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

折叠 编辑本段 服饰介绍

雷山苗族服饰多姿多彩。这些多姿多彩的服饰铭载着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有湘西型苗族服饰考察资料称百余种。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65)。

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鄂四省交界一带。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

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

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女装上衣多披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

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少。

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结婚时穿的盛装鲜艳 。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应用于日常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背后的意义和由来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

苗族服饰,历史悠久。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服饰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记载。但从苗族服饰图案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看,苗族服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虽然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但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呕欠嘎给希'--升底绣花衣是白洗式苗族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由'呕欠字'和'呕欠闪'两种类型组成,汉泽'红绣花花'和'暗底暗花衣'。二者背块均无刺绣,其他纹样与'呕欠嘎给希'相同。但服饰花纹图案变化最多的是'抛功拨'--袖花,其图案主要以各种几何图形布局,在不同的几何图形中,绣上各种花纹,组成许多不同名称的'抛功拨'--袖花。

折叠 特点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服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的服饰。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盛装

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黔东南境内苗族男女便装均较为简朴。

盛装的各种图案浓缩了苗族生活环境的景物,表现苗族妇女高雅的审美情趣。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雷山苗族服饰刺绣,其构图、用色、绣技实为'三绝'。苗族优秀的绣手具有大画家的思维,构图讲究严谨、对称、协调,每幅绣图均有主、副图案;构图内容取材广泛,天空、大地、人、神、植物、动物……无奇不有,且远古、近现代风格均有,往往在一幅图案中可互相融会贯通的内容达五大类:(1)远古神话传说如创世的蝴蝶妈妈等;(2)图腾崇拜如龙凤、水牛、飞鸟、枫树等;(3)大自然憧憬,如人与山水、房屋、田园、五谷和谐相处;(4)历史追忆入苗族大迁徙渡过的黄河、长江、洞庭湖及迁徙路线;(5)崇拜的祖先如姜央(也有说是伏羲)、蚩尤等神圣的形象。优秀女绣手设计的内容丰富的图案,来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观、自然观、历史观、生命观的代代相传,体现了独特、深厚的美学理念。这些刺绣多用于苗女盛装、便装和背带等。

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折叠 服饰

对襟男上装流行于境内大部分苗族地区,一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后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组成。

衣襟订五至十一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扣子。上衣前摆平直,后摆呈弧形;左、右腋下摆开叉。对襟男上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卡其布、织贡尼和士林布。色多为青、藏青、蓝色与之匹配;下装一般为家织布大裤脚长裤。青壮年多穿中山装,部分青年喜着西装。

左衽男上衣流行于从江,榕江八开,台江的巫脚,反排和剑河久仰等地的苗族村寨。一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后片及双袖组成,左襟与右襟相交于咽喉处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摆,订有布扣五至七颗,前摆、后摆均平直。

左、右腋下摆不开叉直桶形。左衽上装布料一般为家织布或藏青织贡尼,颜色以青色为主。左衽长衫结构与左衽上衣相同,差异仅在衣上至脚背,是苗族老年男子常穿的便装。男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许,裤脚与裤腿一致,由左、右前、后片四片组成,制作简便。

苗族男装盛装为左衽长衫外套马褂,外观与便装相同,质地一般为绸缎、真丝等,颜色多为青、蓝、紫色,各地无异。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两类。右衽上装结构与男上装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

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称'乌摆'(Ed bad,意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传统的苗族女装,如'袈裟',无纽扣,以布带束腰。

苗族女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灯芯绒、平绒、织贡尼、士林布等,颜色一般为青、蓝等色。

雷山、凯里、台江三县交界地区苗族中青年妇女,一般穿浅色右衽上衣,沿托肩、袖口及右大襟边缘精绣花鸟、花草图案花边或购买现成花边,围围腰,系银质围腰练,下装着西装长裤,挽高髻于顶,着耳柱,中年妇女多包白毛巾头巾,青年妇女多戴银梳或插银衣、塑料花等饰物。

