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出现打雷好不好?有啥预兆?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谚语咋说

农历的八月已经过去一大半了,此时已经进入秋分节气了。在农耕社会,人们把八月称为“月母天”,意思就是八月的气候特征预示着以后的天气变化。那么秋分过后打雷有什么预兆?下面就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谚语怎么说?

秋分之后打雷好不好?

一年之中,太阳在黄道上两次经过赤道上方,分别为春分和秋分,所以这两天都是白昼与黑夜一样长的,谓之“平分昼夜”。但是从春分到秋分之间,是昼长夜短的时间,过了秋分之后,黑夜就比白昼长了。

古人把每个节气都划分为三候,春分三候分别为: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而秋分三候分别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由此就能看出,打雷的时间应该在春分到秋分之间,意思就是过了秋分之后打雷是不好的。

打雷是怎么形成的?

当地面的湿空气上升,遇到了高空的冷空气之后,空气中的湿气就会凝结成小水珠,形成积雨云。当两块带有正负电极的积雨云相互碰撞之后,就会产生放电现象。所以雷声与闪电是同时发生的。

只不过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要快得多,所以人们往往是先看到闪电,之后才会听到打雷的声音。而雷声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有充足的水气和剧烈的对流运动。冬季的空气寒冷干燥,太阳辐射较弱,不容易形成对流,因此冬季很少有打雷。

当对流现象特别强烈时,还容易形成冰雹。正因为冬季天气干燥,不容易形成空气对流,所以古人就认为,冬季打雷是不好的预兆。

秋分之后打雷有啥预兆?

一、秋分打雷一半收

过了秋分之后,正是农忙时节,秋季庄稼大多都已经成熟,谷物,棉花,花生等都到了收获季节。而打雷是由高空的积雨云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同时也意味着空气对流比较强烈,而且湿度较高,所以打雷也就意味着下雨。

秋分节气正是农忙时节,再加上秋分之后,温度较低,此时下雨往往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天。这时候成熟的庄稼无法收割和晾晒,而连阴雨不仅会导致棉花生锈,还容易导致根部腐烂。在花生成熟之后,如果遇到连阴雨无法及时收回家,也容易腐烂或者出芽。

所以秋分之后打雷,不仅会影响“秋庄稼”的收获和晾晒,也会影响冬小麦的种植。因此就有了“秋分打雷一半收”的说法,一半收也就是只能收获一半,代表着收成减少。

同样秋分之后打雷,代表着空气对流很强烈,而这种对流天气最容易形成“寒露风”。此时正是南方晚稻抽穗和开花时期,这种风就是影响晚稻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二、秋分雷声发,大旱一百八

俗话说:“八月十五洒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今年的秋分节气紧挨着八月十五,两个节日仅仅相隔一天,八月十五下雨,代表着以后的降雨较少。同样秋分之后打雷,也代表着下雨,同样预示着以后的降雨会比较少。

如果冬季干旱雨雪少,也会影响冬小麦的收成。所以八月打雷往往预示着当年不是好年景。

三、秋分雷,遍地贼

在农耕社会,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发生在灾荒之年,盗贼四起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正因为粮食减产,人们吃不上饭了,只能做了山里的强人,要么去偷盗。所以“遍地贼”也就意味着粮食收成不好,人们吃不上饭了。

因此秋分节气之后打雷,往往预示着庄稼收成不好。以前的一亩地本来就收不下多少粮食,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就算丰收之年,人们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如果遇到灾荒之年,基本上就要饿肚子了。

四、雷打秋分后,遍地见新坟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秋分之后,太阳已经过赤道上方向南偏移了,阳光已经不那么强烈了。如果此时打雷,也就意味着空气中的湿气充足,并且是寒湿之气,这种寒湿之气是最容易滋生细菌的。

所以秋分之后打雷,往往会滋生出各种细菌,也就会形成各种疫病。如果只是粮食减产,并不是最严重的事情,若出现各种疫病,那才是最不好的年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