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文化历史知识点总结
【核心解读】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演变历程(以儒家思想发展为线索)
1、冷遇与创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物质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条件: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条件: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的活跃并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条件: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内容
3)意义: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沉重挫折(秦)——焚书坑儒(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3、改造与正统(汉代)——董仲舒新儒学
(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封建统治
(3)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5)评价
积极: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思想上,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等级秩序,具有神学色彩,是唯心主义,其主张愚民政策,成为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
4、冲击与挑战(魏晋至隋唐)——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5、转型与成熟(宋明)——宋明理学
1)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2)内容
①创立——北宋五子
A、 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B、 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C、 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D、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②成熟——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A、思想主张:理气论、道统论、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③新发展——陆王心学
A、陆九渊: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B、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核心)。
(3)评价
①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奋发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维系三纲五常专制的统治,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6、批判与继承——明清早期启蒙思想
(1)背景
①政治上: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②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③思想:理学僵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4)性质: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
(5)评价
是中国古代中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冲击了封建专制,带有早期启蒙性质,深刻影响关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古代中国文学主流形式
(1)演变
2)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状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
(3)趋势:世俗化、大众化
2、文字的演变与书法艺术
(1)文字演变及其趋势
①演变: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②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艺术
3)京剧
(1)形成与发展
①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②成熟(同治、光绪年间):同光十三绝
(2)特点
①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③唱、做、念、打结合;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④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四、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思想
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2)影响科技发展的原因规律性分析
①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政策等)
②经济因素(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等)
③开放因素(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
④个人因素(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
⑤历史因素(科技的继承与创新)
⑥教育因素等等
2、古代中国科技思想的特点
重人文轻理论、重实用、重经验。中国古代科技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知识升华】
一、诸子百家思想的贡献与现实价值
1、儒家“仁政”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同,对于调节人际关第、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也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道家无为的思想,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观、改革观,对于当今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4、墨家的“兼爱”、非攻等思想,对今天人们所追求的平等博爱、和平和尊重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理解儒家思想及其发展
1、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
(1)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
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问题,主要是一些政治上的治国原则和道德准则,强调道德的感化,具有理想化色彩。
一是都谈论人性。孔子“仁”的思想包含了对人性的看法,孟子与荀子分别是性善论与性恶论。
二是都主张以德、礼治国。如孔子提出以德治国,孟子提出“仁政”思想。
(2)汉代儒家思想
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后,融入了道法两家思想,以及阴阳五行思想,具有神学色彩,新增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主张。适应了汉代巩固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要求。
(3)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思辨性更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4)明清儒家思想
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跳出儒学范畴,是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即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批判儒学当中不合时宜的君主专制、重农抑商等思想,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等。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
(1)相同点
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②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③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
①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是主观唯心主义理学。
②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三、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科技的区别
中国古代科技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西方的科技是与机器大生产密切相连,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注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四、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衰落原因)
古代中国科技长期以来是领先于世界的,明清时期却落后于世界,与社会环境、建制度的阻碍有关。其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1、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政策: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
3、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八股取士、文字狱文化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4、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正常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
5、传统:传统价值观念的约束。长期重文轻理。科举考试主要考诗赋、对策等,不利于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