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边界,时而高耸入天,时而又因失落所剩无几—《如沐爱河》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专注14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本人悬疑惊悚小说《熔炉》早就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说实话,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我还是比较喜欢另一个,《像恋人一样》。
这个名字我实在不是特别能懂。
这部电影虽然是在讲日本的事,但却是伊朗导演阿巴斯拍的,他的另一部电影《一次离别》我曾经解析过,阿巴斯的电影通常需要细细地品,他给出的答案不是那么明确,《如沐爱河》也一样。
左数第三位就是伊朗导演阿巴斯
《如沐爱河》的故事不能更简单,就是一个女大学生做应召女郎,去了一个80岁大学教授家,结果一晚上俩人没干啥,第二天教授还想跟女大学生继续待一段时间,但女大学生要去考试,结果遇到了她男朋友,虽然教授最开始装成女主的爷爷,但最后……
阿巴斯和日本电影还是很契合的,就是那种在慢节奏中,体会人间冷暖的感觉。
故事基本分了四段,最开始是女主不愿意接这个活,在挣扎,第二段是来到教授家,第三段是大学门口,偶遇女主男友,第四段是女主被打,教授又来接她回家。
人,是一种动物,由情感利益驱使的动物,无论从事多么高尚的工作,人的本质不可能是不可能变的,邪念会有,只是看大小,或者心中其他的东西对邪念的压制有多深。
我以前写过日本电影港《百元之恋》,其实就和这个电影的故事多少有点像,都是日本老龄化严重之后,女生和单身老头的故事。
单身教授叫了应召女郎来家里,说实话,这要是传出去,教授的名誉也就完蛋了,电影的结局也类似于这种预示。
但看整个电影,教授其实做了什么错事吗?
并没有,他只是因为孤独,因为失落,因为没有人陪伴,才需要找一个人来聊天,来和自己待在一起,从头至尾他并没有想要动女主分毫。
但你说他内心不渴望拥抱吗?
肯定渴望,只不过他很有可能更渴望陪伴与交流,也可能是他心中的道德压抑住了欲望,也还有可能是80岁之后的冲动已经所剩无几。
无论怎么猜测,他最终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行为。
而第二天,他还想要和女大学生产生更多的瓜葛,陪伴别人,也就是陪伴自己,但是,他难道不怕别人知道自己这么做吗?还敢和女主的男朋友反复交锋。
是的,此时的他,其实已经有些迷离了,他因为孤独与失落,太渴望交流与陪伴了,所以他将自己的社交与心灵的边界完全拆除了,比起被人知道自己找应召女郎,眼下的交流与陪伴更加重要。
对于教授来说,照顾这个女孩,更能让他感到愉悦,没有人是不求回报的,这种愉悦已经够纯粹了
好比另外一个译名,《像恋人一样》。
在恋爱的初期,一般更喜欢,爱的更深的那一方,会将自己全盘托出,如果我们仔细看来,难道不像这个大学教授一样吗?想跟对方分享自己,想和对方多待哪怕一秒。
有一句歌词叫“不要在我受伤的时候说爱我。”
是的,人在痛苦失落的时候,最容易将心防拆掉,去倾诉,去渴望,去追寻。
电影的最初,给女主拉皮条的男的,就说了,人和人之间的边界很重要,既然女主是这种工作,那和男友最开始交往的时候,就应该将边界画好,以防两方都受伤。
看女主和她的男朋友自然边界感很强,因为这样的工作不可能告诉男主,而男主一看就是个一股脑的愣头青,不知道才交往多久,就想和女主结婚,然后去打破女主那种边界,认为结婚就是一切了。
这样不懂边界的男生,相信就算女友不是干这种工作的,在恋爱相处期间也会给其他人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男主大学教授才会劝他不要着急结婚。
这哥们从谈话间,就体现出想法很稚嫩
当然,女主这样对于自己工作的隐瞒也是一段关系中的禁忌。
所以对于边界感的掌握,是很难的,起码电影中的三个人最终都失败得很彻底。但我们现实生活中又必须掌握这种东西,要不然会给一段社交关系带来很多困扰与麻烦。
超越最终的边界就是犯罪了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
我前年11月出版的小说《熔炉》,最近英文版完整版《The Crucible》也在陆续上架亚马逊中,其中涉及了病毒的感染,不过我这里讲述的更多是精神与人格上的一种变异以及融合,还有很多人觉得这是本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