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导上位,如何平衡强势下属?
【原文】《资治通鉴》周纪二 周显王36年(公元前333年)
齐威王薨,子宣王辟强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
【译文】
齐国齐威王去世,其子田辟强即位为齐宣王;他知道成侯邹忌陷害田忌,于是召回田忌复位。
【解析】
邹忌为了自己的相位,设计陷害田忌,让田忌出逃楚国,在如此低劣的离间计,居然把有功之臣逼的造反?中已经说过。现在老齐王已经死了,新的齐宣王继位,却把田忌给招了回来。看似好像是齐宣王英明,知晓其中问题,拨乱反正给田忌一个清白。但是细细一想,貌似事情不是这样的。
1.齐宣王的权力需求
历史上对齐宣王的评价不是很高。说他沉迷酒色,不务正业。但是不管他怎么做的,他是作为一个君主,个人喜好固然荒唐,但是他还是一个权力动物,对权力会有天生敏感。
这时齐宣王登基,想要荒唐也要等自己权力稳定之后再来。此时对于齐宣王威胁最大的,就是齐威王留下来的臣子,其中又以邹忌、田婴等人威胁最大的。因此齐宣王如果想要把位置坐稳了,还要培养其他势力出来制衡。
2.齐王的权力威胁
齐宣王才上位,权力不稳定是必然的。而他的威胁来源于什么地方?主要来源于齐威王的老臣,有其以田婴、邹忌为主。
田婴此人是齐国宗室,身份高贵,而且参加了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齐宣王出生于公元前350年,可以这么说田婴起码比齐宣王年长20~30岁。)关键是田婴在齐国影响力很大。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
其一,在公元前333年,田婴被任命为齐国国相,执政齐国。
其二,在《战国策》中有这么一段“太子(齐宣王)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意思是,太子(齐宣王)不是个好东西,不如废了太子(齐宣王)另立他人。
不要以为古代臣子对太子就会毕恭毕敬,太子不过是未来的君王,还没上去就不是老大。所以,如果得罪了就得罪,实在不行就想办法废了。历史上臣子给太子下刀子,把太子搞下来的例子太多了。
而《战国策》这段材料中标明的意思是,有人建议田婴废太子,只不过田婴不同意而已。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田婴有实力,其次田婴认为不可以。有想法没能力那就等于无,但是田婴不一样,他是有能力没想法,万一有条有想法了呢?
再来说说邹忌。齐威王时期的国相,主持了齐国的改革,也算是权势滔天的人物,可能后面田婴做了国相邹忌下位,但是邹忌依然在齐国朝堂发挥影响力。而且邹忌此人的派系搞不好还非常大,从这点可以略作推断。
同样还是《战国策》中的一段,“邹忌事宣王,仕人众,宣王不悦。”邹忌侍奉齐宣王,推荐了很多人,齐宣王不高兴(虽然这段材料之后齐宣王还是听从了邹忌的建议。)从此可以看出,邹忌固然推荐人才多,但是另一方面这也说明,邹忌的人遍布朝堂。齐宣王也有所忌惮。
因此,田婴、邹忌这两个齐威王时代的老臣,所蕴含的能力绝对不是齐宣王能够抗衡的。
3.为什么找田忌
既然自身实力不够,那么就寻求外部力量破局或者平衡,这是谋略操作中的不二法门。所以田忌就是最好的人选。
为什么田忌是好人选?
其一,田忌跑到楚国二十来年,其本身在齐国留下的势力、人脉基本上没有了。所以用田忌不会给齐宣王带来很大的威胁,而田忌想要在齐国稳住,就要抱紧齐宣王的大腿。
其二,田忌和邹忌不和,又是齐国宗室和田婴身份一样。
其三,田忌被邹忌陷害而跑,属于失意派。现在齐宣王还他清白,并把它请回来,这个施恩动作效果非常好。
只不过,田忌回来后没多久,邹忌就病逝了,田忌在历史上也没了声音。反而田婴却崛起成为齐国掌权人物。
【启发】
齐宣王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没有根基的新领导上位,面对强势下属如何稳定局面的问题。齐宣王的做法就是召回了田忌用来平衡。而给我的启发有这么三点,用来平衡势力的人要有什么特点。
第一,这个人最好是失意派,因为提拔失意派能够施恩。
第二,提拔扶持的这个人,势力不强,将来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第三,提拔的这个人最好和当权派有一定的矛盾,两方无法走到一起。
提拔这些人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势力,关键要自己能够控制,如果用了却无法控制,最终只会造成自己大权旁落被两方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