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对话】质量高于性价比,你打算在三轮车产品质量上投入多大成本?

三轮行业资讯旗舰

三轮车的消费人群决定了,在这个市场中依然保留了老一代崇尚货真价实的传统。一个企业三轮产品做得再时尚,哪怕能变出花儿来,只要质量不行就不会有市场。我的消费者其实很朴实,他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也并不苛刻,不需要多大的个性化,只能企业能把产品做瓷实,能把价格做公道,品牌就有生命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论溢价能力和产品价值。

这属于一个企业产品定位的范畴,在三轮车行业辨别一个品牌的好坏可以从他的宣传中看出端倪,越是将精力专注于产品、专注于质量的企业,越有责任心和潜力。这种定位来自于两个方面,用户和市场。三轮车用户的消费需求主导产品的研发方向,同样的,市场也能反馈产品是否有差异化和竞争力,这两点共同决定了三轮车产品能否精确定位。产品首先要有品质保证。其次才是产品的设计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并非花哨,而是满足三轮车消费者基本出行要求之后的在设计、人性化、骑行体验等原始环节做出自己的特色。可以这么说,有了品质有了特色,就有了消费者的口碑。当下三轮车行业竞争加剧,同质化严重,很多企业为了增加销量盲目做宣传,反而没有在产品和创新上打好根基,殊不知不管你做了多少广告来宣传,只要客户最终不认可,那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三轮车行业质量高于性价比

价格一直是三轮车行业的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小编曾与一位企业老板闲聊,除了对当下的经济环境悲观外,这位企业老板对行业价格战也是深恶痛绝。他告诉小编不是企业不想做质量,而是市场价格标准线太低,大品牌用成熟的低价格产品“倾销”市场,造成消费者买车的价位期待一直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尤其是简易款三轮,没有利润空间,实在没有资金再投入到产品质量的把控中。但性价比就不一样,即使质量一般,但只要价格足够低,还是能作为噱头打动消费者。

确实如此,如果我们将低价三轮的红海市场(这个市场也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最为看重、最赖以生存的市场)看作一个集市,那叫卖最响的口号应该就是性价比。三轮车企业价格无论做的多低,都不会只说“我价格行业最低”,而要说性价比最好。因为性价比这个词儿还有个性能质量在里面,消费者也并不盲目,低价低质的产品他们也不想要,所以好多企业的低价产品打着高性价比的幌子,说明企业还是知道质量的重要性。那质量与性价比相比,是不是性价比就更吸引眼球呢?并不是的。

一位经销商在选择代理品牌的时候曾推心置腹跟小编说过这么一句话:“买手机选错了也就选错了,最多续航差、广告多、发热严重,但买车就不一样了,一个品牌如果都是低质车,消费者买了去出现问题可能把命搭进去。”这位经销商是明智的,性价比可以一撮而就,但质量不行。尤其是三轮车行业,市场对质量的认可需要时间积累,而不是哗众取宠。我们说质量高于性价比,是因为质量一旦获得市场认可就能成为品牌的一个标签、一种美誉度,是一种无形的优质资源。但性价比不是,它走得姿态更低,是一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临时工,性价比不是标签,更像是一个策略手段。

做质量要投入多大成本?

在任何一个行业品质提高都无法一蹴而就,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做好产品质量,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控制和执行好产品的操作流程。这是一个优化生产、提高观念、精准配套的多项选择题,而不仅仅是使用优质配件就能一劳永逸的。那三轮车企业做质量就真的会提高成本吗?需要多大投入才能获得消费者认可的质量可靠?其实,最大的成本是人工而不是生产配件。

三轮车配套企业不乏坚持初心做产品的,整车老板要撇开人情,做到选优质而不选人情。对所有进厂的原材料及零配件做到全检、抽检、分批检验。把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不良品区分开,同时作出明显的标示。根据实际情节轻重给供应商开异常通知单,要求作出应急措施和永久性的改善措施。监督和追踪具体落实情况,严格作到不接受不合格品、不漏检不合格品、不传送不合格品。这是从源头抓质量为问题的关键。

在企业文化上,号召全体员工、车间主任一起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当中。每一道工序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要求操作员工做好一个产品首先进行自检,再由车间主任检验,然后由质检专员或巡检进行抽检,杜绝不合格品出现,不让一个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每个车间必须对待检品、合格品、不良品进行严格区分,防止相互混淆。车间的产品必须摆放整齐,保持干净、干燥。每个车间必须规范作业,严格做到不生产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不传送不合格品。

这个过程要从“人、设备、物料、方法”等方面去进行管理和实施,要求员工的技术、技能达到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应不定时对员工进行指导、培训,传授新的技巧及操作方法,规范产品的生产工艺。计量部必须随时保证机器、仪表的完好和正常使用。生产用物料的性能必须达到产品设计的要求。

当三轮车企业将品质作为自己文化和产品内核一部分的时候,质量自然而然就获得提高。通关优化管理、完善制度、坚持本心,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无疑就是具有竞争力的。质量在形成一种习惯之后附加在产品上的成本其实微乎其微,而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却是需要付出一定精力与资本的,尤其是员工培训与设施购入。

如果还有品牌在盯着市场上一些花哨车型的仿造上下功夫,小编认为不如将这块儿的成本放到改善产品质量的努力中,要记住,三轮车行业的费者其实很朴实!质量口碑,就是企业的金杯银杯!

更多行业新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