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十三讲:“四象”“三才”与太极运动的思维模式

太极拳名家 康伟  《中华武术》记者 龚建新

龚建新:从四象的变化中,我们认识到了太极拳圆运动的本质。太极拳的圆运动就是一阴一阳、一性一象互相变化的结果。这种性象、阴阳的变化,经历了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个四象过程,周而往复,不断演变循环,从而形成太极拳千姿百态的外形动作。归其本质,太极拳就是内部意识、气血、劲力与外部肢体动作的运行关系。这种内外两种因素的运行规律是太极拳圆运动的本质,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外形动作的圆弧运动。

康伟:是的。我们的古人在感知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不但观察和感知了客观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变化现象,同时透过这些现象不断感悟和发现产生这些现象的内在因素和性质变化,并归纳总结出了内部性质和外部现象之间对应的因果关系,这一内一外的两种因素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认识世界的“二元”思维模式,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都不是单一因素的体现,而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龚建新所谓“二元思维”就是不仅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现象,还要看到事物变化的性质。这种“二元思维”在中国传统武术中也是有体现的,比如内功和外功,武术历来讲究内外兼修,太极拳更是“二元思维”的产物,比如阴阳相济、在内不在外、“意气君来骨肉臣”……等等,传统的太极拳从来没有把太极拳看成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更强调内在意气的修炼。这应该是太极拳特有的思维模式。

康伟:是的,太极拳就是“二元思维”模式。回顾一下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很多章节和概念,说来说去,都是在一天一地、一阴一阳、一性一象相互交错中探讨和认识自然的变化规律,都是二元思维的认知模式,这种在《易经》中产生的二元思维模式,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自有的世界观,并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哲理的思想基础,所以《易经》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源,诸多的传统文化经典都是基于《易经》的二元思维的认识论而形成的。

比如老子的《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一种状态中其实是有两个因素形成的,而这两个因素相互融合作用的结果就是“三”,两个因素的作用不断的变化,形成的作用结果的这个“三”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形态,千变万化就在这种因素的作用中不断的产生着,这就是“三生万物”的意思。

龚建新:说到老子,他的“有”和“无”是不是也是“二元思维”呢?

康伟:是啊。老子用“有”和“无”来形容和阐述了这两种因素,显象的,能表现得出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就称之为“有”;而另一种因素往往是隐形隐象的,是不可能直接显现和观察到的,但这种因素又是实际存在的,而且可能产生着主要的作用,这样的因素就被称之为“无”。

很多时候“无”的性质和作用是通过“有”的具体形象得以体现出来的。这样说“有、无”比较抽象,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我们常说的“思想、观念、认识、秉性”这些都是存在的现象,但是你能把思想和理念拿出来给我看看吗?思想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这个思想又会通过言语和行为这些形态表达和体现出来。

我们常说“思想决定行为,脑袋决定屁股”,说明思想这个“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体现。所以,“无”是“有”的内部根源,“有”是“无”的外部体现,你的“无”对了,那些正确的“有”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所以《道德经》开篇就要人们确立“有无统一”的概念,告诉我们“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龚建新:这就是说,“有”和“无”本质上是一致的,“有”只是“无”的具体显现而已,所以说“无即是有,有即是无”。但从我们习惯了的一元思维来看,有无相同根本就是无法理解了,在我们的一元概念中,“无”就是不存在,“有”就是存在,说“有无相同”就变成故弄玄虚了。

康伟:因此,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要把这个看似玄虚不可理解的概念搞清楚,建立“有、无”二元统一的思维方式,否则后面阐述的“众妙”你就根本无法进入了。明白了“无”和“有”这两个因素的含义和关系,就不难理解老子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思想含义了。老子说的“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了,而是在那个“无”的因素上作为,就是在思想和内部性质层面去作为,把这个“无”为好了,为对了,那么体现“无”的那些具体现象和行为自然也就治理好了,“无”的作用影响和决定着“有”的变化趋势。

龚建新:这样说来,让我想到了太极拳理论,想到了陈鑫的这本“图说”。许多人认为这本书是玄虚的,太极拳理论也有许多是玄虚的。现在看来,如果读不懂《陈氏太极拳图说》,搞不懂太极拳理论,不理解太极拳的思维模式,你也就不会在思想、意念这个“无”上进行修炼,自然也就练不出太极拳功夫。

康伟:现在很多人读《道德经》,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老子所说的“无”和“有”的真实含义,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让人们无所作为,这是我们现在典型的一元思维模式的产物,认为“无”和“有”是独立的、分离的两个概念,所以对于传统文化中“无即是有,有即是无,无中有有,有中有无,一无生万有,万有复归无”等等的思想就根本无从理解了。

龚建新:我们还是回到太极拳,回到《陈氏太极拳图说》。建立了有无一体这样的二元认知思维模式,那么“四象”中的“有无”关系,也就是太极拳的“有无”关系,是什么呢?

