立周平王的投名状。
但这一段历史,正统史书包括《春秋》《史记》都没有记载,只有僻处南蛮的荆楚史官的楚简《系年》及后期三家分晋而崛起的魏国史官的《竹书纪年》中才稍有提及。
成王败寇,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相比较弑父杀弟、灭亡周室的废太子姬宜臼,周携王显然更有充分的王位继承权,但却被诸侯们废掉了,周室也从此王权削落,这是讲究仁义道德的中原华夏各国及姬姓诸侯之间的一段丑事,所以诸侯及史官们纷纷避讳,并将有关周携王及莫国的事情全部抹去。
“讳莫如深”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更有对《左传》颇有研究的资深人士指出:周携王实乃就是“烽火戏诸侯”的女主角褒姒之子伯服。诸侯和史官隐瞒周携王的真实身份,是为了帮助周平王隐瞒得位不正,因为早在周幽王之时就废了太子宜臼,而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储君。
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从这方面深入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