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致辞丨陈卫东:逐梦而至,奔赴山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
亲爱的2021级的同学们、各位同事:
大家好!
离离暑云散,袅袅秋风起。欢迎各位同学们来到人民大学,来到法学院!
开学典礼是新生的第一课,因为正是从这一刻起,你们坐在了大学的教室课堂,聆听老师的教诲,正式开始大学生涯。我从1986年留校任教至今,已经在法学院工作整整35个年头,作为过来人,思索良久,想把我求学、教学几十年的几点心得分享给大家,不煽情,不煲鸡汤,不说虎狼之词,均是肺腑之言,概括起来有三个词,与大家共勉。
第一个词是立志。同学们!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志向这个事儿,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东西。“志向”在百度百科里面的解释是:人们在某一方面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以你们为例,“我要考人大法学院”就是一个志向,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天如愿以偿来到了这里,成为了人大法学院的一员,成为了朋友们口中的“绝绝子”,你们享受着实现梦想的喜悦,聆听着身边不绝于耳的夸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觉得自己就是“YYDS”。孟子云:“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来到了人大,进入了法学院,对你们来说,你们的志向,就不应该是局限于顺利毕业,找个好工作。要知道,各位同学从踏进校门开始,就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每一个人大法学院学生的历史使命。中央电视台以前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迈进法学院的大门,就要立下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贡献全部力量的鸿鹄之志,你们重任在肩,你们责无旁贷。
第二个词是明德。道路千万条,明德第一条。各位通过几年的学习,顺利毕业,可以分别拿到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具有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但是请大家记住,有文凭不代表有文化,有文化不代表有素质,有素质不代表有道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说的就是要加强品德修养。大家能考上人大,说明大家都很有才华,但是如果不注重道德建设,让自己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纯洁,就只能当“才胜德”的“小人”了,到时候别人免不了要用嫌弃的眼光看着你说:“你礼貌吗?”俗话说:德才学识,以德为先。其实这个顺序是很有深意的,德是指道德品质,才是天赋才华,学是课本学习,识是社会实践,只有四者兼备才算是成功的教育。当然,把各位培养成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愿景。我们清楚地知道,“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对每一位法科学子来说,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道德的修养。真诚希望各位每天早晨起来,拥抱太阳之后,也能够把充满身体的灿烂的阳光和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人。
第三个词是笃行。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大家刚刚入学,肯定会聊一聊自己的理想啊、目标啊,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些同学意志坚定,朝着理想稳步前进,但有一些同学光说不练。但是别怪为师没提醒你们,在人大划水,风险真的很大。划得久了,你会发现,那些当时和你一起立下志向的那些人,不仅基础比你好、智商比你高,竟然还比你努力。面对这种情况,我有三个锦囊送给大家:一是“知行合一”,这是明代王守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和实践要相互转化;二是“勤能补拙”,“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三是“提前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掌握了这三个锦囊,再走在校园里,你会感觉自己拥有了“你有钱都很难买到的颜色”。
同学们!大道必至简,返璞方归真。《道德经》里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些话可能说得有些早了,但衷心希望各位同学功成名就之时,也能想起今天我的这番话。
良禽择木而栖,良师择人而传。大家选择了人大法学院,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法学院,实属不易。我想说的是,人大法学院一定不会辜负各位的选择,也希望各位不要辜负自己的努力。请你们坚信:法学院是你在心里悄悄打退堂鼓的时候把鼓藏起来的人。
《云南虫谷》中有一句台词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仍然想前进,我只知道如果我今天退缩,我有一天会回来。”衷心希望各位同学在接下来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成为一个胸怀抱负的中国人,一个精力充沛的干饭人,一个实事求是的法律人。愿你们满眼皆星辰,让我们携手赴山海!
谢谢大家!
指导老师:郭栋
编辑:霍美利
审校:徐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