康伟:四象阐述的是自然变化的“性象”关系,性体现的就是“无”,而象体现的就是“有”。在外部可见的阴象和阳象的变化中,蕴含着内部不可见的阴性和阳性的变化过程,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效果。有时性质的变化和外部现象的体现是相同的,就形成了太阴、太阳的状态;而有时内部性质的变化和外部现象的体现是相反的,就形成了少阴、少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在外面看到的现象就未必是真相了,外面的表象实际蕴含着相反的性质变化,所以我们的文化里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说法,祸福表象的内里隐含着相反的性质改变,而这种内里的变化因素往往是以“无”的状态存在的,虽然看不见、触不到,但往往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有无、内外、性象、显隐等二元因素形成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而最终实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二元混一的认知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

龚建新:太极拳理论就是建立在这种二元思维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只有真正建立了二元思维的认知模式,才会具备理解太极拳理论的思想基础,如果用我们习惯了的一元思维方式去看太极拳的许多论述,就会产生玄之又玄,不可理解的感觉。

康伟:因此,《陈氏太极拳图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第29页写到:“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所以谓之理者,物之理也,所以谓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谓之命者,处理性者也,所以处理性者,非道而何,是知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这段话就是在阐述万物“性”与“命”这个二元结构的相互关系,以及处理这一关系的原则依据。

龚建新:这段话比较难懂,也很难理解。

康伟:“理”是“物之理也”,即是万物自然发展变化的根本道理和规律,也就是我们前面探讨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等等自然变化的道理,是万事万物都遵循的普遍规律;“性”是“天之性也”,就是万物先天本具、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性如此”;而“命”是“处理性”的载体,所谓“处理性”就是自然天性的作用和功能,通过生命的状态得以呈现出来。命是性的“像”,性是命的“根”,先天自然本性的变化都是符合自然之道的。所以“命”对“性”产生的作用的呈现状态也只有顺应“道”的本质,才能使“性命合一”,一性一命,形成了人的完整生命体。人之所以有性有命,像自然世界有天有地一样,天阳地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自然世界循环往复,无始无端的自然运行状态。人的性命如同天地阴阳的组合一样,外有看得见的“命”之状态,内有看不见的“性”之运行,一内一外、一阴一阳两个因素共同形成了人体的生命结构,这也就是《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三才图(图1)要表达的意思。

龚建新:这个三才图表现的是“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古人把生命看作是天地阴阳共同孕育的产物,人的生命是天地的体现,所以有“人身小宇宙”的说法,认为人体也是太极体,是阴阳共存的。

康伟:古人认为,完整的生命结构是由显露于外的“命”和隐含于内的“性”这两个因素共同形成的,只有这两个部分都是完美无损的,我们的生命才会健康长久地保持良好的状态,所以中国传统的养生之术都强调“性命双修”“内外合一”“神形并俱”。可见在中国传统的养生概念中,人的生命是由一内一外两个系统组成的:一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命实体系统;而另一个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先天内能量系统。我们的古人把这个内能量称之为“炁”,现在也基本上用“气”字代替了。

龚建新:内能量系统?这种说法很新颖。不过,从人的构成来讲,确实如此。人体有骨骼肌肉这些看得见的形体,也有思想、意识这些看不见的东西,还有我们古人讲的“气”。这就好比计算机,既有看得见的硬件,还要有看不见的软件,而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康伟:《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两个系统的关系:“气者,神之宅也;体者,气之宅也。天以气为质,而以神为神;地以质为质,而以气为神。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宅,居所也,也即载体。气是神的载体,而体是气的载体,气居于体中,体中的“气”就像以气为实质的天一样无形无象但产生着作用;而“体”就像有实质的地一样,体现着天气运行变化的效果。“气”为天,“体”为地;“气”为内,“体”为外。两个系统共同作用,形成了完整的生命系统。陈鑫就是要告诉我们,太极拳的运行就是要形成一内一外、一气一体这两套系统同时运行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太极拳运动,而且只有两套系统共同产生作用,才能形成“四象”的性象变化关系。内部“气”的系统产生“性”的变化,外部“体”的系统产生“象”的体现,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内部“气”这个系统的运行和阴阳性质的变化。

龚建新:陈鑫引入了三才图,原来是阐述太极拳的“二元思维”模式,是让我们认识到,人体不仅有外在的肢体系统,还有内在的能量系统,而且,这个内在的能量系统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当我们具备了两套生命系统共同作用的认知概念时,太极拳的许多理论就不难理解了,比如我们常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只有在两个系统共同运行时,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外面呈现的是阳的状态,而内里气性的变化则是收敛的阴性;反之亦然。这样就形成了内外“阴阳相济”的合成效果,而内部气的运行和性质变化是太极运动的核心要素,所以,拳论上讲“意气君来骨肉臣”。