老年妇女上装多穿右衽上衣或无领交叉式上衣,下穿长及脚踝青素百褶裙,系围腰,围与裙长。老年妇女上装饰物一般为家织布或织贡尼。颜色喜尚青、蓝色。

凯里市的舟溪、青曼、麻江县铜鼓、开发区白午及丹寨县的南皋一带苗族妇女便装上装,内穿翻领对襟中长衣,外套大领对襟大袖胸前交叉式上衣,袖口镶挑花花块,银链吊绣花围腰,套挑花护腕;下着过膝寸许百褶裙,扎挑花镶边脚腿,外套织锦式粉红色长袜。

丹寨县的扬武、长青、排调等地苗族女便装上装多穿右衽对襟上衣,前襟长及小腹,下着过膝中长裤,银质围腰练吊与裤长围腰,裹裹腿,中老年与青年服饰无异。上、下装质料多为家织斜纹布、平纹布、灯芯绒、平绒及织贡尼等,头搭蜡染方帕或绣花头巾。

凯里市的炉山和黄平、施秉一带苗族妇女上装为无扣大领胸前交叉式上衣,以布带束腰;下穿过膝青衣红、白蜡花百褶裙,围紫色围裙片,质料多为家织布,颜色以青色为主。

雷山县的桃江、桥港、年显、略果,丹寨的排调、党早、加配、羊巫,台江县的反排等地苗族女便装,上装为齐腰紧身青素右衽上装,下着五至九寸长百褶裙,内穿紧身长裤,裙前后各拴一块二尺见方几何图案挑花围裙片,肩披挑花披肩。上装质料一般为家织布、平绒布和灯芯绒,颜色素青,挑花工艺重红、黄、白三色,少见刺绣工艺品。

榕江县八开,从江县加鸠、宰便以及黎平县的水口,丹寨县雅灰等地苗族妇女便装,上装穿大开领对襟上衣,无扣,内束挑花胸兜,婚前着齐膝素百褶裙或长裤,婚后着齐膝蜡花百褶裙,外以围腰束之,上衣和围腰及胸兜边缘均镶挑花花边,衣袖大臂处镶棱形臂章式花块。

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柳川镇 高标 巫尼,观么乡等地苗族服饰为上装为无扣大领胸前交叉式上衣,领上绣彩色条纹。现用丝线绣成1个个三角形,组成五彩形花饰。盛装为夹衣,变装为单衣。

盛装在袖,肩,背部都绣有方形图案,以红色为主,兼有黄,蓝绿等色,形如铠甲。传说苗族在迁徙之时由于时常应付战争,故由铠甲演变而来。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

'乌摆'一般全身镶挑花花块,沿托肩处一般镶棱形挑花花块,无纽扣,以布带、围腰带等束之。头戴银冠、银花或银角。盛装颜色为红、黄、绿等暖调色。

折叠 编辑本段 头饰介绍

苗族男子头饰除从江县岜沙和剑河县久敢摆尾等小部分地区部分成年人蓄发挽髻于头顶外,境内绝大部分

地区青年留分头,部分地区所包的头帕直径40厘米。近几年来,大部分老年男子多戴上皮帽。

苗族儿童头饰多留头顶左、右两撮扎梳成两根小辫或扎成两把,如古代汉人之'总角'。湘西苗族儿童多戴狗儿帽。

妇女头饰一般挽高髻于顶,别上银针、银簪及插上银梳、塑料梳、木梳等梳子,雷山、凯里、台江三县交界地区包白毛巾头帕,黄平一带戴缩褶帽。

凯里市舟溪、青曼及麻江铜鼓、开发区白午,丹寨县南皋、新华等乡镇苗族妇女发式有已婚和未婚之别。未婚者,挽锥髻于头顶,戴无底覆额帽,插银梳或银花;已婚者梳平髻于头顶,将头发盘成波浪状覆盖在前额,头戴银花或银梳。

