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食中自有真气!

淡食,也就是粗茶淡饭。
所谓淡,就是清淡素食,与膏粱厚味,大鱼大肉荤厚油腻而言,这一切,都太过淡了,没有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香,也没有多少大快朵颐的豪情畅饮,酣畅淋漓,和酸辣香鲜的火锅,以及麻辣火红热情的川菜,以及油炸爆炒烧红烧、以及火红火苗上烤羊肉串让人回味无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平淡无奇,甚至让人说不出他们的奇特之处,甚至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

然而,淡食中却有真气。养人真气,让人不但身轻体健,神清气爽,思维敏捷,不糊涂,不迷蒙,不昏昏欲睡。

和过食膏粱厚味之后哪种浑浑噩噩,头脑昏蒙,面部油腻,头发油腻,全身沉重,头沉身重,全身困懒,少气懒言,任何时候都睡眼朦胧显得更是对比鲜明。

这已经是现在很多人的真实情况。

现在不缺吃,不存在饥饿,更多的是暴饮暴食,饮食过盛。继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

也许,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不知道现在饮食条件有多好。

在小时候,能吃上一碗豆腐脑,有一顿饭里有肉,就觉得是改善生活了。现在,只要你想吃,可以天天顿顿,每餐都可以鸡鸭鱼肉。真有人说:现在生活好了,每年都是过年。

以往,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的大鱼大肉,早已是每个家庭的日常饮食。

那按说,现在物质条件好了,饮食条件改善了。反倒是问题越来越多了。很多都是吃出来的,更多是吃的膏粱厚味,大鱼大肉太多而成。

反倒是哪些生活在农村、山里,很少吃这些大鱼大肉的人,一个个却精神饱满,活力十足。尤其是哪些小孩子,活蹦乱跳,充满活力。让人好生羡慕。

这就是因为,淡食中自有真气。

饮食有六味:辛甘淡酸苦咸。辛就是辣,入肺,甘就是甜,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淡味也入脾。尤其淡味有利湿健脾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中药中的茯苓白术,都是淡味。

而饮食中,粗茶淡饭,都是平常食物,比如小米粥、玉米糁子,(包谷糁子稀饭),糊涂(我们陕西关中方言,实际上就是面粉做的糊糊),这些清淡无味。略有甘甜,香甜。面条、米饭、米汤、稀粥,这些清淡寡味。几乎是我们每天一日三餐必吃的主食。却基本不让人积食。从来不会让人困懒沉重。反倒是平增气力。精神气爽。我们称之为淡食中自有真气。

实际上,是因为这些食物,不会困脾,不会影响消化吸收,反倒有利于消化吸收。所以往往小孩子、老人、孕产妇,以及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亏虚,老一辈人都会叮嘱吃些清淡饮食,以助消化,就是因为这些食物,清淡不困脾,有助于脾气健运,有助于消化吸收。

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气血充沛,自然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身轻体健。人体自然有正气,有真气了。

相反,大鱼大肉,膏粱厚味,易困脾胃,油炸糕点,丸子,肉食烧烤,滋腻难以消化,对于本身脾胃虚弱的人更是加重肠胃负担。很多人放开胃口,大快朵颐,豪吃畅饮,早已吃的和西方人一样,大大的块头,腹部肥胖,屁股臃肿,走路摇晃,面部全身油腻,头沉头重。昏昏欲睡。都是脾虚湿盛,湿热内盛。阻滞气机,可以痰多,脑缺血缺氧,胸闷心慌气短。水肿等等。

脾主运化,淡味有助脾的运化,有助气血生化,有助真气。而膏粱厚味则增加负担,阻碍脾气健运,让气血更加亏虚。真气散失。

人间至味是清欢。不只是口味,还在精神思想。如果一个人单纯清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则往往也不受任何外来邪气,包括邪恶思想的影响。这里面自有深意,用心者自有体会。

张扬喧闹总是与吵吵嚷嚷,迷乱浑浊相伴。而溪水潺潺,清澈见底,神清气爽,让人念念不忘。

饮食如此,交友也如此,人生也如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