康伟:如果我们不建立两套系统的运行概念,没有对内部“气”的系统的认知和运行控制,只是在“体”这个外部系统的肢体动作运行上大做文章,完全丧失了太极拳运动最为核心的内部阴阳性质的运行变化,那么以“性象”变化为根本的太极拳也就只剩下有象无性的纯粹的肢体运动了,太极拳“内外兼修,形与神俱,阴阳相济”的诸多功能和效果也就荡然无存了,以性象变化为根基的“掤、捋、挤、按”等劲法功能就更是无从提及了。《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始至终都在强调着一天一地、一内一外、一性一象、一阴一阳共同产生作用变化的二元混一思想,只有建立了这样的思维基础,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太极运动,也才能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去实现内外两个系统的同时运行和控制。

龚建新: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只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系统有所感知,而对那个隐含在“体”内的看不见的能量系统完全没有任何的认知,因此,太极拳的训练,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使我们的意识系统对自身内部的能量系统产生认知和感觉。

康伟:所以,前辈讲练太极功夫,首先练的是“知己”功夫,要“练神还虚”,让我们的神意去感知和认识那个“虚无”的内系统的存在,并能像我们的意识控制外部肢体那样对内能量的运行形成控制的能力,能“以意导气”。这样两套系统都能认知和控制了,就形成了真正太极运动的坚实基础,也就真正进入了太极拳的门径。

↑康伟老师(右一)给绿氧谷主说劲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训练就是使意识系统对自身内部的能量系统产生认知和感觉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第十三讲:"四象""三才"与太极运动的思维模式5 太极拳名家 康伟 本刊记者 龚建新 专栏 专治[腿疼] 太极疗法 作者 ...

  • 太极拳运动字字解—太极

    太极拳法悟道理,阴阳鱼里藏神秘. 鱼头顶着鱼尾转,鱼尾空虚无有兮. 鱼头有力顶劲走,永远入虚找秘密. 搭手如同双鱼变,虚实之中灵在里. 灵机一动转乾坤,乾坤之气变无极. 太极图里运环宇,静动结合是第一 ...

  • 不识四象之变,不成太极之圆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第十二讲:"太极之圆"与"四象之变" 太极拳名家 康伟 本刊记者 龚建新 龚建新:说到秋季,人们用"金秋十月& ...

  • 古派太极的“舌顶上腭”与“手指抓气”---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老师好,想了下,觉得还是有必要问一下,就是各门各派都在讲舌顶上腭,那么在古派太极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还有这个手指抓气,有讲究吗,是意念还是实际要用劲的? 好问题! 表面上看,古传太极拳的舌顶上腭,和 ...

  • 《陈氏太极拳图说》许多内容是在“有、无”二元认识模式下展开的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第十四讲:"古太极图叙"与太极拳的"中"1 太极拳名家 康伟 本刊记者 龚建新 龚建新:学习太极拳,必须建立二元思维的思 ...

  • 太极阴阳手

           太极拳基本特征是圆,而圆的基本特征是阴阳,而表现在阴阳形式上是手,手的阴阳在太极拳来说就是代表上盘.而不是单独的手.内在整体的规矩,就是气的往复,而气的往复在神意的变化.以神意运聚自身内 ...

  • 太极拳妙语集锦

    妙语集锦 任凭你绕身转,不如我抹转灵. 步法虚实变化在两胯,身法虚实变化在腰间,手法虚实变化在两肩. 练拳者,初学学练上盘,娴熟之后练中盘,精通之后练下盘. 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 ...

  • 傅盛推荐的十本书:关于成长、认知、思维模式和进化

    和我一起成长进化 Think big Think different 我一直认为,思维模式比智商更重要.而改变思维模式,也是有方法论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不公平的世界,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规则,无 ...

  •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十二讲:“太极之圆”与“四象之变”

    太极拳名家 康伟  <中华武术>记者 龚建新 龚建新:练太极拳的人都说,太极拳是圆运动,动作非圆即弧,一环套一环,连绵不断,螺旋缠绕.这种外形动作上的圆运动与内在的阴阳变化是什么关系呢? ...

  •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65《灵枢·天年》第十三讲

    综艺大观园推荐搜索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65<灵枢·天年>第十三讲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 ...

  •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37《金匮真言论》第十三讲

    综艺大观园推荐搜索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37<金匮真言论>第十三讲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 ...

  •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13《上古天真论 》第十三讲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 ...

  • 「泰否之道」第十三讲:「否卦」之卦辞及其彖传解读

    (上接"二.象辞破解") 三.卦辞破解 [原文] 卦辞曰: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一)释字(词): 匪 这里通"分",读作fēn ...

  • 第十三讲:孔子是个鉴赏高手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如果每次都想及时听到宝利老师的更 ...

  • 第二十三讲:别说你尽力了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本课程适合所有的高中生和经典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