凯里市的炉山和黄平、施秉两县苗族未婚女子从七、八岁起头戴平顶缩褶帽,外缠自染的紫色或白色三角

巾,已婚女子和老妇人将头发盘缠于头顶,戴上无底或半边底的覆额缩褶帽,外扎紫色手帕,便装无更多头饰。

丹寨县扬武、排调、金钟、长青、龙塘等地苗族妇女未婚者挽高锥髻于头顶,戴无底帽,已婚者挽平髻于头顶,搭方帕或蜡染巾。雷山桃江、掌雷,丹寨党早、羊巫、加配,台江反排等地苗族妇女多用茶油或菜油将头发浸湿,挽成高髻于头顶。用毛线等物将头发拴成一格一格状,头戴银梳或木梳。

台江的台拱、施洞,剑河柳川、革东等地苗族妇女头饰与其他地区的无大异。

苗族妇女比较重视耳饰,绝大多数都佩戴耳环、耳坠、耳柱等饰物。耳环有实心银耳环和空心银耳环两种。此外,还有耳坠、泡花耳环等。耳坠多附在耳环上,多为瓜子形饰物。耳柱是苗族妇女中最常见的耳饰,有如缝纫机的梭心卷线器,一头大、一头小,用线将耳柱与耳朵拴在一起。

折叠 头帕

苗族喜爱头帕有其丰富的社会现实基础和心理基础。苗族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头部,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包头帕是一种服饰方式,也是一门传统艺术。其谚语有'姑娘样子好,花花头帕少不了'、'选郎没有巧,头帕要包好'之说。

折叠 银饰

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苗族地区。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项圈由小到大多达七圈为一套,重二千余克。

造型或呈四棱突起,绕如螺旋,或偏圆,平面上錾出各种花纹图案。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结婚必备之物。

牙签一般由数根薄而透明的牙签和四到八条银链、小银铃组成,每条银链又由数十个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小银环连缀而成。

每个零件又编、錾、刻出各种图案,常见的有鸾凤交颈、双凤朝阳、并蒂桃等,以祝愿幸福吉祥;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好愿;针筒、猴子喜桃、狮子滚绣球等则表现生活情趣;一副牙签要同时具备形美、色明、声脆、实用等优点。

折叠 银梳

流行于黔东南苗族地区。苗语称'耶尼宋'、'依尼'。用银和木制的梳子。长约16厘米,梳面有三只鸟

的图案,亦有与之相称的其它图案。梳背有十一朵银花,吊一个小银链,悬有喇叭状的银筒,稍一摆动,便叮当有声。梳子的两条副角有银链连着一颗长长的银针,银针插在发簪的左右侧。

折叠 银镯

苗语称'尼秋把'。是姑娘戴于腕间的银饰品。出自民间银匠之手。在苗族,常用通常将银子抽条做成。较讲究者饰以花纹图案。

折叠 银项

苗语称'谢垛尼'。姑娘戴于颈脖的银饰品。出自民间银匠之手。将银子抽成长条做成,或抽成银丝,由多根银丝穿织图案。

由于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所以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折叠 编辑本段 地区差别

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据清代《百苗图》所载,凡八十三种。另有考察资料称百余种。

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折叠 黔东南

雷山苗族服饰多姿多彩。这些多姿多彩的服饰铭载着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盛装

雷山长裙苗族女子盛装是由雄衣和石衽上衣发展演变而成。上装有两层,内层为家机染青布,外层为紫色、蓝色绸缎。衣袖、衣边及背上均用挑、绉等绣法绣成龙、虎、羊和鱼、蝶、虫等动物图案,颜色为红、蓝、绿、黄等色,沿托肩镶长方形花草图案,袖口宽大,为无扣交叉大领衣。穿时,袖、肩缀满各种图案的银花片。

下着青色家机布长绉裙,外罩二十四条红底绣有花、鸟、虫、鱼、蚌、蛙、龙、凤图案的花飘带,头戴银角,颈系亚领、项圈,再饰以银头花、银梳银泡、银簪、银手镯、银锁、耳环、戒指等。脚穿绣花船形鞋。同为长裙,方祥妇女喜欢着凤鹅大围腰,步往裙,少着花带。盛装的各种图案浓缩了苗族生活环境的景物,表现苗族妇女高雅的审美情趣。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雷山苗族服饰刺绣,其构图、用色、绣技实为'三绝'。苗族优秀的绣手具有大画家的思维,构图讲究严谨、对称、协调,每幅绣图均有主、副图案;构图内容取材广泛,天空、大地、人、神、植物、动物……

