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诗要懂诗,把诗往通处、妙处解

解诗
切忌穿凿:
从网传所谓五处古典诗文名句解错说起

网传有批评者认为五处经典诗文名句被现代人误读,并提出了新解,一时沸沸扬扬,人们莫衷一是。

网传诗文名句新解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不是卧榻的床,而是井栏。

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天子呼来不上船”,“船”是“衣襟”的意思,“上船”就是见驾前系好衣襟。

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落霞”是指“零散的飞蛾”。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屋漏”不是房子漏了,而是指屋之西北角。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红酥手”不是手,是一种很好吃的茶点。

我对这些语言游戏本不感兴趣,不过有媒体把情况介绍给我,希望听听我的意见,于是说说自己的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就教于大家

我的不同看法

古诗被后人误解甚至一直误解都是有可能的,只要发现了就应该及时纠正。但是这样的情况并非满地都是,古人做学问是很认真的,我们对古代学者诗人还是应该有基本信任。最近网传这五句诗词我觉得基本上并不存在误解,若按网传新解法反而会把这些诗词解得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影响读者对这几首诗词的正确解读。

网传这几句诗词的新解,主要原因是这些词语都有多义,如“床”有“后院水井围栏”或者“马扎”的义项,“船”有方言“衣襟”的义项,“落霞”有个义项是一种鸟的别称,或言还可指“飞蛾”,“屋漏”可以特指屋的西北角,“红酥手”是一种糕点的名称,等等。

但是,非常明显,这些义项多是这些语词的引申义项或特殊义项,是比较偏僻并不常用的义项。如果以其常用义项能够把诗词解通,为什么一定要去钻那些牛角尖而把通顺易懂的诗词解得支离破碎晦涩难解呢?

1

“床”,卧榻

“床前”看不到窗外透进来的“明月光”吗?“举头”不可以是临窗望月吗?一“举”就得是望天花板吗?而且一个“疑”字不是告诉我们先是见到了从窗外透进室内的月光然后才举头望月,进而思乡吗?不然何“疑”之有?朴素的语言,清新的意象,为什么要拐弯抹角地去解释呢?

2

“船”,舟也

“船”确实有“衣襟”的方言义项,宋人惠洪《冷斋夜话》“诗用方言”条就举例说“句法欲老健有英气,当间用方俗言为妙。如奇男子行人群中,自然有颖脱不可干之韵。老杜《八仙诗》,序李白曰‘天子呼来不上船’,方俗言也,所谓襟纫是也。”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一也说“或云蜀人呼衣襟纫为船,有以见太白醉甚,虽见天子,披襟自若,其真率之至也。”但他先是说:“《饮中八仙歌》云:‘天子呼来不上船’,按范传正《李太白墓碑》云:‘明皇泛白莲池,召公作序,公巳被酒,命高将军扶以登舟。’恐少陵用此事。”

而宋人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已明确指出:“世云‘不上船,襟纽’。何穿凿如此?”金代批评家王若虚《滹南诗话》云:“予谓襟领之说,定是谬妄,正使有据,亦岂词人通用之语。此特以‘船’字生疑,故尔委曲。”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也不赞成解做“衣襟”,他说:“‘天子呼来不上船’,此指明皇白龙池召李白而言。船,舟也。《明道杂记》以为:‘船,衣领也。蜀人以衣领为船。谓李白不整衣而见天子也。’青莲虽狂,不应若是之妄。”

3

“落霞”,晚霞

把“落霞与孤鹜齐飞”解为“野鸭逐食飞蛾”其实并不新鲜。

明人郎瑛《七修类稿》早已注意到了“落霞”的多个义项,他说:“‘落霞’乃鸟也,余旧尝于内臣养户处见之,形如鹦哥少大,遍体绯羽,《萤雪丛说》以为飞蛾,误矣。又曰:‘鹜,野鸭,盖因野鸭逐飞蛾欲食,故曰齐飞。’此又强解可笑。然王勃序文,世以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古今奇句。昨读《困学纪闻》,乃知变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之句也。”可见王勃是在化用前人诗句而意境翻新,胜过前人,在十分开阔的境界里,描摹出晚霞翻飞的背景中孤鹜远飏,好像在相伴飞行,色彩绚烂,动态优雅,意境明朗,极富画意诗情,如果只是在描写野鸭追逐飞蛾以满足食欲,那是个什么意象?后人怎么会一代又一代品赞称美?

