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儒林王式字翁思,东平新桃人也。事免中徐公及许生。式为昌邑王师。

​王式字翁思,东平新桃人也。事免中徐公及许生。式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诛,唯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以数谏减死论。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於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使者以闻,亦得减死论,归家不教授。山阳张长安幼君先事式,后东平唐长宾、沛褚少孙亦来事式,问经数篇,式谢曰“闻之於师具是矣,自润色之”不肯复授。唐生、褚生应博士弟子选,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试诵说,有法,疑者丘盖不言。诸博士惊问“何师”对曰“事式”皆素闻其贤,共荐式。诏除下为博士。式征来,衣博士衣而不冠,曰“刑余之人,何宜复充礼官”既至,止舍中,会诸大夫、博士,共持酒肉劳式,皆注意高仰之,博士江公世为《鲁诗》宗,至江公著《孝经说》,心嫉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式曰“闻之於师: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今日诸君为主人,日尚早,未可也”江翁曰“经何以言之”式曰“在《曲礼》”江翁曰“何狗曲也”式耻之,阳醉逷地。式客罢,让诸生曰“我本不欲来,诸生强劝我,竟为竖子所辱”遂谢病免归,终於家。张生、唐生、褚生皆为博士。张生论石渠,至淮阳中尉。唐生楚太傅。由是《鲁诗》有张、唐、褚氏之学。张生兄子游卿为谏大夫,以《诗》授元帝。其门人琅邪王扶为泗水中尉,陈留许晏为博士。由是张家有许氏学。初,薛广德亦事王式,以博士论石渠,授龚舍。广德至御史大夫,舍泰山太守,皆有传。

东平,古称东原。唐虞夏商时期属徐州。“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

西周,境内置须句、鄣、宿等诸侯国。春秋,须句属鲁;鄣属齐;宿属宋。战国时,鄣、宿为齐无盐邑。
秦代,始设须昌县(治今埠子坡)、无盐县(治今无盐村)、张县(治今霍庄),属薛郡。
西汉,增置富城、章县,与无盐县先后属梁国、济东国、大河郡、东平国(国治无盐县宿城。)须昌、寿良二县时属东郡。
东汉,须昌、无盐、寿张、富城、章县同属东平国。
三国魏,撤章县,另四县沿属东平国(治迁寿张县治霍庄)。
西晋,东平国治迁须昌城。东晋,改东平国为东平郡(郡治宿城)。晋代境内四县沿袭。
南北朝,隶属未变。南朝宋,撤富城,北魏又复置。至北齐,富城县废制,无盐并入须昌县(治迁宿城)。北周,境内须昌、寿张二县属鲁州。
隋代,寿张县治寿张集,属济北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须昌县迁回原治;就原无盐县境置宿城县(治宿城)。此须昌、宿城二县属郓州(州治郓城)。
唐代,须昌、宿城县与寿张县同属郓州(州治迁须昌)。郓州先后为平卢、天平军节度使治。唐贞观元年(627年),宿城并入须昌县。景龙元年(707年),复置宿城县。788年(贞元四年),宿城县改名东平县,与须昌同附郡郭,此为东平县名之始。太和四年(830年),改东平县为天平县。太和六年(832年),撤天平县并入须昌县。
五代,须昌、寿张县沿属郓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须昌为须城县。
宋代,隶属沿袭五代。宋至道三年(997年),置京东西路安抚使于郓州(须城)。咸平三年(1000年),河决郓州,州城浸没,遂移州、县城于五陵山前五里平原处(今州城)。宣和元年(1119年),改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
金,天会六年(1128年)立刘豫为“大齐”帝,先治大名,后迁须城伪称东京。并以须城为山东西路首邑。境内须城、寿张县仍属东平府(治须城)。
元代,须城、寿张二县属东平路,须城为路城。
明代初年,须城为东平府治,寿张沿属。1370年(明洪武三年),寿张县分并须城、阳谷县。洪武八年(1375年),东平府降为州,同年撤须城县并入东平州,属济宁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寿张县于王陵店(今台前县),始离本境。洪武十八年(1385年),东平州改属兖州府。明代东平州领辖汶上、东阿、平阴、阳谷、寿张5县。
清代前期,东平州仍属兖州府。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东平州为直隶州,领辖东阿、平阴、阳谷、寿张4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撤直隶州为散州,沿治东平州城。
东平市区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东平州为东平县,治所沿袭,属济西道(驻聊城)。民国十七年(1928年),裁道制,直属山东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省第一实验区行政长官公署(驻济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27日,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先后属泰西行政委员会和泰西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属冀鲁豫第一专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改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东平解放,属冀鲁豫第八专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属冀鲁豫第七专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复属泰西专署。
1950年5月,属泰安专署。
1958年12月,平阴县并入东平县,属聊城专署。
1959年8月,改属济南市。同年10月,撤销东平县,恢复平阴县,其县境大部属平阴县。
1962年1月1日,恢复东平县建制,复属泰安专署。
1985年8月,泰安地区改为泰安市,东平县沿属。
地理环境
东平县

东平县位于北纬35°46’24”至36°1O’2O”,东经116°02′52″至116°39′44″之间,东与肥城市毗邻,南与汶上县、梁山县接壤,西部隔黄河与东阿县、阳谷县,河南省台前县相望,北与平阴县搭界,全县土地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折合2010661.2亩,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县境内摇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河流兼而有之。

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县北部地区,属鲁中南低山丘陵边缘。最高点为旧县乡歪老婆顶,海拔451米(黄海高程)。
地形地貌
东平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县境内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河流兼而有之。
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地区,属鲁中南低山丘陵边缘。最高点为旧县乡歪老婆顶,海拔451米(黄海高程)。
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属大汶河冲积平原,地面高程在40米以上,多数土层深厚,土壤构型良好,适宜农业种植。
洼地主要分布在东平湖区,该区西边是黄河,东边是本平湖滞洪区,属黄河冲积平原除腊山昆山马山等少数孤山残丘外,其余均为地面高各40米以下的湖洼地,最低点在新湖乡轩场附近,海拔1236.7米。
气候:东平县处于鲁西南平原北部,东部受鲁中山区的阻挡,境内受季风的影响,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春季(3-5月),冷暖气团对峙,进退不定,骤冷骤热,盛行东南风,气候干燥,回暖迅速。夏季(6-8月),炎热多雨,高温高湿,降水集中,常有暴雨涝灾。秋季(9-11月)受大陆气团影响,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减少,云淡风轻,日照充足。冬季(12月-翌年2月),盛行偏北风,气压高,温度低,气候干燥。
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属大汶河冲积平原,地面高程在40米以上,多数土层深厚,土壤构型良好,适宜农业种植。
东平县

水文:洼地主要分布在东平湖区,该区西边是黄河,东边是本平湖滞洪区,属黄河冲积平原除腊山昆山马山等少数孤山残丘外,其余均为地面高各40米以下的湖洼地,最低点在新湖乡轩场附近,海拔1236.7米。

东平湖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该湖为"水泊梁山"的仅存水域,由一级湖和二级湖组成。全部湖泊水面176940.5亩,折合117.9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8%。东平湖水面好,饵料丰富,风光秀丽,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东平县境内有18条河流,主要有黄河、大汶河、汇河、金线河等,全县河流总水面52914.7亩,折合35.2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6%。
自然资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