无奇不有,且远古、近现代风格均有,往往在一幅图案中可互相融会贯通的内容达五大类:(1)远古神化传说如创世的蝴蝶妈妈等;(2)图腾崇拜如龙凤、水牛、飞鸟、枫树等;(3)大自然憧憬如人与山水、房屋、田园、五谷和谐相处;(4)历史追忆入苗族大迁徙渡过的黄河、长江、洞庭湖及迁徙路线;(5)崇拜的祖先如姜央(也有说是伏羲)、蚩尤等神圣的形象。

优秀女绣手设计的内容丰富的图案,来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观、自然观、历史观、生命观的代代相传,体现了独特、深厚的美学理念。这些刺绣多用于苗女盛装、便装和背带等。

便装

雷山苗族服饰,历来是用自纺自织自染的麻棉料布和丝绸料布维面料。男便装较为简朴。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最为普遍。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裙和长裤,色多为青色、藏青色、蓝色、黑色。

着长裙的苗族中青年妇女,一般穿浅色右衽上衣,沿托肩、袖口及右大襟边缘在一条宽约4厘米的带状出精绣花鸟、花草、蝴蝶,各物图案花边,围绣花鸟围腰,系银质围腰练,挽'S'型高髻于顶,着耳柱;中年妇女多包白毛巾,青年妇女多戴银梳或银簪等饰物。老年妇女上装多穿右衽上衣或无领交叉式上衣,下穿长及脚踝青素百褶裙,围与裙长围腰。老年妇女上装饰物。颜色多用青、蓝色。

公统苗族妇女内穿翻领对襟长衣,外套领对襟大绣胸前交叉式上衣,袖口镶挑花花块,银链吊绣花围腰,套挑花护腕;下着过膝寸许百褶裙,扎挑花镶边脚腿,外套织棉式红色长袜。

雷山达地小巫苗族女便装上装多穿右衽对襟上衣,前襟长及小腹,下着过膝中长裤,银质围腰练吊与裤长围腰,裹脚,头搭蜡染方帕或绣花头巾。

桃江、桥港上装为齐腰紧身青素右衽上装,下着五至九寸长百褶裙,内穿紧身长裤,裙前后各拴一块二尺见方几何图案挑花围裙片,肩披挑花披肩。颜色青素,挑花工艺重红、黄、白三色。刺绣图案多为几何形纹样,造成变化丰富。

达地也蒙等地苗族上装穿大开领对襟上衣,无扣,内束挑花胸兜,婚前着齐膝素百褶裙或长裤,婚后着齐膝蜡花百褶裙,外以围腰束之,上衣和围腰及胸兜边缘均镶挑花花边,衣裙大臂处镶棱形臂章式花块。

雄衣

雄衣,苗语叫(ub bad)'翁背',汉语意译为'雄衣',即是男人穿的衣服之意。其特征是无领、无钮扣,对襟开,以布带、围腰束之。衽上缀有花边、绣袖,其花纹有勇士搏斗,双牛抵角,以及各种鸟禽、猛兽,有的还绣着人、兽、龙、鸟、花草及几何形图案,同在一个画面上,借以铭记苗族先民与鸟兽同居、茹毛饮血的历史,以及征战的历程。

雄衣在母系氏族社会里是男人出嫁的装饰衣,后来因为女人不能开荒、御敌,经族老协商改为女人出嫁。男女改换了嫁娶,雄衣也就由男装变为女装。

孩提女儿服

姑娘还在幼年时代,母亲都精心为其打扮,但多注重帽饰。帽饰有带尾的狗头帽、平顶盖耳帽两种类型。带尾狗头帽前沿钉有九个银佛盘坐,双耳上为两个圆形银花,象征太阳和月亮。后为九个带练响铃,顶上绣着花鸟。到十岁以后,就改挽发髻,着素服。素服一般齐膝、右衽,有的全素,或青或蓝,有的镶有绣织花边,甚为潇洒。