袁枚《随园诗话》言:“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此落霞,云霞也。与孤鹜不类而类,故见妍妙。吴獬《事始》以落霞为飞蛾,则虫鸟并飞,味同嚼蜡。”袁枚还曾称赞其四妹有“一湾流水下孤鹜,几点远峰横落霞”的妙句,显然在化用王勃,而此处的“落霞”也好解做“飞蛾”么?

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有云:“刘敏求字好古,吉之太和人。博物洽闻,尤长于诗。累举不第。有《题滕王阁》诗,江西人士多称之。诗云:‘阁中环珮知何处,游子再游春欲暮。莺啼红树柳摇风,疑是当年旧歌舞。古来兴废君莫嗟,君看红日西山斜。西山不改旧颜色,换尽行人吟落霞。’”这首宋诗得到黄庭坚的高度赞许,其中的“落霞”出典当然是《滕王阁序》,难道在这里指的是“飞蛾”? 

4

“屋漏”,屋在漏雨

“屋漏”虽然有屋之西北角的义项,但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诗句里硬要使用那个十分偏僻的义项,除了可以卖弄一下自己的博学之外,对诗意却是有损无补,除非你能证明“屋漏”根本没有屋在漏雨的意义。明明白白的诗句,为什么要掉书袋弄得佶屈聱牙呢?

5

“红酥手”,纤纤细手

于“红酥手”解做点心,似无不可。不过具体的语境是,“陆放翁初娶唐氏,伉俪相得,弗获於姑。陆出之,未忍绝,为别馆住焉。姑知而掩之,遂绝。后改适赵士程,春游相遇於禹迹寺之沈园。唐语其夫为致酒,放翁怅怅,赋此钗头凤云:“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犹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恩爱夫妻被婆婆拆散,春游重逢,这里的“红酥手,黄藤酒”如果解做唐氏的纤纤细手捧出黄藤美酒,岂不更能拨动诗人陆游的心弦?

解诗要懂诗,不仅需要语言训诂和博物知识,还需要揣摩诗意,理解诗人,进入诗境,把诗往通处解,往妙处解,解出意境,解出内蕴,解出美感。欣赏古典诗词查阅《辞源》《辞海》《康熙字典》甚至更专门的工具书是个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诗词,但如果一看到某些语词还有别的义项便立即不辨是非地搬来硬套,重解诗词,创立新说,并一定要推倒旧论,而且固执己见,横扫歪批,就可能走火入魔,如果危言耸听,网络造势,则可能误导读者,危害不浅。

注释:

1 .惠洪《冷斋夜话》卷四,《丛书集成初编:玉壶诗话·冷斋夜话》,中华书局1985年版。

2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一,“杜少陵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3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历代诗话》(上),中华书局1982年版。

4.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上,第七条,见《六一诗话·白石诗说·滹南诗话》合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5.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第46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上卷。

6.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一“辯證類”,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7.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第46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上卷。

8.袁枚《随园诗话·随园诗话补遗》卷九,第55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下卷。

9.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10.沈雄辑录《古今词话》中“词辨”下卷“钗头凤”条引《乐府纪闻》,唐圭璋《词话丛编》2005年版。

作者附记:感谢《小学语文》杂志社编辑热情约稿,乃成此文,载《小学语文》2018年第4期。

作者简介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华中师大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三国演义》学会会长,湖北省《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贽学会理事。

教育部语文教材审查专家,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论著有《明清小说史》、《在文学与文化之间》《中国散文大辞典》(元明清部分)、《媛诗九美》、《明清小说名篇笺评》等。

2014年进入文华学院,担任文华学院人文学部中文系主任,在文华学院创立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并任该中心主任。


研究古典文学,关注语文教育

反思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

谭邦和教授文章链读:

今人读古典,“跪下去就没救了”

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不能只读一种书(附推荐书目)

(0)

相关推荐