出嫁衣

出嫁衣是姑娘到十七八岁时就精心绣制的带须花长衣。胸、背以花布贴镶边,袖口为多条彩色横杠,开襟,不着花帽,而是用蓝或黑布片裹包,头插银花。服短齐腰,下着围片,小腿裹花裹脚,脚穿水纹船头鞋。这套装束,非嫁莫穿,直到姑娘找到婆家,出嫁时才由阿妈从箱柜里取出来,由妯娌或姐嫂精心予以打扮,方能出嫁。

此后,姑娘服饰由素服一改而穿短衣、围腰、青帕裹头。标志着姑娘步入婚姻的阶段。公统中裙苗至今保存'姑娘忙绣'的习俗,即姑娘长到八九岁到出嫁前,都利用空闲时间自制自绣自己的出嫁衣,还要自做小儿鞋帽、衣物,待出嫁时一并带到郎家,且由其母亲或嫂子用'马草箩'抬到郎家。

褶裙

苗族除了上衣的款式花色品种繁多而外,褶裙也是纷繁。就长短而言,有拖齐踝的超长裙、齐膝半长裙、齐腿半短裙以及齐腿以上的超短裙,也有的发展到用围片代裙子的条群。裙子的长短与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在环紧平坦、宽敞之地的苗族妇女大多穿长裙。半长裙一般居住在半坡或倾斜的坝子里,短裙和超短裙,一般都居住在山高林深坡陡的环境。苗族妇女所穿裙子,不论长、中、短裙,均为百褶,其寓意是表现苗族先人原在中原,是跋涉千山万水来到这里建立家园。

服饰

雷山苗族服饰多姿多彩。这些多姿多彩的服饰铭载着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飘带裙

它是在彩带裙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飘带是四至五厘米宽的半单根绣制,上窄下宽,下端形似剑头,每根花带分五段,段以珠相连,都统一绣有花鸟鱼虫图样,各段图案不一,特别醒目,因舞步或走动,经风吹拂而飘洒,秀丽无比,一身盛装,有若天仙。笼裙系着25条彩带,共五节,第一节绣有各种蛇虫飞鸟,上端为火焰花或鸟羽毛。把每根带连起来就是一笼锦绣围裙,当姑娘们在舞场上飞步旋转的时候,仿佛白花争艳,色彩十分艳丽。

白玉毛裙

它是用白羽毛系于裙角而成,远看彩裙下面似开白花。这是古装裙,在都柳江流域,每逢节日,均由吹笙的男子穿着,平时走亲访友是妇女穿。它是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女人取代男人出嫁,但男人们还是忘不了先民们出嫁时的穿着,故而传承下来的遗俗。白羽毛裙过去是鸟毛来装饰的,故又称'白鸟衣'。

蜡染服饰

雷山苗族蜡染有以几何图案为基调或更多以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为基版,在布面上用蜡作画。她们或传承先民们穴居野处、人兽同堂的图景,或富于浪漫的想象,在鱼的鳍尾上,绽开着美丽的鲜花,鸟的羽翼上挂着硕大的鲜果,蜂、蝶在花间飞舞,野兽在林间出没。其中,习惯传承的图案,苗语叫'gob wob'(戈窝)或'窝妥',染成面料,黑底白花,用作姑娘出嫁的嫁衣以及中老年妇女的包头帕以及走亲、赶场的常服。也有用作床单、帐帘和包单、桌布的。这一图案含意在缅怀祖先跋山涉水沿河西迁时,历经无数险滩恶浪所留下来的'漩涡'印记。

船鞋

雷山苗族的布鞋用麻线扎布为底,鞋帮按脚形开大口接近脚趾,脚腕关节处大缀一指宽绑带。从外形上看,鞋尖底略往上翘,像一叶小舟,故称船鞋。

浪花船头鞋

雷山苗族姑娘未出嫁前,阿妈就为她们精心制作数对船头鞋,又称'元宝鞋'或'云纹鞋'、'浪花鞋'。这种鞋像一只小游船,前高后平,多以绿色作底,少有红色,鞋跟与鞋头为浪花纹,有如一只装饰非凡的微缩彩船,像在碧绿的波浪里游弋。

鸡冠船鞋

鸡冠船鞋是在麻线扎布底船鞋的基础上,在鞋前脚趾布顶上方缀织鸡冠而得名,有的也称为鼻梁鞋或老人鞋。老人鞋,因多系老妪平时穿着,死后亦用作寿鞋安葬而得名。有的无脚后跟护邦,鞋口缀几何形花边,鸡冠或鼻梁两侧有的织绣素白花,有的套上银饰。据传,从前先祖住在东方系河湖海地带,来往多用舟船。故老人穿着穿鞋,死后灵魂回归老家与祖宗团聚。

折叠 湘西型

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主要是松桃县)、渝(秀山县、彭水县一带)、鄂(恩施州)四省交界一带。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如今女性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湘西苗族男装以对襟和满襟为主,女装分为三种类型,松(桃)凤(凰)型、花(垣)保(靖)型、泸(溪)古(丈)型。具体区别可见图册。

围裙是湘西苗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高腰围裙和低腰围裙,凤凰一带的苗女喜爱高腰围裙,吉首、花垣一带的苗女喜爱低腰围腰,两种围裙均为已婚妇女装束。平常穿着是为了劳作时保护围裙后面的衣服不被弄脏;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穿着,主要用于盛装服饰或显示女红技艺的刺绣水平。

银首饰是湘西苗族妇女喜爱的传统装饰品,至今仍十分讲究佩戴。大致分为头饰、项圈、手饰、挂饰等。头饰有两种,一种是银帽(又称接龙帽),上有帽花、龙凤、关刀、梳子、簪子、髻子花等装饰。

一种是在头帕前后有银帽沿装饰,上用银丝悬挂树叶、铃铛、果子、银花等多种银饰。项圈有轮圈、扁圈、盘圈等,其中,轮圈似青藤缠树,象征爱情,多为青年男女定情之物。

手饰多为银镯或铜镯,手指配有银质戒指。挂饰,如衣服上佩胸花、针筒、牙签、挖耳、长命锁、仙桃等。湘西苗族服饰在色彩方面具有尚青和装饰配色艳丽等特征。湘西苗族男女生活服饰皆以青色为主,常用土靛染的家织土布为面料。

苗族女子服装除了青蓝色外,还以群青、湖蓝等深色布料为底色,在领口、袖口、裤脚口等处用黑色宽边衬托,再镶以各种花辫及刺绣纹样,显得浓郁、绮丽而不失庄重、典雅。

在苗族服饰的装饰配色中,红、橙、黄、白、绿、紫等色被黛帕(苗语:姑娘)们大量使用,其中以红色系为主。苗族服饰的刺绣是在衣服领口、袖口、裤脚边等部位,大多以黑色或湖蓝色、绿色布为底,设色大胆、对比强烈,使人不由得想起漆器和漆画。也许是因为渊源于楚文化,苗绣有如在夜空中嵌缀起五颜六色的彩虹,那充满神秘意味的黑底,加上晕变的针法处理使平面的色彩变得更有层次。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苗族妇女以编织、刺绣、挑花、盘花等表现手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装饰风格。苗族服饰纹样丰富多姿,异彩纷呈。

它作为女红技艺的显示,是苗族女性文化审美观念的集中和传承。从湘西苗族服饰纹样的造型特征看,大体可分为拟形图案与抽象几何纹样两种风格,拟形图案让人一目了然其所描绘对象的形象特征,以概括、简练、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经手工刺绣,造成一种既古朴又绚丽多彩的效果。

抽象几何纹样以点、线、面等几何因素将自然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变形,形成有规律的几何花边纹样,再经手工编织、十字挑绣,显得单纯素雅、朴实自然。从服饰纹样的母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取自大自然的题材,以日、月、星、辰和动、植物为主体;另一类是龙凤等神灵性动物题材,图案之中透露出其'万物有灵'的思维特征。

湘西苗族妇女以她们的欣赏习惯和方式,将这些自然物象装饰得更富情趣,更具理想化。湘西苗族服饰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体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心理与审美理想。苗族服饰作为苗族历史意识与乡土情结的一种传达,被誉为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是我们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流行于川、黔、滇、桂等省区讲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区。女装上为麻布衣,下为蜡染麻布花裙。色调较浅,花饰不多,银饰亦少。黔西北和滇东北一带,不论男女皆缀以织花披肩,大者形同斗笠。

折叠 云贵型

云贵的大花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昭通、楚雄、彝良,贵州六盘水、威宁、织金、普定、镇宁、紫云等地。大花苗族主要麻布做衣服,他们远古的服装都是自己种植麻,自己织布,自己做衣服。大花苗族的服装主

要明显的有梯形方块图案,分布较多的在云南的彝良县,贵州威宁等地。贵州六盘水的水城县有两个大花苗族寨子,分别是石板沟大花苗族自然寨和冉家麻窝大花苗族寨。

这里都保留着很好的苗族服饰,比较传统。更特别的是大花苗族都是信仰基督教。是基督教改变了大花苗族的命运。所以他们都信仰基督教。

折叠 编辑本段 服饰文化

一、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饰中可看出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集中反 映了苗族在与自然的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在此间也就产生了苗族的审美意识。文山地区有句俗

语:'苗族住山头,壮族住水头,汉族住街头'。这句俗语大致勾勒出文山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也反映了文山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条件。

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奠定了苗族对山中事物由感性识别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基础。服饰是进行民族识别的手段之一,也是区分民族间的特征之一,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或世界观。

文山苗族大致分为白苗、青苗、花苗、汉苗等。根据苗学专家对苗族服饰类型的划分,文山州的苗族服饰为几何花衣披肩型(即川黔滇型)的马关式(即挑花褶裙式)、邱北式(即白裙式)和开远式(即飘带式)。

这三种服装款式包括了自称为蒙豆、蒙抓、蒙诗、蒙陪、蒙叟、蒙巴、蒙刷的苗族,他们都操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苗语,其文化习俗相近,但各自的服饰都有细微的变化而亦可区分。

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苗族的生活也日益好起来,其服饰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服装款式已由原来的单一的以深蓝色和黑色为基调而发展为色彩艳丽的式样,而且更接近于艺术舞台化。

苗族妇女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都是她们所需要的色彩素材,都应把它穿在身上,形成一种源于自然而超越自然的美。

从文山苗族服饰的发展演变情况看,其服饰款式已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而肥、宽而松的样式发展到扬各支系服饰之长的服装样式而以展示女性曲线美的审美境界,这种美是刻在苗族女性头脑里而反映在服饰上的内在的、表现自我的审美情趣。'

自然,作为人生社会的对立面或补充物,最容易引人进入这种审美境界。并诱发审美解悟。这是因为,外在形态的自然,无论在显示生命活力和生气灌注方面,还是在万象纷呈之中表现出的特有和谐引人入胜方面,都能使人产生美感而进入遐想。'

折叠 编辑本段 服饰价值

1、艺术价值。

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刺绣、蜡染、裁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族妇女的勤劳和耐性。

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绣、蜡染图案中反映和表现了她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苗族女性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一个苗族姑娘将自己亲手绣的花带赠与情人时,则不用更多华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情人如何的忠贞,只要通过绣花飘带就将姑娘所要表达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境界。

苗族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民族,其精美的刺绣、蜡染工艺更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观赏价值。

苗族的刺绣和蜡染图案,特别讲究'规整性'和'对称性',就是挑花刺绣的针点和蜡染时的染距都有一定的规格,一定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重复循环。图案结构严谨,给人以整齐、紧凑感。

尤其是挑花刺绣图案,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圆心,坐标轴不论沿横向还是纵向折叠,都是对称的。许多图案,不仅整个大的组合图案对称,而且大图案与小图案之间也是对称的。同时很讲究图案的色彩搭配,强调色彩与图案的完整和统一,似乎事先经过精确计算过。

当你欣赏苗族刺绣蜡染图案时,是否可以将数学公式、几何原理套入进行计算,其图案结构间的等距、对称关系是分毫不差的。

3、收藏价值。

随着苗族传统工艺的衰落,精美的手工制作的苗族服饰越来越少,随着老一代苗族会这种传统工艺的人的离去,传统的苗族服饰渐渐变得越来越难。

濒危状态

由于地理条件、交通信息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等方面的原因,到现在为止,打平、土皮太苗族服饰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还处于一种自我生产、自我消受、自生自灭的原始自然状态,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也不产生效益。有些技艺正在逐渐的简化,有的工艺正在失传,加之火麻的禁种,苗族服饰正在成为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

折叠 编辑本段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安顺市西秀区文化馆、丹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剑河县文化馆、六技特区文化馆、纳雍县文物(非物质文化)管理所、榕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桐梓县文化馆、湘西自治州毕果民族服饰研制中心获得'苗族服饰'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0)

相关推荐

  •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苗族男子服饰,男盛装的样式

    刘云溪讲文化 发布时间: 20-04-2217:30 本文乃作刘云溪讲文化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提起苗族服饰,人们立即会想到那色彩斑斓挑花刺绣的苗族妇女服饰.的确,苗族妇女服饰 ...

  • 一曲芦笙一首歌,安顺苗族和《读书郎》尘封80年的传奇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视频▲] 一首童年经典<读书郎>传唱大江南北,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贵州安顺苗族的芦笙调. 1938年,由周恩来.郭沫若组建的抗日文艺演出宣传队 ...

  • 【研究】贵州苗族服饰色彩意象认知的KCQ-KE模型构建

    摘要 为了找到契合用户心理诉求的苗族服饰色彩,将之更好地应用于现代设计,文章提出了贵州苗族服饰色彩意象认知模型构建方法.首先,通过语意差异法(SD法)获得用户对于苗族服饰的认知数据源,结合多元尺度分析 ...

  • 一辈子也说不完的苗族服饰——先来学习下银角和银帽

    想写苗族服饰很久很久了,毕竟2005年我是亲自到黔东南苗寨采风,吃住在深山里,亲密接触了几个苗寨的人,但当我听到工作人员跟我说,两千个苗寨,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服饰之后,就觉得,好奇啊,有趣啊,但这 ...

  • 美!苗族服饰类纹样库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瑶族支系众多,纹样资 ...

  • 中国服饰的活化石——苗族服饰

    苗文化的综合载体 苗族是世界上服装种类最多的民族,苗族服饰是中国服饰的活化石. 湘西苗族服饰是中国苗族服饰的发源地之一,以其历史悠久.古朴典雅.文化积淀深厚而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凡来过湘西苗族地区的 ...

  • Miao Traditional Dress(苗族服饰)

    英文系列在每周一推送: 点击文章最下方的"阅读原文"(Read more)可链接到我们英文网站的原文页面. 第二季<贵州的民族> 正好配合我们现在做的黔东南徒步旅行,介 ...

  • 为什么说苗乡俗语“手长衣袖短——少礼”隐含苗族服饰文化元素?

    为什么说苗乡俗语"手长衣袖短--少礼" 隐含苗族服饰文化元素? 关山听风 "手长衣袖短--少礼"是从苗语中翻译过来的,用汉语的意来表达,是湖南省邵阳市绥宁苗乡村 ...

  • 湘西南青衣苗族的服饰文化 ——回忆曾祖母的古苗族服饰

    青衣苗族的服饰文化 --回忆曾祖母的古苗族服饰‍ 陈明才 我的曾祖母杨连媜(1877-1955),娘家住朝仪乡田仔村.是上世纪20年代末我县最早的中共负责人杨英华的姑母.她1895年嫁入我家与曾祖父( ...

  • 关注|台江苗族服饰展演,千人走秀,歌舞大赛庆国庆!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今年国庆正值新中国成立72周年华诞,各地苗乡也以自己的方式欢庆了祖国的生日. 刚过去的国庆,"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举行了主题为"苗家人民 ...

  • 黔东南苗族记忆[4]:把虞夏服饰融于一身的民族

    黔东南苗族记忆之四把虞夏服饰融于一身的民族刘光保 王语恒鹰蛇之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考古让我们能够一窥苏美尔皇后的华丽皇冠是什么样子.英国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Leonard Woolley)发现了普阿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